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派推理?15分钟推理简史
作者:藤原琉璃君
《隐秘的角落》热映,国内著名推理作家紫金陈的原著小说《坏小孩》也火上了一层楼。很多评论文章称,相比“本格派”,其代表的“社会派”推理,似乎更能被国人接受。所谓的“本格派”“社会派”还有“变格派”,实际上是日本推理作家们的发明。
欧美侦探
谜(mystery)在人类历史中早已有之,河图洛书是谜,丢番图的墓志是谜,高尔丁死结也是谜。有谜,就会有人尝试破解,现在的小学生都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出丢番图的寿命,高尔丁死结早被亚历山大大帝一剑斩断。靠灰色的脑细胞和暴力破解,从来就是解谜的两大路径,这也是我不用侦探、推理,遑论犯罪、杀人这类词来谈论接下来要讨论的范畴,因为很可能既没有流血,也没有靠逻辑,有的,只是谜与解谜。
很奇怪,既然谜早已存在,且总有人在破解,为何直到1841年埃德加·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解谜才成为小说的一支而存在,这或许与熟人社会的瓦解有关。


美国学者詹姆斯·弗农在其著作《远方的陌生人:英国是如何成为现代国家的》里为我们提供了现代社会的诞生之一解:在200年内,工业和城市化进程迫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进入城市,构建出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原本鸡犬相闻变成茫茫人海。现代社会归根结底,就是建立在陌生人经济和陌生人政治上的。在谁也不认识谁的大都市,罪恶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报刊为代表的传媒恰恰为这一文体提供了舞台。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在《十宅论》里也曾提供一种佐证,日本私家侦探和推理小说的兴起,恰恰是关东大地震后东京作为大都市开始近代化转型的阶段,新屋迭起,长屋式的邻里关系被打破,即使是邻居也不见得彼此认识,大量人口涌入谋求生计。
在爱伦·坡之前,并不是没有带有解谜性质的小说,杀人、夺财、预谋一直出现在各种通俗文学里,究其原因不外乎讲求故事情节和剧情冲突跟解谜的天然契合,只有如此读者的胃口才会被紧紧吊着、追读不休,那个时代的连载作家地位堪比今日的天王巨星。深深影响了爱伦·坡的德国作家E. T. A.霍夫曼也曾写过一篇中篇小说《斯居戴里小姐》,便已经带有前推理小说的特质了,自爱伦·坡以降,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则直接把这一新兴文体推向了一个小高峰。

