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说几句
作者:不是东西刘老师
1. 先请刘老师讲一讲自己的读书和求学经历。现在回头来看,是哪一件事决定了现在的你?
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被决定呢。
我确实觉得自己的经历毫无谈论的价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除了少数超卓之士,大多数人可能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不要思考人生,按照社会对你的要求走,要你好好念书就好好念,于是毕业时自然就有不错的工作可以选择,然后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买房结婚……虽然我知道许多这样的人还是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但说起来,人类历史上做个听话的人就回报率这么高的时代,其实是很少的。
至于我这种人,不必拿出来混淆视听。当然我承认自己运气也不错,我高中时就基本被西方的现代派、先锋派给洗脑了,还保留着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被身边朋友鄙视,自己也认为很低级趣味的。
后来慢慢大氛围就变了,传统里被认可的东西变多了,据说可以挖掘出很多正面价值。虽然我不见得赞同这个观点,但托这个转变的福,写文章赚稿费的机会就多起来。虽然仍然是穷人,但中学时我是准备好因为自己的兴趣,冻饿穷愁而死的,现状就已经算高出太多了。
2. 现在教材里特别重视文言文教学。当然可以视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复兴。我们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这里面有什么事值得肯定的?有哪些地方值得反思的?
原来的教材确实存在着对西方世界的某种美化。我上课的时候做过一次实验,内容是古希腊。请学生们复习一下高中历史教材,还选了孟昭毅、曾艳兵主编的《外国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还推荐了默里的《早期希腊》,这是西方古典学研究的一部名著;最后还给他们看了一个网上很火的慕课课程《十分钟世界史》古希腊那集。然后我请他们比较下,哪一种材料给你提供的希腊形象最为美好?
孩子们的排序依次是,大学教材最好,中学教材其次,默里的《早期希腊》排第三,那个慕课有点“白左”,对古希腊的负面内容谈得最多。我们提供给小孩的西方文明的面相,要比现在西方学术界对自己的的评价还要好一点。
那本《外国文化史》的作者是希腊粉,倒不必多说。中学教材倒是讲辩证法的,对西方好话也说坏话也说。区别是,说好话的时候,借用的二战以前的西方观点比较多,那时候西方人优越感超强,文学才能也超强,所以这些好话说得很有感染力;而批判西方的时候,表述是自己的,往往生硬粗暴,把人的逆反心理刺激也出来也很自然。
传统文化的复兴当然和国家崛起有关。尤其是在公共话题里,对传统的看法,必然是和对现在的看法密切相关的。认为传统伟大的朋友,许多也觉得现在中国总体上是好的,哪怕上有很多细节问题;认为传统基本是糟粕的朋友,往往也认为中国崛起是假象。
3. 我们现代人学习古典文化是为了什么?
我个人就是好奇。想明白,我们从哪里来,今天何以会如此。这种好奇会带来很多乐趣,但是没用,因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比古代高了好几个量级,传统不能告诉我们到哪里去。
至于大面积宣传传统文化的话,我想大概是“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怡情悦性可以,用一些传统文化符号来塑造国族认同感,也还是需要的。真以为传统有什么神奇功效,可以解决现代社会的大问题,就算了。
关于国族认同感,可能需要多说两句。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不少人对爱国主义有条件反射似的鄙视,认为爱国就是被洗脑了。
其实国家、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之类的说法,今天略识之无的人,也不会陌生。我只是奇怪,为什么有人在嘲笑“国族是想象出来的”的同时,却能忘掉“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也是想象的产物。
不管理想怎样,第一,我们现在就是生活在一个由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上,完全不要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是自我毁灭。
现在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可能都保存在英语里面,但既然现代人类还不可能超越民族国家,那就不能是学好英语,掌握好西方文化就够了。你作为一个华人,当你的英语和西方人说得一样好的时候,当你的知识技能超过你的西方竞争者的时候,你是不是真能得到完全公平的对待?这真不见得如此。同样的还有,再怎么“精日”,你也不可能变成日本人,太君也许还格外瞧你不起。这时候你就不得不记起你是中国人。
你的民族身份不是你自己,而是别人的眼光决定的。
第二,公众的理解力,要有国族认同,是不可能完全不要国族神话的。
就是说我很悲观,只要是面对公众的东西,事实上古今中外就从来不可能是完全诚实的。学术研究可以只是探寻传统的真相。面对大众谈传统,只能是一个被现代塑造过的传统。
我不想虚构传统,但是我又承认一定程度的虚构是必要的。所以我只能提醒自己,小声说话。
当然算是万幸吧,现代社会一个突出特征是世俗化,而这点我相信确实中国是自古以来的特点。从孔子开始,中国就一直特别俗。所以和现代沟通起来,相对还算容易。比如说,拿《论语》和一些其他文明的核心经典相比较,《圣经》里有多少血腥和残酷的东西?幸亏现代大部分的基督徒只是认它是一个经典,而并不拿他当日常行为的准则。再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现代人谁愿意生活在那样一个国家里头?
