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疯子还是精英?《消失的爱人》vs《优秀的绵阳》
刚看完《优秀的绵羊》这本书,又把拖了一年没看完的电影《消失的爱人》刷完了。居然发现很有意思的一幕,就是有些所谓的高学历高智阶层到底是疯子还是精英?
先说电影《消失的爱人》,给个3分吧,有1分确实是因为开篇实在没能吸引我,看了几分钟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完。
1、女主艾米到底精英还是疯子?
都说艾米其实是个疯子、biantai
但其实从她的日记回忆能看出一些端倪(注意,这之前日记内容是真实的,而发现男主角出轨后的才开始真假都有,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所以说,千万不要得罪女人,特别是高智商、高情商的女人,这男人实在太惨了。)
她从小活在父母的想象里,可以说她是她父母塑造出来的人物:一个可爱、近乎完美的艾米形象。
比如,她说“我,普通的,不完美的,真实的艾米。”
而父母书中的形象:“完美的,聪明的,了不起的艾米。”


她说:“我十岁时放弃学大提琴。”
而父母的下本书,了不起的艾米就会成为一个大提琴家。
她说:“我大一被校队刷下来”。
父母的下本书里的艾米就会进入大学校队。
……
这是一种很让人恐怖的生活(突然让我想起《楚门的世界》)。可以说,艾米从小就没有做过自己,她活在父母的幻想架构里,活在万众瞩目那个完美、温暖,了不起的艾米的角色中。
所以,注意,
艾米从来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只是一直努力在扮演一个角色。
一个角色是没有真正的感情的,她会为了角色需要做出任何你意想不到的事。
细思极恐。
一个渴望拥有完美孩子的父母,是完全看不见孩子的需求的。
而一个永远不被父母所看见的孩子,有可能终级一生都在寻找一个重要补偿。比如一辈子追求爱,追求关注,追求一种虚幻飘渺的东西。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小时候去一个姐姐家玩,看到口红特别喜欢,姐姐帮她涂了。她特别开心。但回家以后,她父母没有骂她,也没有打她。只是仰起他们高贵的头,冷冰冰地说了句:“好女孩是不会涂脂抹粉的(她甚至那会都不明白涂脂抹粉是什么意思,但她永远记记了这个词),我相信你是个好女孩,以后不会再干这种事。”
潜台词就是:“看,你居然这么小就涂口红,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所以,这位朋友的人生虽然很“成功”,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但她仍旧过得非常痛苦,感情生活也一塌糊涂。因为她觉得她一直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在父母的期望里。她从来没有过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她一辈子都在追求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但是她遇到的永远都是渣男。
再比如,孩子喜欢吃榴莲。父母说:你不喜欢吃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太臭了,好孩子都喜欢吃苹果。
于是,孩子把吃榴莲的欲望压了下去。这是小事,
但是,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就很可怕。
他的人格可能会形成一种隐性的,可怕的分裂。
这就是代价,因为完美都意味着丧失人性,丧失一个人本身原始的那部分欲望,自我。
你看所有完美的作品都是艺术,是物件就可以理解了,这些东西都用来观赏的。
人一旦看起来完美,那你就需要再仔细品品了,TA就很可能变成一个冷冰冰的物件,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再阳光、温暖,TA的心也是一个冷冰冰的物件。
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特别优秀,高暖美(帅),完美,活得不像在人间一样,是那种天上的人。好象他们就不会吃饭,不会放屁,打嗝,睡醒不会口臭,永远是口气清新的。
如果你发现世上有这样的人啊,记住,马上远离。因为这人不是艾米,就是biantai。哎,还是biantai
2、所有的完美都需要付出代价。
所以,现实生活中,艾米没有办法维护她的那份完美时,她就必须要做出一些代偿性的事来保证她的完美性不被破坏。
比如,她那可怜的第一任男友,因为她为了给他买一根领带来回跑20次(大概这个意思),这位男友可能觉得这种被控制的生活也挺可怕的,于是为了躲她,其实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做法,却被毁掉整个人生。
因为艾米找到了他,诱导他跟她发生性关系。转身第二天就把他告了,告他强奸。
苍天无眼,谁都不相信这位可怜的男友,而谁又会去质疑这位可爱的温暖的美丽的美国甜心艾米呢?这位男友被限制接近艾米,而他有了这次黑历史,最后惨到连工作都找不到。可怜的娃啊。
因为完美、了不起的艾米绝不能允许别人“抛弃”她呢?
