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看整片大海,然后再追逐潮汐
世界读书日那天,我们向大家透露了《JOJO的奇妙冒险》即将引进的消息——在连续三天郑重其事的预告之后。不出所料,后台瞬间就炸了,我们的可爱读者纷纷捧场说要买到爆。当然,不仅仅是读者们的狂欢,这个出版计划也让编辑部的同事们斗志昂扬,挺直腰杆准备迎接这部备受喜爱的“神作”。
一部超人气漫画会在年轻读者群中引起轰动,这一点儿都不让我觉得意外。我们也一直坚持引进优秀的日本流行文化作品,动漫自然是不容忽视的重镇,包括下半年将出版的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去年已经出版的《樱桃小丸子》作者樱桃子的《桃子手记》,都是我们想与读者分享的、熟悉而陌生的,印刷在纸上的“东洋景”。
包括JOJO家族长盛不衰的热血冒险故事在内,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路上都伴随着来自岛国的奇异幻想。这一部部成为时代记忆的作品,是拯救着一代代年轻人,把他们从单调时光中解救出来的超人,是一次次刷新海岸的潮汐。这些年轻人,分别属于70后、80后、90后、00后,以及再以后——他们在这些潮汐里追逐着青春。
但我却常常在想,即便是这些风靡东亚乃至全球的“普世爆品”,我们——虽然从小受到这个“文化输出大国”的耳濡目染——其实都有很多地方没有真的看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在我们并未真正生活过的国度中被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与我们有着社会历史的强大隔阂,许多精细微妙处的文化差异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我们童年的回忆开始,我可以提出一连串具有共情价值的疑问——
当我们不求甚解地学习日本小和尚传授的智慧时,是否从未想过,这个嘴角总是挂着笑的一休,想妈妈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直接回家?当我们随着《恐龙特急克塞号》维护宇宙和平时,是否也曾疑惑,克赛在人间大炮发射出去后,站在格德米斯舰队面前,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说一句“时代战士,克赛,前来拜访”,直接开战不是更方便吗?

甚至是现在,我们在荒木飞吕彦的脑洞里遨游时,难道不想问问他,这个跨越了八代人200多年的故事,明明是个日本内核,为什么要从欧洲讲起?
说到底,若想要更真切、更深刻地欣赏和解读这些故事,我们需要更系统地认识日本,了解这个矛盾、神秘而迷人的文化的来龙去脉。所以,看到读者们对一部部“千呼万唤引进来”的日本作品满满的热情,欣喜之余,我每每也深感遗憾:我们的书籍中尚没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日本史。因为其实,在追逐潮汐之前,你应该先认识这整片大海。
而这次,我终于也可以挺直腰杆向大家介绍这套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的《岩波日本史》。

这套日本史之所以要郑重地冠以“岩波”之名,还要从日本百年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的“岩波新书”说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岩波书店的创始人岩波茂雄先生忧心时局,他曾反思:日本文化受惠于中国甚多,为何如此忘恩负义?作为左翼知识人,岩波先生决心用书籍的力量来抵抗军国主义,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学术文库——岩波新书,以促进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正确理解。不仅如此,岩波书店每年都将新出版的岩波新书无偿捐赠给中国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五所高校,这种捐赠一直持续到今天。
2000年前后,岩波新书策划出版了一套“日本的历史”,邀请了九位举足轻重的日本史学家编写,他们都是来自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一流学者,每人分别执笔一部,对日本社会诞生以来的历史作统一的梳理和论述。由于出版策划统筹得当,每一卷前后都会有“前言”和“结语”作为衔接,一名学者把他担当的一卷写完,交给下一卷的作者,就好像是一次完美的学术接力,最后完成了这套通史著作,阅读起来一气呵成。这套书主要面向日本的高三、大学一年级阶段的青年读者,写得通俗易懂,将纷繁复杂的历史讲述得条理分明,娓娓道来。它在日本出版后,持续畅销二十年,堪称岩波书店的“镇店之宝”,是日本史书籍市场中备受喜爱的“爆品”,加之岩波书店的品牌效应,读者们于是亲切称呼这套日本史为“岩波日本史”。

