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为大 | 幼年的隐形丁克写给未来的自己

忘记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确定,未来的自己大概率会成为丁克了。
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 ”,在我了解到它的时候,这个想法像自动贩卖机的硬币一样“叮” 地投入了我的脑袋。然后这个硬币就像哈利波特死亡圣器里,那些被施了咒、一经碰撞就会不停复制的金币一样“叮叮叮叮叮”,在脑子里越堆越满。
今天,是时候整理一下它们了。
为什么想丁克?
我想要丁克的理由大概有下面几条:
1、我只想为了爱和责任结婚,不想被无意义的婚姻困住。
众所周知,生孩子会加大离婚成本,我不想让一个无辜的人成为婚姻家庭的牺牲品。实际上,我连结婚都不是很热衷。

每当我和对面的人谈起我的婚育观,对方大概率会觉得我太悲观——世界上幸福的婚姻那么多,你为什么总要去设想最不幸的结果呢?
我并不是对婚姻悲观——只是觉得,婚姻的好坏不是个人一厢情愿的决定。婚姻的好坏受制于人这个变量,而这个变量是超出个人掌控力的。现在的社会发展之快、观念替换之迅速,相信很多人会耻于自己三年前的言论、审美、决定,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假设其实我们并没有自以为的那么可靠——因此重要的决定都值得我们敬畏。难道婚姻不值得我们慎重对待吗?
我有耐心和爱人一起搞定婚姻生活的不愉快、小矛盾、大难题,就算最后耐心归零,我们对这段婚姻无能为力,我也希望能保证没有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无所谓的牺牲——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彼此只需要对自己和对方负责。
而小孩子的出现,无疑会击溃上面的逻辑链条。

谁也不能贸然假设自己一定会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一想到我做出的误判,需要连累完全无辜的另外一个人的人生,我会觉得有决策负担。
钱钟书在《围城》里试图说明,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 “围城”——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为了获得出入婚姻这个 “围城”的最大自由,我希望自己的决定只关乎两个人的幸福和命运,不要让其他人的人生成为博弈的筹码或者决断的牺牲品。
2、我没有做好爱一个自己无法预知的生命的准备。
我并不天生地喜欢小孩子,这与原生家庭、个人情感创伤、对社会的 “失望”,都无关。
相反,我对这个社会,还没有绝望到认为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不能安稳生活的地步;对于爱情,褪去不切实际的罗曼蒂克外壳,我现在依然赤忱地向往它;我的父母和祖父母对子女后代有着近乎溺爱的迁就和宽容,让我相信有的人天生具备“爱的能力”,哪怕对着幼年子女让人烦扰的哭叫、无理取闹的要求,也能无数次燃起对子女生生不息的耐心和爱。他们做这一切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回报——父母从小到大对我们唯一的期待就是“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然而,这一切反倒造成我的怀疑:我也能做到像他们这样吗?
我目前的回答是:不太可能。

这听起来很自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无论我后来修正补充了多少其他理由,我选择丁克的理由一开始只有一个:我并不想将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无私奉献给一个陌生的生命,尤其是在不确信自己会爱ta的情况下。
我固执地认为,将一个生命随意地带来这个世界,在ta无法选择性别、相貌、智力、身份的情况下,如果无法给予ta稳定而恒常的爱,那把ta带到世界上的行为,根本不是什么“ 父母之恩 ”,简直是给这个生命预定了一大堆,需要不断自我挣扎和解决的人生困境,是对ta的残忍。
3、为什么要“生孩子” ?
一切到最后,还是回归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我为什么一定要生育?
有人说 “无后为大”,这句话本来是说,无后是一件最不孝的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一本书就叫这个名字,作者和我一样,觉得这个词断章取义之后更符合我们个人的想法:决定 “无后” 是一件郑重严肃的事情,值得每个对人生负责同时热爱生命的人认真考虑。