柯南·道尔
就历史发展而言,往往开创一个特定模式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柯南·道尔一下子引入了许多今天已成范式的设置:双主角,一主一辅,主的聪慧绝伦,辅的俨然读者水平,且充当前者的“鲍斯威尔”;科学鉴证加逻辑演绎,这点不仅影响了小说,同样变成了警方的准则……福尔摩斯接的案子各式各样,并不仅限于谋杀,也需要替客户解决诸如解谜、遗产继承、寻找失物等五花八门的难题,但作为世界首位咨询侦探,他的“传记”当得上侦探、推理。
不过柯南·道尔的妹夫带头跟他唱起了反调,E.W.赫尔南创作了《业余神偷拉菲兹》,这下窃贼当上了主角,更别说总跟英国人对着干的法国佬,莫里斯·卢布朗塑造的侠盗亚森·罗宾总有艳遇(跟福某人正好相反),劫富行侠之余解谜、破案、寻宝,自己就是自己的传记作者,还智斗福尔摩斯。
果然天地初开,群雄四起任意而行,哪有什么规矩,冒险也罢、盗贼也好,读者爱读就行。推理小说至此迎来黄金时期,名家迭出,以不可能犯罪密室杀人为代表的约翰·迪克森·卡尔、塑造了波洛和马普尔一男一女两位名侦探的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欢挑战读者以示公平的表兄弟组合艾勒里·奎因,时至今日仍是不可不读的经典作家,他们的作品也跟柯南·道尔一样开创了许多新范式,许多范式甚至一出手就是高峰,让后人难以逾越。
然而单纯作为思考机器的侦探终于惹来一些读者和写作者的逆反,毕竟生活比小说复杂许多,于是走出安乐椅的硬汉派侦探在美国应运诞生,雷蒙德·钱德勒和达希尔·汉密特为世人带来一阵新风。在他们的笔下,侦探并不能完全仅凭推理和演绎,菲利普·马洛总是风尘仆仆,需要上街寻找线索,免不了要被各种势力阻挠和胖揍。推理小说的韵味自然变得丰富,读者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世间,有黑白勾结、大片灰色,杀人也不仰仗复杂的机关,往往案子破了却没有人因此幸福。
英国这厢亦衍生出了一派兼具推理和冒险的类型,恰如福尔摩斯往往一出手便敉平、化解、缓和国际争端一般,有太多国家间的明争暗斗需要间谍的参与了。英国几百年来的自身定位使得没有硝烟的战争比真刀真枪显得更动人心魄,有太多的文坛大家早年都曾是专业或兼职的间谍,为日不落帝国当过无名英雄,毛姆、格雷厄姆·格林、伊恩·弗莱明、约翰·勒卡雷不外乎是,他们笔底所写也自有几分真实。
日本推理
生于欧美的这一文学类型,还在日本长久扎下了根。讲了这么久“推理”二字,其实是日本作家江户川乱步、木木高太郎等人的创造。尽管这两个字在字面上还不能完全覆盖犯罪、惊悚等分支,可毕竟比“侦探”小说要准确地多了。本格、变格、社会等分类法,同样是日本作家的发明,相对专注解谜的被称为本格派,氛围阴暗怪异,具有较多幻想离奇色彩的被称为变格派,剧情和动机上着重展现社会黑暗、人性扭曲的被称为社会派。
与其他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一样,专注本格智力解谜的读者永远是少数,大部分读者口味不会一成不变,也更渴望兼各家之长的作品。本格派在日本衰落后,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等人为代表的社会派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主流,他们的作品确实很好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日本的社会面貌。


左边为松本清张,右边为森村诚一
作为二战的发动国和战败国,日本被美国吸纳进战后的体系,并凭借朝鲜战争和越战的军需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在这过程中,对原有社会体系的清算并不到位,进而导致人性在畸形的经济增长下逐渐崩坏,社会派一扫战前本格派的浓厚游戏性和自闭性,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振聋发聩。
凡事都有兴盛和衰落,与西方一样,社会派逐渐蜕变为犯罪、惊悚类小说,甚至为迎合读者走向奇情化,这就引发了又一次反动——“新本格”的诞生。


岛田庄司、绫辻行人
以岛田庄司、绫辻行人为代表的日本新本格作家重回解谜路线,杂糅战前变格派广泛使用的幻想手法,其作品应和了八十年代泡沫经济之下日本读者的需求,不再有谴责和揭黑,要的是阅读快感和趣味。于是自《占星术杀人事件》肇始,《斜屋犯罪》启发了绫辻行人的馆系列,大学副教授森博嗣创作理科系推理,京极夏彦(《书楼吊堂》《百鬼夜行——阳》)从民俗、妖怪中汲取滋养,更多的作者如歌野晶午、芦边拓、麻耶雄嵩、山口雅也等都各有惊人之处。


