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有限效果理论(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有限效果理论又称"弱效果论"、"最低效果法则",20世纪40至60年代关于大从传播效果的主流观点, "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这些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存在众多的中介环节和制约因素,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左右人们的态度。从正面否定了"子弹论"。理论基础: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群体动力学 传播学者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对《人民的选择》和《个人影响》以来的传播流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极力强调了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1.大众传播只有通过众多中介因素才能发挥作用; 2.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是强化受众的既有态度,而不是改变; 3.大众传播只有在中介因素不起作用或者在促进态度改变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效果; 4.传播效果的产生需要受到生理心理因素的制约; 5.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媒介本身条件的制约。
一、在有限效果论中,研究呈现两个趋势 1.强化对大众传播力量效果有限的研究,完善这一概念; 2转向对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以及人的心理生理因素、群体因素等在态度、行为改变方面的影响,间接推翻"子弹论",论证在个人决策中,还受到很多中介因素的影响,而大众传播的威力也往往需借助中介才能发挥。 二、客观评价 (一)积极影响∶有限效果论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对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是有意义的,有利于纠正早期"子弹论"。 (二)消极影响: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只考虑了态度、行为层面的变化,而忽视了对认知层面的作用;只考察了微观短期效果,忽视了长期宏观、潜移默化的效果;只从传播者立场来考虑传播效果,即"大众传播对受众产生了什么影响",没有从受众角度考虑,"受众想要大众传媒传递什么信息"。;认为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态度的转变上,而没有考虑到态度的加强也是一种效果。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63.5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85篇内容 · 27.7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1篇内容 · 25.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51篇内容 · 887.0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42篇内容 · 40.2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35.1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5篇内容 · 229.2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837篇内容 · 149.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