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尔乔亚的后浪
看了后浪后,我没有感觉打了鸡血获得了肯定,也没有感觉尴尬恶心,只感觉和我没啥关系,它像一个给甲方看的广告宣传片, 向“前浪”投资者们展示了b站部分“后浪”群体的投资前景。
问题就出在如果是单纯的商业宣传片,那不错,但你又是五四青年节宣传片,立意太高,空中楼阁, 视角单一,内容浅薄,撑不起青年的主题,撑不起五四的主题,更撑不起这个时代的主题。
立意是好的,我也赞同,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但为啥感觉是空中楼阁呢,大家都在说这个广告里的年轻人跟我们现实生活差距太大,根本无法代表年轻人这个庞大的群体,就像有钱的前浪和他的儿子二代前浪达成了和解,给他钱去同意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这是很多人的感受,我就不赘述了。我个人觉得它的问题在于把“喜好”偷换成了“选择”,这片子里配的画面,全部是爱好,电竞、汉服、模型、数码、旅游等等资本提供的奶头乐,然后台词里又用这些“爱好”代替了“选择”,爱好的背后往往是消费主义,选择的背后应该是更好的生活,是上升渠道,是功成名就 ,二者可以相互影响但不能画上等号。
五四宣传片不谈青年劳动者,不谈劳动价值,只谈“爱好” ,谈这些爱好背后的消费,多元化不该只是消费主义的多元化,生产才决定分配和消费,只谈消费不谈生产,表现的感觉像前浪只会吃喝玩乐,掌握生产才能获得生活的自由,你真要夸年轻人不应该夸掌握了新的生产方式吗,而不是夸现在年轻人很会消费。
现在的青年,不缺消费主义,但是仍然缺机会,我认为既然要以五四青年节来开篇,那就应该谈一谈劳动价值、谈一谈青年的理想,谈一谈各行各业青年们的工作劳动的价值和回报,而不只是谈爱好和娱乐,用高空跳伞、出国旅游来告诉青年,你有很多“选择” 。
但毕竟它是B站的广告宣传片,自然宣传的是它公司的产品,即它的UP主和它的核心文化,但野心太大,直接把自己拔高成了所有年轻人的代表,向上向下透着一股献媚之味,前浪赞同我们的娱乐方式就是我们价值的体现了吗? 后浪不像后浪的发声,只像前浪给后浪一点糖吃。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被代表,并不喜欢被捆绑,也永远不要被代表,不要默认这一切,不要把发言权拱手相让,青年的声音就要青年自己说,青年的声音不要别人代他们说。
我们,大都就是活着,在把持社会主要资源的前浪的压榨下活着,而又用消费主义来代表年轻人,用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义的价值体系作为评价标尺,来“赞颂”这代年轻人绝非“一代不如一代” 这种前浪的赞颂,我不知到底是褒还是贬,这不仅依旧是刻板印象,还是把我们当韭菜,既得利益者才习惯鸡汤,韭菜应该选择掀桌。
五四的核心是打破旧社会创造新生活,不说打破什么,新生活就是幻想,不说建立什么,批判现实就只能算情感宣泄,一文不值,这个片子,既不批判现实,也不具体描绘未来,泛泛地说着选择,多元,只能纯粹的图像冲击和声音来输出情绪,充斥着小资产阶级叙事,看不见人民史观的踪影,只能当当B站年会的开场片头。
用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来展现共产主义青年的节日,这是滑天下之大稽。同志们,我们国家始终是姓社,这是底线。价值还是劳动创造的,思想还是斗争升华的,这跟属于哪片浪哪一代没有关系。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56.6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27篇内容 · 872.0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74篇内容 · 21.4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35篇内容 · 21.5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2篇内容 · 226.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22.7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830篇内容 · 148.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64篇内容 · 598.6万次浏览
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