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在汹涌物质浪潮中重新认识“物”
(本文同时发于我们的微信号拜德雅Paideia)
【戳此预订】
2018年,我们出版了当今哲学界风头正盛的思辨实在论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格拉汉姆·哈曼的《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如今,这部作品的前作《迈向思辨实在论:论文与讲座》也已付梓(现接受预订,预计10月30日前发货),这两本书具有完全一致的框架结构,所收录文章的写作时间具有连续性,呈现出哈曼学术思考的完整路径。
格拉汉姆·哈曼(Graham Harman,1968—),1999年在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开罗美国大学(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Cairo)哲学教授。他致力于物的形而上学研究,并促使了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的发展,他是当代哲学中思辨实在论思潮的核心人物之一。著有《四重对象》(The Quadruple Object,2011)、《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Bells and Whistles: MoreSpeculative Realism,2013)等。
“物”及其本体存在方式已成为近10年的学术热点。本书可以被看作是哈曼学术思考的起点,作者从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叛性解读开始,展示了由他所提出的“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逐步发展的思想历程。在本书中,作者呼吁我们重新思考“物”及其多种存在方式。
————————————————
本书收集了我在1997—2009年写作的11篇论文和讲座稿,此前都未曾发表。在这两个年份之间发生了不少事情。1997年,我还是芝加哥的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一个无人知晓的博士生,那时正以写作体育文章为生。尽管彼时我对海德格尔的新鲜解读让我的很多同学感到兴奋,但除此之外我并未获得多少认可。1997 年开始那会儿,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书我一个字也没读过,而对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和哈维尔·苏比里(Xavier Zubíri)的主要著作也只有简单了解。但在接下来的那几年里,他们三人对我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直到我成了一个可能不正统但虔诚的海德格尔主义者。虽然实在论是我之后立场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但其实一直到1997年12月我都还没有对它产生坚定的信念。
到2009年之后,事情就非常不同了。那时,我已经发表了四本专著,去了57个国家讲学。我已经是一个有经验的教授,并且还新近接受了位于埃及开罗的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的管理层职务。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在那时总是跟一个叫思辨实在论的学者小团体关联起来,这个团体由想法相近的一些哲学家组成,但是1997 年那会儿我还不认识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如今,思辨实在论这个名字已经比较为人知晓,尤其是对做欧陆哲学的年轻学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收集在本书里的论文和讲座稿主要体现了这个哲学运动中“以物为导向的”那一流派的观点,这个流派也是我本人比较推崇的。思辨实在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这个名字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概括性的称号。一般来说,这一运动有四个主要流派:我自己的以物为导向的哲学、雷·布拉西耶的取消主义虚无论、伊恩·汉密尔顿·格兰特的信息-生机论和甘丹·梅亚苏的思辨唯物论。在有些方面,这些立场互相矛盾,但是正如其概括性称号所体现的那样,他们都结合了实在论和思辨方法的元素。我用“实在论”这个词来指称那些拒绝了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遗产的哲学家。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将哲学变成了对人类有限性的思考,而禁止了对现实本身的讨论。而“思辨的” 这个形容词则表示这场运动里的几位哲学家的观点不同于一种常识的实在论,后者简单地认为真实的树和真实的桌球都独立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思辨”的意思是指一种更加晦暗的“诡异的实在论”,跟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预设很不一样。
