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下的炙热
我住的城市近日多雨,好在是西南方独有的山城,雨水没有对主城造成太大的困扰。
山城还有“火城”之称,已是7月的光景,连日的雨水绵绵,似乎“火城”的称呼有些浪得虚名。其实不然,即便连日的雨水,也冲刷不去屋里的闷热和心中的燥意。
在这个城市已经居住了9年。早期在已婚的姐姐家借住,中期和闺蜜合租过采光不好,需要爬楼梯的老房子,后来用父亲的赔偿金付了首付,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郊区有了属于自己的58.8坪的房子。33层的住宅楼,我住在25层,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心里惶惶不可终日。
9年,没有任何建树。疫情来临之前丢了工作,投资失败背上了债务,一瞬间成了这个家里最没用的人。母亲整日唉声叹气,恨我的不争气,姐姐一日不下三次电话谴责我,站在25楼的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城市的冷漠。好想逃,逃回那个称之为家,故乡的地方。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有3户人家的四合院,家里的土墙在记忆中却是如此的温暖。年幼时日子虽清苦,但承欢父母膝下,每日与同龄的小伙伴爬山、下河抓鱼。下大雨的天气不用上学,放学的路上和姐姐爬桑树吃桑葚,气得在家做好饭的母亲拎着棍子一路找来。
小县城的生活,缓慢而心安,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没有虚情假意的寒暄,没有灯红酒绿的觥筹交错,晨起看朝阳,夜晚仰头,星星在夜幕里眨眼。以前的老房子都要拆迁了,但生活依然细水长流的前进着。度过了2008年的地震后,人们也渐渐开始享受生活,好吃的多吃一些,喜欢的就买。疼爱我的长辈们都在小县城里安度自己的晚年生活。
再不然,我想搬去乡下二姑家。深山里,姑姑一人独守着自己的家,儿子、女儿和老公都去了新疆,她放心不下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守着根等他们回来。在山里,日子就更慢了。信号不好,不用长时间的盯着手机,7月天气热的时候早起翻翻地,种种园子。太阳炙热时,回家歇着,看看书,喝点醪糟水,喝多了,可能就在院坝里睡着了。到了晚上,架起柴火,二姑用发好的面,包包子,花卷,上屉蒸熟了,好好享受美食。我包包子的技术就是上学时寒暑假在二姑家学会的。
到了赶集的日子,翻山越岭要走上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镇上,买完所需的用品,又踩着1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去,这是九几年的时候,现在二姑他们村里有些人家买了车,赶集的日子就做起了生意,一趟趟来回接送乡里乡亲们。
大姑家离二姑家也有几里地,1个多小时的山路,分属两个不同的乡镇管理。小时候不太喜欢去大姑家,因为大姑、大姑父都是老师,寒暑假会安排学习,并且十分严厉。但是他们家也有很多连环画册,所以这一点又让我特别期待。老一辈的人对家有一种偏执的守护。他们的孩子都已经在城里买了楼房,想接他们到城里安享晚年,每一次都只待一两天,就嚷嚷着要回山里,放不下门前栽种的花花草草,放不下屋后养的鸡鸭。如果我的父亲还在,我想他也不愿意来山城生活的。
在这里生活了9年的我,对这个城市始终没有归属感。年纪越大,小时候农村生活的画面总能在眼前浮现。父亲那一辈人对故乡的眷恋,对土地的眷恋,也更能感同身受。
现在的我还回不去,还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然后有一天,卖掉城里的房子,回到熟悉的小县城,过着早起看山涧云雾,晚间落日余晖,即便是7月的艳阳下,炙热也让我满心欢喜的生活。
© 本文版权归 Jenny_shaw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10篇内容 · 8.1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34篇内容 · 10.1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175篇内容 · 3.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18.4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15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68.6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58篇内容 · 49.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047篇内容 · 967.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