在找到“我为什么要生孩子"的答案之前,我会对所有来自外界的“为什么不生孩子” 的质问视若无睹。在我目前的价值观念看来,的确有很多事情该用 “为什么不”先于“为什么要”来反问,比如“为什么不扶老人” “为什么不救人”“为什么不尊重别人的活法” ,而生孩子这件事情,我认为一句 “为什么要这样做” ,应该要先问。
对于那些天生喜爱小朋友的人,congratulations!这句祝愿是真心的。这样的人是温馨和安全感的源泉,没有什么感情比这些人对子女的爱更无私。我致以敬意。
对于那些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续,想陪伴孩子度过人生的人,我虽然并不认同你们的观念,但这种观念也有可能催生出真诚的爱和陪伴,所以我也祝福。
唯独有两种想法我无法认同——一种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生的补丁和续集,另一种视结婚生娃为出厂程序、流水线工程,因此不假思索。
这里我无意评判任何观念的好坏,只是我很难不怀疑这些人对生命是否有足够的敬畏和责任心。干涉他人的想法不是我的爱好,毕竟我不也想背负“让人类灭绝”这样的大罪名orz。
准备好了吗?
第二个大问题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丁克要做哪些准备?

丁克,和其他“社会异类” 一样,就算大部分“正常”的社会成员承认我们的选择自由,只要缺乏足够的社会共识和必须的政策支持,这些人的个人自由和正常生活将是最主要的矛盾。(let's face it)
于是,随着年龄的变化,丁克会面临哪些困境呢?这些困境是可以解决的吗?当下的我能够为自己未来的自由做些什么?
这不仅仅是搜集信息和决策的问题,有些事情不投入实践没有办法得出思考的方向。但有一些趋势是不难预测的。

首先,成为丁克意味着在中年会缺席一个耗费身心的大工程,而这个空白势必需要另外的东西进行填补。这就意味着丁克需要找到另外一个坚强的主心骨,在三十及以后的期间依旧能稳定地维持生活秩序的运转。
其次,来自对方以及另一个家庭的压力。这个在我这里暂时是无解的。只能事先协商,趁早摊牌,及时止损。如果未来恋爱对象说出“要不要孩子我无所谓,父母那边一起想办法”等类似的话,我可能得意忘形地连结婚后第三年要去哪旅游都想好了。(just kidding)
最后,也是被很多人讨论的问题:丁克的晚年生活如何保障。
这个问题的确很容易造成恐慌——谁都会担心自己有老的一天。这也就回到了一个原始问题:养儿(女)防老吗?在我这里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就算生养了儿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父母与儿女的距离是渐行渐远的。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难题,它的难度并不会因为儿女的存在与否而改变。如果担心自己年迈时失去救济来源,那么年轻的时候就要早打算,诸如理财和人身保险,都值得及早学习,早做打算。
给未来的你

未来那个奔四的自己,最后这些话是二十出头的我留给你的:
无论你最后对“要不要丁克”这个人生难题有怎样的回答,我都将支持你的选择。
如果你选择丁克,那我希望你此时此刻不是孤身一人在抵抗来自社会和环境的压力。
如果你选择不丁克,我希望你的选择不是出于随波逐流的妥协,不是出自心血来潮的感动,不是出自突然降临的恐惧。希望你知道,对另一个生命负责,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的性质并不能因为今天月色很美就浪漫起来。我希望你的选择是在反复确认之后的审慎决策,因为你知道,这不仅仅在决定你一个人的人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每个人在大环境下都很渺小,但这种虚无感并不妨碍我们尊重和敬畏另外一个生命,尤其当你有权决定ta是否来到这个世界。
希望多年后的你看到后能回信。
See you next level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10篇内容 · 29.1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67篇内容 · 9.1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25篇内容 · 9103次浏览
- 我的快乐初秋观鸟记31篇内容 · 1.7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23篇内容 · 9426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55篇内容 · 109.9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14篇内容 · 14.4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49.5万次浏览
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