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凡学”在他面前都不作数,带你认识大唐第一狂人
李白真的很有钱吗?他的钱怎么来的?
大唐天宝元年,长安城万年县,两拨人在对峙。
身穿对襟翻领长袍的男子,站在人群中更显谪仙人风采,潇洒不凡。
一个大汉突然跳出来,怒目圆睁,指着他大喝:“你常年游山玩水,一掷千金,在长安城,每日喝酒请客,这些钱哪来的?!”

气质高逸洒脱的男子,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现代穿越来的三个孩子——悠悠、田田和小布丁,刚好听到了这灵魂一问,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李白真的很有钱吗?他的钱怎么来的?
- “酒中仙”李白
在唐诗中,李白总是以大方、潇洒的形象出现,总能通过喝酒找到自在的方式。他的迷弟杜甫还给他来了首特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李白凭着一首《蜀道难》,让文坛领袖贺知章,直呼他为“谪仙人”,相差四十多岁的二人一见如故。老贺带着小李,就在长安酒肆里纵酒高歌,一不小心就把钱喝光了,贺知章直接解下腰间的御赐金龟,以抵酒钱。他们喝的酒,也大有讲究。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对酒》)
唐人把西域传来的事物统称为“胡”,葡萄酒就是“胡酒”,价格比较昂贵,不是普通平民喝得起的。但对老贺和小李来说,价格不是问题,知音相遇,美酒一定管够。

李白的《行路难》写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古人对高级美酒定的标准价格就是“斗十千”,王维、白居易等大诗人都喝过“斗十千”的美酒。李白喝的这种“清酒”,一斗十千钱,是不含杂质的醇香美酒,不是一般老百姓喝得起的。

这是什么概念呢?对比一下,杜甫喝的是“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浊酒”,是一种没有经过过滤的廉价酒,价格就如他写的“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一样,一斗三百钱,这才是平民消费。
不过,不管是清酒还是浊酒,能让李白得到个中趣味就行。他在《月下独酌·其二》中说:“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清酒,就是酒中圣人;浊酒,就是酒中贤人。对他来说,只要能得到饮酒的乐趣,钱都不是问题。
- 不务正业的“玩家”李白
在同龄人为工作、生计绞尽脑汁时,李白还在东游西逛,四处与人饮酒作乐,什么都爱玩。比如风靡大唐的娱乐活动:斗鸡。

唐玄宗年间,上至皇家,下到民间,斗鸡都是一项热门的娱乐活动。贵族阶层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有多常见呢?李白就说了:“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古风·其二十四》)“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古风·其四十六》)
他自己就曾经因为斗鸡被泼皮无赖围堵,闹得拔剑相向,“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这里得提一下,李白还是玩剑高手。他的师傅是著名剑客裴旻。“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古风·其十六》),舞起剑来的李白,活脱脱一个武术高手。

李白还喜欢参加诗会雅集。在唐代,文人们聚在一起饮酒,少不了行酒令。酒令是古人饮酒活动中一种助兴游戏,堪比现代人聚在一起玩桌游。

行令作诗,常见的就是每人即兴作一首诗或者联诗。“酒中仙”李白在这方面,自然是行家。
据说,他和贺知章、杜甫、王之涣赏月时,以圆月酒杯为题联句,联不上就不能喝酒。
贺知章先说第一句:“一轮圆月照金樽。”倒了杯酒。王之涣联第二句:“金樽斟酒月满轮。”他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杜甫先倒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对出“圆月跌入金樽内”。
轮到李白的时候,他却先将三杯酒一饮而尽,然后对出“手举金樽带月吞”。众人大笑不已,因为这句说的是,月亮映在酒杯里,他喝了酒,酒里的月亮也仿佛被他喝了下去。从此这就成了文坛的一段佳话。

可是,不管是斗鸡还是饮酒聚会,都是需要经济支撑的。那么,问题回到开头时的灵魂发问:李白的钱都从哪里来的呢?
- 盛唐李白的大V朋友圈
所谓出门靠朋友。李白就用自身经历解释了这句话,他的朋友圈可谓五花八门。
比如当朝权贵玉真公主、崔宗之,忘年交贺知章,还有偶像孟浩然,“草圣”张旭,迷弟杜甫,不过杜甫在那时候还是个小人物呢。财力雄厚的好友们,常常资助李白,给他发红包。

有一个特殊人物,在李白的朋友圈常驻了二十余年。他出现在了李白的《将进酒》中: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就是李白最重要的朋友之一,元丹丘。二人经常一起喝酒、舞剑、修仙论道,是心心相印的知己。
李白在他的诗中也常常提到这位好友,“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元丹丘歌》),“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等等。

