近六成股民赚钱 腾讯出的中国股民行为报告都说了啥

腾讯证券发布了一份中国股民行为年度报告,对市场当下的投资群体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勾勒出一幅反应投资者行为、心理偏好、潜在需求的众生相,同时还发布了过去一年资本市场的一些列数据,很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当下A股的投资者总量已经达到1.76亿,也就是说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炒股的。其中男性比例达到了77.2%,女性只有22.8%。年龄分布上24岁以下的占比9.5%,24-30岁的占比29.2%,31到35岁的占比17.7%,36到40岁的占比18.2%,41岁以上的人数占比25.4%。同时股民中高学历占比已经越来越大,70后股民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0.2%,80后股民中这个数据是61.9%,90后就涨到了70%,也就是说24岁到40岁的这部分投资者中高学历已经成为常态,而它们同时也占据了全部投资者的65.1%,整个市场正朝向高知识高净值群体聚拢。

其次,从投资者分布来看,北上广几个超一线城市占比达到了28.3%,一线城市占比40.5%,二线城市占比15.7%,三线以下城市占比15.5%,也就是说一线以上的城市占比达到了68.3%,这些头部城市由于可支配收入较多,加上学历和认知也比较高,对于生活和金钱的利用有着充分的理解,所以有点闲钱基本都拿去放到股市里了。同样也是由于年轻人流入较多,都有着股市一夜暴富的梦想,想反一些三线以下城市,明显就要安逸的多,对于股市和暴富之类的也没什么幻想,其实这也是认知上的差异,很多小地方依然认为股市就是骗钱的地方,炒股的也都是傻子。城市分布上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牢牢占据着头把交椅,投资者占比高达8.2%,比排名第二的北京高出3.1个百分点,广州排名第三投资者占比4.5%,第四是杭州占比3.9%,其它依次是成都、天津、深圳、郑州、福州和苏州,前十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天津和郑州,这也体现了区域经济中南方资本的活跃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方,所以如果你有做金融的打算,最好可以去这几个地方试试。
第三,在投资者资产结构中,资产占比30万以下的55%,资产30到50万的占比15.6%,资产50到100万的人群占比14.2%,100万到500万的人群占比9.7%,500万以上资产的占比5.5%。也就是说股市里投入资金100万以上的投资者占比还不到六分之一。我也经常看到网络上很多人的截图,账户里动辄就是几百万,然后它每次操作都有如神助,买完就涨,其实这些人很多就是机构的拖,为的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盈利数据,让你跟它一起操作,但前提是你要付钱买一些附加会员之类的服务,但等你买了以后才发现它的操作也都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根本帮你也赚不了多少钱。

第四,股民结构中投资十年以上的投资者占比达到了35.3%,投资三到十年的占比32.4%,一到三年的占比20.4%,一年以内的股民占比11.9%。这里边40.2%的80后都有三到十年的炒股经验,其实想想都知道,往前推十年就是2010年,也就是说这些80后很多就是在2015年那个大牛市进来的,往往也是那轮下跌被坑的最惨的一波人,很不幸,我也是2015年3月开始入市,到现在5年多一点,从万点不是梦,到4000点才是底,再到机构护市,直至2016年的熔断噩梦,感触良多。好在那时候资金少,算是花钱买了个经验,或许每个入市的人都会经历这么一次,只有这样才会对市场产生敬畏,也才会去思考市场背后的逻辑,才能真正的成长。

第五,在2020年的投资市场中,有58.9%的投资者表示盈利,持平的占比14.9%,亏损的有26.2%。这里边亏损的绝大多数都是三年以下的新股民,可见从长期来看市场经验跟投资收益是正相关的,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股市长期来看是七赔两平一赚的,说明市场行情并没有走完,而且从上面的数据中得知一年以下的投资者仅有11.9%,可见这两年的行情并没有多少新韭菜进入,也就是说市场依然是大多数存量用户在做,而一轮牛市末期中新增投资者的占比一半都在50%左右,只要那样机构才能收割足够的财富。而当下市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和机构搏杀,看似涨幅不少,但还远没有到亢奋的地步,只有达到了情绪驱动,散户抢跑入场,才是我们该离开的时候。
第六,在投资者行为偏好上,精选1-2只个股的投资者占比高达30%,2-5只个股的占比41.7%,20只以上个股的投资者占比不到2%。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投资者的成熟化,这种集中投资能够让投资者更深入的去研究和分析企业的业绩和回报,说明这些人也都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这种结构也说明市场远没有到亢奋的程度,因为只有刚进入市场的小白投资者才会听信市场传言一通乱买,最后手里拿了一堆高位被套的股票。

第七,投资周期中,持股三个月以内的投资者占比61.8%,三到六个月的投资者占比14%,持股六个月以上的投资者占比24.2%。这就是说六成以上的投资者连三个月都拿不住,这又反映出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大家对于个股操作开始走向精选优化,但择时做波段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还是尝试着用高抛低吸来战胜市场。这里边一是因为我们投资者本身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的本质,依然尝试着波段操作来实现一夜暴富,却不知道操作越多犯错的概率也就越大,亏损也会越多。二是我们的市场还处于深化改革当中,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长牛慢牛的行情还有一定差距,一旦形成了这种趋势,投资者也会慢慢回归理性,长期持有才是投资最正确的知识。
第八,对于投资领域上,投资者更偏好于半导体芯片和医药行业,其次是新能源产业链,白酒消费,军工,大金融,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板块,从芯片到白酒就目前来说都是机构抱团和估值明显偏高的行业,在这里也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也恰恰说明市场对于这些领域的投资已经处于非理性状态,高估终有回归理性的那一天,或许那时候也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开始赔钱的时候。同样对于大家头不愿意碰的房地产板块,明显是达成了一致性的预期,而资本市场又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可见对于楼市,大家心里都清楚怎么回事儿,看个热闹就行。
总的来说,整篇报告对于投资者结构有了一个很全面的概述,反映出投资者正在自我成熟,同时目前大多数人还都在赚钱,而新鲜的韭菜还没有进场,对于机构,对于市场,对于急着赚大钱的投机者来说,行情还会有一定的发展,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市场的顶端一定是大批新增投资者跑步入场的时候,只有那时候市场里的老油条才会交出手里的筹码,获利了结。
延伸阅读:
整治金融乱象 防止金融平台大而不能倒 前财长在深圳都说了啥?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13篇内容 · 30.8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68篇内容 · 9.8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25篇内容 · 9408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305篇内容 · 23.5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24篇内容 · 9734次浏览
- 我的快乐初秋观鸟记31篇内容 · 1.8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58篇内容 · 110.2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15篇内容 · 15.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