《论语》的奇葩言论可能是最少的。所以各谈各的传统的时候,可能我们需要撒的谎,比西方人少一点。
4. 某教育大号最近参考一个欧美小学的必读书单,列出了一个小学生12本经典名著书单系列。其中有《奥德赛》(查尔斯·兰姆改写)《圣诞颂歌》《时间机器》《莎士比亚故事集》《罗尔德·达尔》《科学怪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傲慢与偏见》《偷书贼》《银河系搭车客指南》《记忆传授人》《鲁滨逊漂流记》。你怎么看这个书单?
这里面有些书我没有看过,不敢乱说。但改写过的《奥德赛》和《莎士比亚故事集》这两个例子很有意思。我不知道那些为《水浒》里残暴痛心疾首,然后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端的人,怎么看待荷马和莎士比亚?这里面的血腥、暴力是一样的。
你看,这个书单里,给小孩看的也是和谐过的版本。
说实话和谐过的荷马、莎士比亚,和一般通俗小说还有什么区别呢?就是通俗文化太快餐了,不足以构成文化认同的基石。和谐版的荷马、莎翁,至少提供的人物姓名和故事梗概是长期保值的,在欧美,这就可以作为一个确认自我的文化符号,对我们,这也是一个快速识别西方的符号,所以看看挺好。
其实怎么样去教育孩子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好的通俗文艺作品反而是最适合的。迪斯尼的动画片在教育小孩子怎么做人,如何与人相处,比什么书都合适。单纯、正能量,稍微顾及一点社会的复杂,但不喊口号。
反而名著是不承担教育一个合格的现代人的任务,它们满足的是人的好奇心,以及人对世界复杂性的关注。
5. 四大名著该不该读,怎么读?怎么看经典改写?有没有适合孩子读的四大名著改写本推荐,像兰姆改写本那样的?
第一,如果使用传统的标准,四大名著根本算不上文学经典。偶尔有些很高的评价,大半也是故作惊人之论的性质。大体上,《水浒传》《红楼梦》得到的评价高一些,《西游记》尤其是《三国演义》,向来是被文化人鄙视的。
但现代中国把他们确认为经典,不是没有道理的,主要是它们确实给你展示了非常磅礴、血腥、肮脏但是有活力的世界。你把小说里的人物当偶像,那多半是很糟糕的。但作为了解中国下层社会的窗口,他们确实很有价值。
6. 学习经典的同时,如何处理和其他教育内容的关系?比如阅读图画书、绘本。
图文书不见得幼稚。现在的小孩的文字阅读能力可能发育得要慢一点,但是他们的图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比我们强。很有可能以后图文混排的书会成为主导的形式,图画叙述复杂事物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如果一个孩子的纯文字阅读能力很强,当然最好;如果就是弱了一点,也不用太紧张,这个不会是最重要的能力。图画和文字的能力会融为一体,变得不再孤立,我觉得这会是一个自然的转变。
7. 诸子百家的经典,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如果要教给孩子,有什么可以建议的地方?你怎么看待教科书的篇目选择?
怎么讲远比读什么要更加重要。我们念书的时候,语文教材里最有价值的就是鲁迅的文章,但是被教得最使人厌恶的往往也是鲁迅的文章。没有合适的讲授方法,选什么都没有区别。
诸子的作品,我觉得问题是阅读门槛比较高。倒不见得是道理多深刻,而是理解字句就很困难。
而白话译本,我的印象是没有太好的。
外文译成中文,翻译讲究“信、达、雅”。但是将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偶尔也会有高水平的学者来做,但他的脑子里别说雅(很可能觉得都是白话了,还雅什么雅),连达都没有。他只想着一个“信”,他在翻译时,心里边默认的读者是他的同行,我一定要字字落实。而古文的句法和白话文都不一样,这样翻译下来的东西,读译文比读原文还要累。
至于水平低的翻译,那就连信也没有了。
8、在你看来,现在目前大热的“国学经典”里,哪些是可以明确归为糟粕的?
我觉得只要是大热的,基本都是可以归为糟粕的。

好像渐渐开始觉得时间宝贵了,以前只是嘴上说说,现在才是真正的把每一天都keep住,越来越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纠缠之中,跟每一个人相处都希望在最开始的时候讲好彼此的原则和关系模式,不喜欢遮遮掩掩,不喜欢不清不楚,你来我往多少都倾向于简单直白一点。
总之是不会再让每一段关系虎头蛇尾了,结果和过程,总要有一个被认真体会到吧。
是会认真对待每一份关系的人,但不是每一段关系都能得到相同的回应,人与人之间有时候真觉得无能为力,那种虚空感常常一下子就涌上来了,有点心酸。
有时候觉得真没劲啊,你越是努力去争取的东西反而越难得到,那些不在意的却常常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命运究竟是在提醒我什么,为什么我总是背道而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收集秋冬出行碎片291篇内容 · 23.6万次浏览
- 仲代达矢去世1076篇内容 · 8.4万次浏览
- 婚后才明白应该怎样去选择一生的伴侣1.0万+篇内容 · 16.7万次浏览
- 我的精神防寒套装339篇内容 · 30.0万次浏览
- 在这个集体失落的时代,如何大胆走出去?新7篇内容 · 5.8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953篇内容 · 169.1万次浏览
- J人给P人的亿点小震撼152篇内容 · 87.1万次浏览
- 已经完全失去囤东西的欲望了1.0万+篇内容 · 983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