元丹丘除了爱修道,还热衷投资地产,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庄园。在李白漫游期间,他的这些山居、庄园就是李白的落脚地,让他衣食无忧,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除了给李白提供生活便利,他还向爱好修道的玉真公主推荐了李白,大大提升了李白求官的成功率。
除了好友们的资助,李白还有不少稿费。在唐代,不少读书人都因撰写诗文、碑铭、颂赞、墓志而获得报酬。盛名远扬如李白,重金向他约稿的人就如过江之鲫。
而且,除了直接付钱,有的还送貂皮、送文玩古画、宝玉等等,算下来,也是非常可观的收入啊。

除了王公权贵,很多名气没那么大的人物也通过了李白的好友验证,他们是李白的真爱粉,比如汪伦。李白在游览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善于酿酒,特地为他准备了上好美酒,尽情款待。
李白也为这一份真诚打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作为人气顶流,李白能让很多事物蒙上特殊的光环,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的庐山;能让长安城的牡丹变得名满天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清平调》)。
要是他来到现代社会,必然是带货能手,赚得盆满钵满——不过,最后这些钱,都会变为一壶壶美酒。
- 家里有矿,简单快乐
李白二十四岁离开家乡,漫游大江南北,但他可不是穷游。在扬州一年,他就散尽钱财三十万,谁手头紧了都能找他接济。这样的阔绰,才有“黄金逐手快意尽”(《醉后赠从甥高镇》)“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的底气啊。

从一些史料和研究者的分析来看,李白是商人家庭出身,家族在西域一直经营买卖,累积了丰厚的家产,后来迁到四川,也有很好的经济收入。所以李白不愁吃喝,也不看重金钱。
但在唐代,商人属于最底层的阶级,因此在他的诗文里,很少提及家世来历。
丰厚的家庭条件,赋予了他不同凡响的“钞能力”,也培养出了李白喜欢漫游、不为金钱所累的豪侠洒脱之气。
《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价值千金的貂皮大衣换酒喝,可不是李白的一时冲动装阔。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拟古·其五》)……这就是他的金钱观。

悠悠三人跟着李白,还见识了唐玄宗的千秋节盛况。最让他们开心的,是餐桌上的一道道珍馐美味。
没想到李白还是个美食达人,对于皇家专供的美味佳肴,他也能如数家珍地给小伙伴们科普,这就是见惯了“玉盘珍羞直万钱”的李白!
其实,在这次千秋之宴上,他还将得到足以影响他未来人生的意外收获。关于李白的钱到底从哪儿来的,也将出现更多线索……
想知道诗仙李白更多的故事,快来打开《大唐长安城》吧!

- 更多传统文化相关童书推荐

“中国人的历史”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不一样的历史读物,以历史人物结合年代为线索,描绘一个个鲜活的人,有历史背景、有生动故事、有生平功过,也有思考,让读者对历史有着更为立体、全面、系统的认知。
从《诸神的踪迹》《君子的春秋》到《战国的星空》,将散步在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神话、历史及其相关人物,梳理出有迹可循的踪迹,用亲切讲故事的方式使遥远的历史人物变得立体生动、触手可及,让孩子在阅读中对成语等传统文化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人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观察与总结,将时间、生产、生活定格到天人合一的状态,让生命的节奏融入大自然的节奏当中。
在《时节之美:朱爱朝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中,百年学府“长沙育才学校”校长朱爱朝以二十四节气为经、以汉字解读为纬,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为孩子讲述,让孩子熟悉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获得亲历自然的真实生命体验。
在《朱爱朝二十四节气自然笔记》中,朱校长又结合节气特点,带领孩子观察一花一叶、清风流云、鱼虫鸟兽,将对自然和生命的体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会以多元的方式看待事物。
前者侧重于知识和体验,后者侧重于自然观察和动手能力,两本书相得益彰,共同引领孩子在自然的润泽下发现美,感受美,感受生命的真实和质朴。

很多大人不知道如何欣赏中国画,更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欣赏。“中国名画绘本”系列用绘本的形式和讲故事的方式,为孩子解读《洛水寻仙》《汴京的一天》《千里江山》《桃花源记》《北国十二年》等国宝名画。
书中的大尺寸高清画面引导孩子在细节中发现画中奥秘,先不被干扰地跟画产生交流,再去了解画作背后的知识,适合5-10岁孩子和大人一起开启名画探索之旅,让孩子学会欣赏国画之美,对名画的感觉不再是遥不可及,在对美的惊叹中感受民族智慧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