著名的“畅销君”东野圭吾虽然不能算完全的新本格,不过他的多部作品如《白夜行》、《神探伽利略》、《秘密》等都不能不说是建立在日本推理几十年的积淀之上。

东野圭吾
与此同时,日本和西方各国原有的类型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硬汉派、间谍小说经历了蜕变升华,其他诸如警察程序、法庭、历史推理、不可能犯罪、多重解答、惊悚悬疑等均有名作诞生。克劳夫兹的《魔桶》作为黄金时代的经典,许有影响了极具日本特色的旅情推理、时刻表犯罪的诞生,西村京太郎等作家以《终点站杀人事件》等名作则为这一亚型打上了鲜明的印记。提携过许多名家的大师鲇川哲也曾以一份真实存在的伪满洲国时刻表写出了《佩特罗夫事件》的初稿,这在今天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难以实现。
名家对名家的仿作和致敬一直层出不穷,尼尔·盖曼、岛田庄司、柳广司等都书写过自己的福尔摩斯,当然,是掺了自己的料的(克苏鲁、夏目漱石、柯南·道尔本人),岛田庄司出道近四十年,一头乱糟糟头发的御手洗洁与石冈组合也被后辈柄刀一拿来跟原型福尔摩斯与华生同台PK。
开拓吧!推理
推理作家们仍努力开掘着推理的广度和潜力。我们能读到经济学家搭档马歇尔·杰文斯以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为原型塑造的经济学教授/侦探亨利・斯皮尔曼,《致命的均衡》《边际谋杀》《夺命曲线》《看不见的手》等作生动地诠释了边际效用等经济学原理;
鸟饲否宇的《昆虫侦探》和八零后的童年回忆《黑猫警长》一样都兼具了科普的功能,更别说东山彰良的《兔子强尼》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兔子的繁殖能力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同时狠涮了一把硬汉派;
丹尼尔·加卢耶的《十三层空间》、冈岛二人的《克莱因壶》比《黑客帝国》《盗梦空间》早几十年就造出了嵌套的虚拟实在;《来自地狱》《开膛手杰克的百年孤寂》《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合力想在历史中缉拿真凶,《时间的女儿》里格兰特探长病床上躺着都破除了理查三世的污名;
星野之宣的民俗推理漫画系列《东方奇谭秘闻录》《宗像教授考异录》得到大英博物馆的青眼;高桥克彦的《写乐杀人事件》《北斋事件》《广重事件》《歌麿杀赝事件》与岛田庄司《写乐·闭锁之国的幻影》都算是为艺术开了脑洞;笠井洁的《伊底帕斯症候群》《再见,天使》《夏日启示录》弥散着浓重的哲学味;
《晓英·赝说·鹿鸣馆》《红楼梦杀人事件》《古书堂事件手帖》《文学少女》《光与暗的故事》《画布下的乐园》《从西藏来的男人》《巴蒂斯塔的荣光》……建筑、文学、艺术、医学多有涉及。

推理源源不断地向影视、游戏等输送着滋养和原料,《三十九级台阶》《房客》《再见宝贝,再见》,甚至推理本身成为了一种游戏,难度不断加码,活尸之死、多重反转、叙述性诡计,推理自身的升级或曰鸟枪换炮让读者要求更多更新奇的手法,直至如折原一、泡坂妻夫这样的鬼才出现书的实体都成为了谜题的一部分,倒错系列、《幸福之书》、《生者与死者》全都是不看到实体便享受不到那般醍醐之味的杰作(当然自是害苦了全世界的编辑、译者、排版员和印刷厂)。
走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各个时代的推理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有些作者便刻意追求解谜以外的一层趣味:萨拉·沃特斯书写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犯罪,也映照出女性意识和地位的嬗变;

在尼古拉斯·迈耶跻身百大推理榜的福尔摩斯仿作《百分之七溶液》中,精神分析是辨认二十世纪特征的一种时代口音,续篇《西区恐怖》则戳破了殖民帝国的原罪,毋宁说是推理,胜似关于现代性的思辨;或然历史如夏邦的《犹太警察工会》、罗伯特·哈里斯《祖国》都不仅仅是小说家的假语村言;《影子写手》、勒卡雷《微妙的真相》均可看作是投向污秽政坛的标枪;横山秀夫的《64》沉重得叫人难忘几天即改元平成的1989年,浸透着时间与磨蚀……
如今的推理似乎已经完成了一次轮回,从单独的一种文学类型,被打散到各式各样作品之中,与其他类型相辅相成。推理不仅仅只是推理,更像是融进了血液里、印刻进叙事的基因里,只要人类还热爱故事,那世间就少不了推理。
书单
推理风貌一本满足!欧美和日本作为推理重镇,分别有10种和9种入选,最后一种为华语作品,出自中国香港作家陈浩基之手。
1《莫格街谋杀案》
波德莱尔感极强的贵族侦探杜宾,运用推理,锁定无人料到的凶手。
2《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家族遗产、可怕怪物,兼具哥特恐怖与冒险的福尔摩斯大长篇。
3《东方快车谋杀案》
推理一向与时俱进热衷各种新奇特,发生在神秘奢华东方快车上的这起谋杀案却并不简单。
4《无人生还》
童谣、孤岛杀人的典范之作,标题更摄人心魄,既然无人生还,那凶手是谁?
5《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
当名侦探谢幕,是不告而别,还是戏剧收场,结合X、Y、Z的悲剧更显激荡人心。
6《三口棺材》
密室之王卡尔最经典的作品,久负盛名的密室讲义,引发无数后来人致敬。
7《漫长的告别》
钱德勒以一己之力,把硬汉与推理提升到文学殿堂,菲利普·马洛堪称最有魅力的男人。
8《时间的女儿》
推理女杰约瑟芬·铁伊至高杰作,历史总由胜利者书写,有心人却抽丝剥茧还原真实。
9《柏林谍影》
勒卡雷代表作,冷战正酣的柏林,正欲从寒冷中归来的孤谍,却一脚踏进严酷的黑暗。

