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不济,半岛殊途——汇丰银行在烟台青岛发展史
在胶东半岛的两端烟台和青岛各有一座英国汇丰银行旧址,其中青岛的汇丰银行旧址位于市北区馆陶路5号,而烟台的汇丰银行旧址位于芝罘区海关街17号,两者都位于近代开埠后的老城区。
相比于上海天津汉口沙面的公共租界和英租界里高大耸立气势不凡,建筑规格颇为统一的罗马神庙式的银行办公楼而言青岛和烟台的汇丰银行旧址样式颇为独特算得上是别致。




烟台汇丰银行旧址充满了浓郁的华洋结合风格,建筑整体呈现为长方体,一层楼高,整体用烟台地区老房子常见的青石砖砌成,大门处为热带欧式建筑常用的券廊式,前部空间为营业室,后部空间为仓库库房。屋檐采用了胶东半岛常见的拱檐结构但弧度略微夸张。屋顶也上铺着胶东半岛农房常用的青灰瓦。



但根据一张摄于2010年的照片上显示屋顶铺的为红瓦,推测应该是之前翻修时瓦片颜色选择错误在后期修复维护时予以改正过来。此楼追溯到10年前便一直是大门紧闭状态不对外开放,因此也无法一探究竟窥探其内部样貌。

相比于市南区基本上只有一个面作为正门的德式建筑青岛汇丰银行旧址采取了双正门的样式在西面的馆陶路和南面的吴淞路各开一个正门,所以从空中俯窥有如一个锐角回力标。银行为一栋3层建筑,其中主体2层,1层阁楼,建筑风格上看为英德混合式,在西南两面各有一面山墙。




从当时的老照片来看一开始西门的屋顶只有2扇老虎窗后期装修增加到6扇,老照片显示建筑西面两侧的门应该是对称结构但现在最左侧的门变成了一个与建筑主体相连的平房,中间的门也半封闭失去了作用,最右侧的门变成了主大门并加了一个平顶成为阳台。总体上而言现在的建筑与老照片相比部分区域有些过度改建。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在2006年时这里便成为了一家饭店,网上有记录可查到2014年还一直是营业状态,但我在去年10月份去馆陶路拍摄此楼时便是大门紧闭人去楼空看样子闲置已久,应该是经营不善关门大吉了。通过查阅网上资料得知这栋楼在2007年还曾发生过火灾将阁楼处烧毁,但建筑整体无大碍。在修复维护以后应该进行过重新粉刷将建筑的底色从之前的粉色变成了现在的米黄色。

烟台汇丰银行的银行办公楼建于1920年,次年汇丰银行在烟台开设分行后将其作为办公楼,此后便确立了其在烟台的金融龙头老大地位。靠着在烟台同样由英国人控制的东海关帮忙烟台汇丰银行很快便掌控了由清廷以出让海关税收和铁路主权以偿还庚子赔款的资金交易流通并通过操纵汇率借贷以此赚的盆满钵满。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20年,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其查封,在日本投降后由于当时的烟台被CCP占领因此汇丰银行未能重新开业。
而关于青岛汇丰银行建筑历史则有两种说法,目前在其文物保护牌的建筑介绍和百度百科上都说该建筑建于1917年,在1912年1月,汇丰银行在现在的中山路(德国租借时期的弗里德里希大街)和湖北路路口(今华壹氏药房旧址)开设支行,在1917年该楼建好后迁入此处,2006年出版的《青岛优秀建筑志》上也是此种说法。
但根据2016年由袁宾久先生拍摄整理的《青岛老建筑之旅》提到这栋楼建于1913年德国租借时期,当时馆陶路还叫凯撒街,并且为德国最早的一批对华贸易公司禅臣洋行投资所建。由于建筑该楼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青岛汇丰银行的贷款因此禅臣洋行的老板提奥多尔•希姆森将此楼西面租给了汇丰银行作为办公楼。而在网上一些研究青岛老建筑的青岛老人也是支持此种说法,因此个人对于这栋建筑的历史也是偏向于第二种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禅臣洋行在1897年12月德国占领胶州湾的第二个月便让旗下装载着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的“Loongmoon”号货轮驶入胶州湾成为了第一艘驶抵青岛的德国商船。到1899年,禅臣青岛分行正式成立。由于其创始人提奥多尔•希姆森在1886年便去世因此与青岛并无什么交集,但他的两个侄子弗里德里希•希姆森和恩斯特•希姆森却与青岛颇有渊源。前者在青岛创建的祥福洋行在青岛承建了多栋公寓楼和度假别墅并在华人居住的华人区开创了青岛独有的华洋结合风格的民居里院。后者则是德国人在青岛创办的日耳曼尼亚啤酒厂暨现在的青岛啤酒厂的末任德国厂长,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单独介绍一下希姆森兄弟俩的青岛岁月。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宣战青岛汇丰银行暂时关闭但随着日英联军进驻青岛汇丰银行重新开业,然后轮到自己的房东禅臣洋行被日本查封关门,一直到1928年才在青岛重新恢复业务但把办公室搬到了日本人修建的青岛取引所。而汇丰银行也没有就此独占此楼而是把剩余房间分别租给了法资万国储蓄会,德资德华银行,美资美孚石油公司,英资卜内门洋碱公司,葡资绍和洋行等多家公司作为办公室。

相比于烟台汇丰银行的一家独大青岛汇丰银行在青岛30余年并未有什么长足发展,英国人原本想让日本和德国鹬蚌相争自己好坐收渔利结果没成想反倒成了驱虎吞狼。日本人占领青岛后很快便在馆陶路上开办了多家银行和洋行把原本德国的金融和贸易业务瓜分的一干二净而英国则只剩下一点残羹冷炙,到后期日本移交青岛行政权后国内民族资本银行在中山路逐渐兴起与馆陶路的日资银行相抗衡让汇丰银行更是受夹板气只得把金融业务转向欧美商人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结算。因此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关闭将其时汇丰银行发展也未见起色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各地最为羸弱的一家分行。
在日本投降后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青岛登陆因此汇丰银行再次恢复营业并一直坚持到了1949年6月PLA打下青岛,但最终由于时代变换和铁幕落下青岛汇丰银行还是在1951年5月因为业务惨淡难以为继宣布关闭,由此结束了其在青岛三起三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