在我从一个不知名的研究生成长为为人所知的哲学作者的过程中,有不计其数的朋友和好心人给予了帮助,其中有两位特别需要提一下,因为这两位分别是本书收录的两篇讲稿的主角。从1990 年代初开始,阿方索·林吉斯(Alphonso Lingis)就一直用例证和鼓励指引我向正确的道路发展,他对现象学的解读有浓厚的实在论风格,写作的文笔令人激动,其生活风格不落俗套,而且跟我一样,都是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小镇青年,对世界充满了求知渴望。这些都给我那段让人深感沮丧的研究生时光带去了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从1999年开始,我在同另一位真正的哲学家的私人交往中获益匪浅,他就是布鲁诺·拉图尔。拉图尔带有挑战性的机智和对特定事物的关注都是我在海德格尔的云雾里读得宿醉之后最好的解酒良药。而且,拉图尔在智识上的广泛涉猎无人能够企及,这让我理解了一种与相邻学科沟通交流的新方式。事实也是,我如今的不少读者原先就是拉图尔的读者,而我在适应这些读者的过程中也找到了颇为健康有益的方法。
在每一章的前面,我都写了一小段介绍性文字,用来解释每篇文章当时的写作背景。其中有一些是我学术生涯的“失败”之作,譬如会议的拒稿和不被人所欣赏的文章。另一些则是非常成功的作品。这些小注解并非是要刻意让我自己的经历显得戏剧化,而是想要让年轻的读者们坚持自己。我走到今天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有不少是自己找的麻烦,但也有很多时候是一些学术霸权恶意独断的结果。尽管如此,写作这些论文和做讲座时的快乐则是对我那些年最大的安慰。我希望它们读起来能有一种温暖而迷人的味道。
————————————————
《迈向思辨实在论:论文与讲座》
作者:[美]格拉汉姆·哈曼
译者:花超荣
定价:52.00元
拜德雅丨长江文艺出版社
目 录
总 序丨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
迈向思辨实在论:论文与讲座
前 言
1.现象学与用具理论(1997)
2.阿方索·林吉斯论物的律令(1997)
3.海德格尔与怀特海的物理论(1997)
4.“上手性”新解(1999)
5.布鲁诺·拉图尔,网络之王(1999)
6.以物为导向的哲学(1999)
7.形而上学在欧陆哲学中的复兴(2002)
8.物理自然与属性的矛盾(2006)
9.空间、时间及本质:一种以物为导向的方法(2008)
10.社会集群理论(2008)
11.物、物质、睡眠和死亡(2009)
微店购书
![]() |
【戳此预订】
2018年,我们出版了当今哲学界风头正盛的思辨实在论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格拉汉姆·哈曼的《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如今,这部作品的前作《迈向思辨实在论:论文与讲座》也已付梓(现接受预订,预计10月30日前发货),这两本书具有完全一致的框架结构,所收录文章的写作时间具有连续性,呈现出哈曼学术思考的完整路径。
![]() |
格拉汉姆·哈曼(Graham Harman,1968—),1999年在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开罗美国大学(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Cairo)哲学教授。他致力于物的形而上学研究,并促使了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的发展,他是当代哲学中思辨实在论思潮的核心人物之一。著有《四重对象》(The Quadruple Object,2011)、《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Bells and Whistles: MoreSpeculative Realism,2013)等。
![]() |
“物”及其本体存在方式已成为近10年的学术热点。本书可以被看作是哈曼学术思考的起点,作者从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叛性解读开始,展示了由他所提出的“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逐步发展的思想历程。在本书中,作者呼吁我们重新思考“物”及其多种存在方式。
————————————————
本书收集了我在1997—2009年写作的11篇论文和讲座稿,此前都未曾发表。在这两个年份之间发生了不少事情。1997年,我还是芝加哥的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一个无人知晓的博士生,那时正以写作体育文章为生。尽管彼时我对海德格尔的新鲜解读让我的很多同学感到兴奋,但除此之外我并未获得多少认可。1997 年开始那会儿,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书我一个字也没读过,而对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和哈维尔·苏比里(Xavier Zubíri)的主要著作也只有简单了解。但在接下来的那几年里,他们三人对我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直到我成了一个可能不正统但虔诚的海德格尔主义者。虽然实在论是我之后立场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但其实一直到1997年12月我都还没有对它产生坚定的信念。