在中文版出版前,新星出版社征得岩波书店首肯,共同将这套日本通史的中文书名定名为《岩波日本史》。这套“大家小书”每部大约十万多字,岩波书店前总编辑马场公彦先生在中文版序言中说,虽然单本体量都不大,可是九部算到一起也有一百万字了,这样大体量的日本通史在中国国内出版,也是之前没有过的。

早在2018年年初,出版社洽谈版权事宜的时候,国内就有多家出版商竞价。岩波书店反倒迟疑不决,将报价的截止时间延长了半年。对于马场先生和时任版权经理的森川裕美女士来说,迟疑并非谈判策略,岩波也不是要价高者得,他们是希望这套书能够完整出版,也希望中国的同行能够将之制作精良,也算对九位日本史学者有所交待。在报价截止前,新星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团队大胆提出一个设想:要邀请几十年来接受岩波书店赠书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五所大学的教授担任中文版的翻译——这何尝不是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再次回馈啊。
在新星拿到版权后的出版翻译阶段,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很多学者即使时间冲突,也主动请缨参与译稿的审定。最终,由十二位专家学者担纲这套书的翻译。他们中,除了有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五所“岩波老友”的学者,还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河南师范大学日语系的教授,也有香港日本语教育协会会长、澳门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台湾辅仁大学日语系主任、社科院日本所所长等专家。可以说,《岩波日本史》集齐了两岸四地的日本历史文化专家联袂翻译,这样的译稿,也算是与九位历史学者的大作相得益彰了。

多年来,出版界致力于日本史的引进出版,希望能够从更广阔系统的视角读懂日本,也通过读懂日本,借鉴日本,探索中国的经验。前人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而中国读者对日本体裁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相信,这套九卷本《岩波日本史》的引进,不仅仅是填补日本史通史领域的出版空白,更是给读者一个全景而深度的日本史阅读体验。
要解答前文关于一休的疑惑,我建议大家读第四卷《武士时代》。作者五味文彦教授特别强调,这个时代虽只持续了三百年,但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士道精神已经成为一种国民品性。在这部书中,你将会对幕府将军、一休、一休的妈妈、新佑卫门等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产生新的认知,进而你还很可能对一休的书法、绘画、淫诗,以及整个多姿多彩的室町幕府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步步沉浸到这位禅师所生活的时代及其精神中去。
至于恐龙特急克塞号里,“克赛,前来拜访”这个有些莫名而有仪式感的开场白,其实是和日本人“害怕给别人添麻烦”的国民习性相关联的。想要搞清楚这个(一系列吧)小疑惑,说简单也简单,只需要把(全!套!九!卷!)“岩波日本史”从头读完。而《JOJO的奇妙冒险》中头发变色的梗,其实当你读完《明治维新》(第七卷),搞清楚十九世纪晚期“脱亚入欧论”的来龙去脉,这些疑问就豁然开朗了。
话说回来,上面说到的每一部经典流行文化作品都值得我们致敬,创作者汲取日本历史和文化海洋里的素材,或糅杂、或戏说、或颠覆、或创新,以丰富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又为当下的世界制造出一波又一波新的浪潮。每一股阅读潮流,都是一次文化潮汐的体现。在追逐潮汐之前,为了辨认每朵浪花里的细节,更能身临其境地听到潮水的声音,还是要先看看广袤无垠的大海,试着将它的全貌印入脑海。
岩波日本史,就是引领我们通往这片大海的最佳选择。
最后,郑重地与你带来“岩波日本史”(全九卷)—— 第一卷 《日本社会的诞生》 吉村武彦/著

“日本”的国号是何时诞生的?“日出处天子”时候的日本就是现在的日本吗?我们熟知的大伴氏、物部氏、苏我氏与臣姓、连姓的氏族制度源于何时?为什么日本起初多女天皇?
本卷为“岩波日本史”第一卷,是一本基于现代考古学前沿成果而推出的全新版“日本”前史。探究“日本人”的祖先究竟何时、自何处来到日本列岛,日本的稻作起源,以及关于邪马台国的最新学说,等等。为我们还原了日本本初的风貌。
第二卷 《飞鸟·奈良时代》 吉田孝/著

