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与郭文景的文人争吵
2020年8月20日,著名作曲家郭文景著文对木心提出批评,原文如下:
怼文一篇
木心说:我是一个人身上存在了三个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作家,还有一个是画家,后来画家和作家合谋把这个音乐家谋杀了。
狼子村(编者按:即郭文景)说:我是一个人身上存在了五个人,他们是天文学家、哲学家、画家、诗人和作曲家,后来作曲家把其他四个人全杀了。
(这种不交税,无成本,无法证伪的牛逼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吹,乐见大家一起来吹。)
木心说:东方与西方最大的分异现在音乐上:东方的音乐越听人越小,世界越小。西方的音乐越听人越大,世界越大。
狼子村说:纯属放屁!川江号子、信天游、草原的长调、藏区的牧歌、古琴、笛子、唢呐… …我越听天越宽、地越远,最后听见人在天地苍穹间。
木心说:我去德国考察空气中的音乐成分,结果德国没有空气,只有音乐。
狼子村说:我去佛罗伦萨考察空气中的艺术成分,夜晚散步时,遇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幽灵,这三位拉着我的手说:可把你盼来了!
(跟上面第一条一样,欢迎大家一起来吹。)
木心说:勃拉姆斯的脸,是沉思的脸,发脾气的脸。在音乐中沉思,脾气发得大极了。
狼子村说:得,我都不敢说我听过勃拉姆斯了。
木心说:谈贝多芬、谈肖邦,最大的难事是要年轻人承认浅薄。
狼子村说:热爱贝多芬和肖邦的年轻人可能会说,凭什么!?我也要说:不就一贝多芬一肖邦吗?你大爷的!凭什么要年轻人承认浅薄?要想显得自己高深也不带这么踩年轻人吧?
木心说:贝多芬是德国乐圣,博大精深,沉郁慷慨。莫扎特是俄耳浦斯的快乐、和平、祥和的一面,肖邦是忧伤、自爱、怀想的一面。
狼子村说:省省吧,这些陈词滥调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但!是!我必须指出,这滥调,是对三位作曲家最浅薄的解读。
有不少文字介绍说,木心在狱中时,曾在白纸上画钢琴键盘,无声弹奏莫扎特和巴赫。对此传说我有两个疑问。我见过木心留下的所谓音乐作品手稿的照片,是十几页不成调的简谱,这说明木心不认识五线谱,那么他弹的应该是简谱版的莫扎特和巴赫了。我的第一个疑问是:
哪儿有简谱版的莫扎特和巴赫卖?
如果这世上从未有过简谱版的莫扎特和巴赫,那说明什么呢?
我读过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等人的回忆录,他们在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他们在秦城监狱的生活。这些人曾是政治局委员,从他们的回忆看,在狱中他们是无权自己选择和创造娱乐方式的。因此,对画钢琴弹,我的第二个疑问是:
木心蹲的是那所监狱?
木心还说他在狱中写了66页十余万字的《狱中手稿》。中将、空军司令、政治局委员吴法宪回忆说,每日写交代材料,给了多少张纸是有数的,写完上交,纸张数要对得上才行,绝无可能偷偷存下纸来写别的东西。因此,我不知木心蹲的是哪家监狱,是以什么身份蹲的监狱。我高度怀疑他蹲的是外国监狱。
最后,重要申明:我其实怼的不是木心这个人,而是一种文风和宣传方式。特此说明。
……成都快活了两天,今日回京,仍无心作曲,故而写篇怼文消遣。
9月1日陈丹青对郭文景8月20日一文作出第一次回应:
文景弟如晤:
久不见,今友人转发弟怒怼木心文,甚惊艳。弟于木心音乐观持异见,狠好,直说便是,然辞气如是之污秽,面目如是之难看,实令我吓煞。昔年得识弟,欢谈之下,果然中音七八届才子也。今贵为教授,作曲精英,音坛前辈,国际名角,而竟不惜自已上网破相,悍然骂街,弟不觉得又亏又土吗?呜呼,赞人也好,骂人也罢,说出的都是自己啊。今大文既出,本不必作复,然念及两面之缘,骤尔看低吾弟,亦属无礼,遂收回雅量,回应如上,也算陪弟破一回相吧。
丹青2020年9月1日
9月7日,郭文景对陈丹青的信作出回应:
丹青吾兄:
1.对兄我是敬佩的,所著的书,见到的都买来拜读了,二十四年前在纽约的交往也都是美好的回忆。
2. 我给高为杰先生的回复:不是怼木心,是怼一种文风和宣传手段,我想那些东西木心自己也不会赞成。木心那些能演出的音乐作品我听了,其实就是高平的作品。高平温和儒雅,成人之美,是个君子,不似我,是个土匪。
3.我厌恶宣传中的做假。木心本不在我关注的范围内,偶然看见狱中弹琴和写书的说法,感到难以置信,故质疑之,但也乐见澄清证实。
4.兄不喜愚弟文风很正常,但认为“污秽”“骂街”,我甚为愕然。自认为随手的朋友圈聊天调侃耳,并无怒气(没什么可怒的)。
5.刚开学,甚忙乱,先到此吧。
祝秋安!