到2009年之后,事情就非常不同了。那时,我已经发表了四本专著,去了57个国家讲学。我已经是一个有经验的教授,并且还新近接受了位于埃及开罗的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的管理层职务。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在那时总是跟一个叫思辨实在论的学者小团体关联起来,这个团体由想法相近的一些哲学家组成,但是1997 年那会儿我还不认识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如今,思辨实在论这个名字已经比较为人知晓,尤其是对做欧陆哲学的年轻学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收集在本书里的论文和讲座稿主要体现了这个哲学运动中“以物为导向的”那一流派的观点,这个流派也是我本人比较推崇的。思辨实在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这个名字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概括性的称号。一般来说,这一运动有四个主要流派:我自己的以物为导向的哲学、雷·布拉西耶的取消主义虚无论、伊恩·汉密尔顿·格兰特的信息-生机论和甘丹·梅亚苏的思辨唯物论。在有些方面,这些立场互相矛盾,但是正如其概括性称号所体现的那样,他们都结合了实在论和思辨方法的元素。我用“实在论”这个词来指称那些拒绝了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遗产的哲学家。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将哲学变成了对人类有限性的思考,而禁止了对现实本身的讨论。而“思辨的” 这个形容词则表示这场运动里的几位哲学家的观点不同于一种常识的实在论,后者简单地认为真实的树和真实的桌球都独立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思辨”的意思是指一种更加晦暗的“诡异的实在论”,跟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预设很不一样。
在我从一个不知名的研究生成长为为人所知的哲学作者的过程中,有不计其数的朋友和好心人给予了帮助,其中有两位特别需要提一下,因为这两位分别是本书收录的两篇讲稿的主角。从1990 年代初开始,阿方索·林吉斯(Alphonso Lingis)就一直用例证和鼓励指引我向正确的道路发展,他对现象学的解读有浓厚的实在论风格,写作的文笔令人激动,其生活风格不落俗套,而且跟我一样,都是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小镇青年,对世界充满了求知渴望。这些都给我那段让人深感沮丧的研究生时光带去了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从1999年开始,我在同另一位真正的哲学家的私人交往中获益匪浅,他就是布鲁诺·拉图尔。拉图尔带有挑战性的机智和对特定事物的关注都是我在海德格尔的云雾里读得宿醉之后最好的解酒良药。而且,拉图尔在智识上的广泛涉猎无人能够企及,这让我理解了一种与相邻学科沟通交流的新方式。事实也是,我如今的不少读者原先就是拉图尔的读者,而我在适应这些读者的过程中也找到了颇为健康有益的方法。
在每一章的前面,我都写了一小段介绍性文字,用来解释每篇文章当时的写作背景。其中有一些是我学术生涯的“失败”之作,譬如会议的拒稿和不被人所欣赏的文章。另一些则是非常成功的作品。这些小注解并非是要刻意让我自己的经历显得戏剧化,而是想要让年轻的读者们坚持自己。我走到今天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有不少是自己找的麻烦,但也有很多时候是一些学术霸权恶意独断的结果。尽管如此,写作这些论文和做讲座时的快乐则是对我那些年最大的安慰。我希望它们读起来能有一种温暖而迷人的味道。
————————————————
![]() |
《迈向思辨实在论:论文与讲座》
作者:[美]格拉汉姆·哈曼
译者:花超荣
定价:52.00元
拜德雅丨长江文艺出版社
目 录
总 序丨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
迈向思辨实在论:论文与讲座
前 言
1.现象学与用具理论(1997)
2.阿方索·林吉斯论物的律令(1997)
3.海德格尔与怀特海的物理论(1997)
4.“上手性”新解(1999)
5.布鲁诺·拉图尔,网络之王(1999)
6.以物为导向的哲学(1999)
7.形而上学在欧陆哲学中的复兴(2002)
8.物理自然与属性的矛盾(2006)
9.空间、时间及本质:一种以物为导向的方法(2008)
10.社会集群理论(2008)
11.物、物质、睡眠和死亡(2009)
微店购书
© 本文版权归 拜德雅Paidei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