10《八百万种死法》
纽约才是马修·斯卡德这个系列的真正主角,看完全套则感触更深。
11《狱门岛》
横沟正史金田一耕助系列的杰作之一,动机与诡计放在甫战败的日本离岛,熨帖无比。
12《砂器》
令人唏嘘的案件,拉斯蒂涅与于连蜕变的日本犯罪版本。
13《奇想,天动》
岛田庄司笔下第二重要的侦探吉敷竹史遭遇岛田流诡计,背后的历史真实尤其值得国人警醒。
14《钟表馆事件》
利用建筑杀人,这不是绫辻行人的发明,但肯定数他最为坚持。
15《写乐杀人事件》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绫辻行人拿过麻将名人,而高桥克彦尤擅浮世绘研究,丹·布朗的三板斧与他们相比,还是太嫩。
16《不夜城》
周星驰大粉丝驰星周的代表作三部曲之第一部,中日混血周旋于各黑帮之间,一代教父诞生前史。
17《铁鼠之槛》
当代妖怪推理名家京极夏彦抗衡翁贝托·埃科神作《玫瑰的名字》的重量作品,东方禅学与西方修道院,案件一样扑朔迷离。
18《白夜行》
两个人想在光天化日之下牵手却不可能,明明是犯罪者,却让人莫名动心恻隐。
19 《64》
改编为电影、电视,横山秀夫写作生涯最厚重的作品,警察内部的勾心斗角让当年的真相湮灭,这次警方能否抓住机会?
20 《13·67》
又是以年份为题的作品,连作的好处是拆开都是本格,而整体却是不折不扣的社会派,香港近半个世纪的命运,尽在于此了。
带有推理元素的各类作品
1《恶童日记》
当急转直下成为常态,读者时刻要拷问自己看懂了么?

2《指匠》
你可以把这部小说看作犯罪斗智,更可以看作被禁锢的女性争取自由的不懈抗争。

3《死亡迷局》
菲利普·迪克是永恒的科幻最高峰,即使与卡夫卡相比也不遑多让。
4《玫瑰的名字》
翁贝托·埃科研究中世纪的副产品,却是范式性地改变了推理一潭静水。
5《克莱因壶》
冈岛二人组合的绝唱,放到今天一点不过时的力作。
6 《CUBE》(电影)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现代寓言,有黑暗与残酷,也承载了希望。
7《神探》(电影)
刘青云在最后的表演让无数观众竞折腰,迷局式的结尾让人无法停止思索。
8《前目的地》(电影)
改编自罗伯特·海因莱因经典短篇小说《你们这些还魂尸》,神棍的情节很多人大概已经被绕晕了。
9 潜伏之赤途(电子游戏)
一个传奇,一般人上手分分钟就挂,想体会抗战及其后的中国历史风云变幻,这款游戏不容错过。看时代的旋涡,饶过谁?
10 白教堂血案(桌游)
能不能在开膛手杰克逃走之前堵截住他,就靠玩家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