文景
9月8日,陈丹青再次作出回应:
文景弟,谢谢回复。看来你颇委屈。
你怼木心、反感“宣传手段”、深疑木心手稿,均无妨。使我惊吓者,是“纯属放屁!”、“去你大爷”之类,一付打上门来的凶相。现在你说你“并无怒气”,“随手调侃”,那可更其轻佻了。
老木心生前受尽屈辱,今已成灰。你若要怼他一下子,腔调稍微好看些。想想吧,你我都是六十好几的老狼羔子,装成艺术家混世,浪得虚名,遇事遇人,不可轻易破相露底,这点小道理,谅必不会完全不懂吧。
我亦无非草寇出身,粗口不断,上次回应你,偏要出以斯文,这点苦心,弟也不明白吗?
话题岔开:瞿小松君,我的老朋友,你的老同班,为此有过两度表态,见于友人发来的截图:一是呼痛快,竖姆指,挺文景怼(或曰调侃)木心。一是见我回应,即曰:“丹青刻薄,有失风度。”继而大谈对异见须得“能容”、“能忍”,于是见“胸怀”云云……
哎哟!早听说小松多年修佛,原来修到这般虚伪的境界,跌我眼鏡,开我眼界——今索性转而刻薄于小松,再失一回风度,看他能否容、能否忍,胸怀究竟如何。
好了,文景弟,眼下你、我、小松,均已破相,至此转为喜剧,给看客们添些笑料吧。
即颂大安。
丹青2020年9月8日
首先说一下,郭文章中引的话语,皆出自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这是一本艺术性,浪漫性的书。
讨厌一部作品,要去批评,首先是要了解它,不从只言片语去反驳。道理也很简单,每句话都可以杠,哪里都能吵。除了数学,一是一二是二,没得吵。但文学,音乐,都属艺术的范畴,不能用简单的一和二来审视。非要这么审视,去该去的领域不好吗,非要来艺术里搅浑水?
批评一件作品的层次问题。断章取义,本身就输了阵地。只要你有脾气,随便摊开一本书,拿出一些话,都可以将其批的体无完肤。真正该怎么批评?从风格,框架,心理,时代背景,哲学立场这些角度来解构,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古往今来的批评家没几个,我们中国则更少,只有一个,被砍了头的金圣叹。同行间要么虚以委蛇地赞美,要么就是扯开嗓子骂,赤裸裸的人性两端,容不下艺术。
不巧看到只言片语,火冒三丈,等冷静下来,翻开人家的书看一看,再想想要不要下粗笔写糙话发泄情绪。图一时之快爽过了,自己不仅空虚,还会引来另一番口水。
文人相轻,艺术家相轻也不是少见的事,也论不出什么高低。托尔斯泰也把莎士比亚骂了个底朝天,这不影响莎翁的地位,也不影响托尔斯泰的永恒。李清照的文学评论,狠毒到同时代的文人都不待见,这也没什么。马克吐温甚至要扬起简奥斯汀的头盖骨。郭者是一位作曲家,抛去其头衔不谈(我们的当下的土壤太适合浑水摸鱼,很多高头衔者肚子里没多少货),他的作品主要是歌剧。很不巧,手头没有找到他的资源,等认真听完他的作品,再来评判(为了他可能还得去趟百老汇)。如果他真有些才华,脸红脖子粗这件事就过了。如果不巧,他的作品实际是平庸的,靠虚名混上去的,那我有篇好杂文可以写了。
文人吵架和普通人吵架没什么差别,知识辩驳得不耐烦了,糙话露出来了。圣斗士鲁迅,甘为孺子牛,和弟弟闹崩,跟看不顺眼的文人不只文字“招呼”,生活中也追着人家使小性子。我们膜拜这些人物,较真放大了看,全是毛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也要生气不是。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80篇内容 · 12.3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33篇内容 · 5.4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56篇内容 · 13.3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3.3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37篇内容 · 5.3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28篇内容 · 7174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72篇内容 · 51.8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85.7万次浏览
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