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正式委派小野妹子等人作为遣隋使来访中国。从此,日本处于东亚动荡的历史背景下,竭尽全力吸取大陆的先进文明,克服诸多困难,建立起独特的律令制国家。飞鸟时代、奈良时代,两百年间的动乱,日本普及佛教,制定律令,大化改新,直到迁都平安京。“岩波日本史”第二卷《飞鸟·奈良时代》生动地描绘了这段历史。
第三卷 《平安时代》 保立道久/著

自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开始,日本进入平安时代。从八世纪末到十二世纪末的四百年间,京都的宫廷贵族们享受着荣华与奢靡,然而大大小小的政治纷争从未间断。本书《平安时代》为“岩波日本史”第三卷,以平安时代的三十一代天皇的承继和姻亲关系为主轴,细述了皇室、贵族、武士等各方势力内部和相互之间围绕着王权的争夺而出现的对立和抗争,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平安时代历史的全新视角。
作者保立道久立足于政治史视角,同时兼及社会经济史和对外关系史,将平安时代天皇在即位后颁布“新制”与“德政”的传统作为关键线索,“以天皇家的历史为中心来描述平安时代”,描述了这段波澜壮阔、绚丽多姿的四百年历史。
第四卷 《武士时代》 五味文彦/著

日本中世的镰仓时代是什么样子呢?这是个市民开始懂得娱乐的时代,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平家物语》主题的艺人说书;这也是一个刀锋与信仰并行的时期,一方面新兴武士势力在全国各地群雄割据,另一方面充满新的创造力的佛教在民众中广泛传播,开花展叶。本书讲述了从源平之争到镰仓幕府成立,经过蒙古袭来,直到应仁之乱前夜,能乐在室町时代的将军府华丽起舞……这段多姿多彩波澜壮阔的日本历史。
第五卷 《战国时期》 今谷明/著

第六卷 《江户时代》 深谷克己/著

第七卷 《明治维新》 田中彰/著

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整个世界史潮流中日本的开国如何定位;支撑了两个半世纪的幕府在何种历史背景和政治理论下不得不垮台。此外,放眼世界发达国家 ,从中探索日本近代国家模式的维新领导者们在归国后,如何应对日渐高涨的自由民权运动,这种民权运动的最终诉求是什么,这个被称为明治维新一个终结点的明治宪法体制到底有什么意义,都是本书试图探求的问题。
经佩里来航、开国倒幕、西南战争、自由民权,跌宕起伏的幕末・维新一路上以烈火燎原之势,向近代立宪制国家昂首猛进。时代风云莫测,局势瞬息万变,身为时代弄潮儿的萨长等幕末志士们心中,又描绘了怎样的“新日本国”蓝图?抱着以上疑问,本书作者田中彰先生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描述,试图绘制出整个明治维新的发展脉络,在破解谜题的同时,剖析这一巨大变革的历史意义。
第八卷 帝国时期 由井正臣/著

《帝国时期》介绍了1890至1952年的日本历史。1890年,是依据前一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召开第一次帝国议会的年份;1952年,则是《对日和平条约》(旧金山和约)生效的年份。在这6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长期使用“大日本帝国”为国号,故而本卷被称为“帝国时期”。本卷承续上卷《明治维新》,全面回顾了改革之后的日本走向现代化、深度融入世界和不断发起、参与战争的历程。这段历史不仅给日本,而且给中国、亚洲乃至世界都带来了影响至今的深刻变化。作为研究日本近代史的专家,由井正臣以简明清晰的史笔再现了重要历史时点、历史事件上有关各方的博弈过程,更直面“战争为什么会发生”“避免战争的可能性是否存在”等历史之问,为如何看待这段复杂历史留下了一个严肃历史学家的视角和答案。
第九卷 《日本的现代》 鹿野政直/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