就算她允许,完美的剧本里也不允许。
也奉劝亲爱的广大的女性朋友们,别渴望完美爱情,那种完美的爱情里面,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碰撞,那都是童话啊。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看童话,可以憧憬,但不要把它当成生活。。
我也是操碎了心啊。
若仔细想想,生活永远只有一种调料,哪怕这个调料是幸福,其实也挺无趣的。生活就是酸甜苦辣痛各种调料在一起,才有意思,才精彩嘛。
最后,在女主发现男主出轨时,她会不露声色,之后开始布局,跟所有人演戏,给所有人造成一个男主谋杀了她的印象。
所以说,女主的人生就是一部戏,她一直活在戏里。
前半生,她活在父母给她写的戏里,
后半生,活在她自己给自己写的戏里。
3、被控制的命运:你其实只是生活的机器
小时候挺喜欢卓别林的,虽然根本看不懂,看里面的那种黑白悲惨命运的基调却记住了。
一句话:表面是喜剧,内核是悲剧。
你看看,多少表面活得很开心、阳光,上进,有追求的人……但真相是活得像具行尸走肉,永远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就像被别人控制的一个机器。
在《优秀的绵羊》这部书里,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诚然,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份工作,但每个人更需要懂得生活。……
任何人要是告诉你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职业能力,那么他已经把你贬低成一名高效的职员,一名容易动心的消费者,一个听话的顺民。之所以我们要去探究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要保证自己至少还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

我们很少独立思考,比如自己活着的意义,我们去做这件事,为什么去做。
因为,仿佛我们一辈子都在做别人,看,多少个词就可以把我们捆绑得紧紧的:
“优秀”“自律”“不油腻”“上进”“善良”“优雅”“有爱心”“高级”“上等”……
如果你不向这方面靠近,你就不是个人,不,你就会很焦虑你只能是一个普通人,虽然你T M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偏偏要为自己的普通而焦虑不已。这其实是一件很可笑的事。但我们却可笑得做了很多年,现在还在做。
你为这些词而焦虑,却从来未想过自己为何要这样做。
你只想成为别人,却从未想过要去看到自己。
你总想变成别人第二,却从未想过变成自己第一。
(哦,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自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第一。哈哈)
书中提到一位从哈佛毕业的学生,只是在一家书店工作,没有进一步“上进”的计划,去当一名律师或政治家。就被她父亲骂,说她浪费哈佛文凭。说她其实就是自私,懒惰。
就好象在中国,一个清华毕业的高材生,结果去当了收银员。呵呵,结局会怎样,谁也想象不到。
电影《消失的爱人》男主在刚遇到女主艾米时,也是被她的美丽、温暖大方所吸引,所以女主对她的控制,他甘之若饴。
但被控制的生活总不会总是愉快的,当那份新鲜感逐渐逝去时,不耐烦和痛苦随踵而至。
(就好比我一个同学,她当时被大男子主义的老公所吸引,觉得她老公特别爱她,事事都替她想了,事事都替她作主,什么事都不用让她操心。太让她有安全感了。但这种感觉只维系了两年。两年后她就已经窒息得不行了,在想要离开和离不开之间又纠结了三年。反正现在还在纠结。)
这种事永远不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所以,男主的出轨是必然的,女主艾米的报复也在情理之中。
4、做机器总是有获益的,做自己是有代价的
很多人为男主最后的选择愤怒,这不是有病吗?明明知道这个女人的真面目,知道她的蛇蝎,她在各种演戏:
害他差点因谋杀罪而入狱;
前男友被她害得,多少年都找不到工作;
爱慕她多年的那个傻富豪,被利用完直接割喉,当场嗝屁……
最后还选择继续跟这个女人生活在一起。
要知道,他的选择就意味着下半生都得跟女主这种蛇蝎女人一起过这种幻想中的戏剧(悲剧)人生。
可我认为这恰恰是作为一个普通男人的正常选择。因为一个人的任何选择都是有风险的。
比如艾米如果选择做自己,就意味着要很可能跟父母决裂,放弃这种风光、完人瞩目的优渥生活,放弃掉父母给她建立的信托基金。
而男主最后选择离开艾米,也意味着他很可能又要回到以前那个默默无闻,一个靠老婆开的酒吧度日,或者教教书的普通男人。
所有的选择都是具有代价的。看你最想要什么,愿意得到什么。
所以,《优秀的绵阳》里的很多精英们终极一生也是在这个痛苦的抉择中:
到底是做别人眼中的精英,别人眼中“成功”的工作,“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
还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实现自己梦想的事,有可能是蓝领阶层的生活呢?
所以,《消失的爱人》男主和女主的相遇不是偶然,最后男主的选择不是偶然,
这些都是他们共同选择的结果。
至少,他们在一起,都是有获益的。
说到底,不要同情谁,也不要埋怨谁。婚姻里,两性关系里,任何人从来都不是被动的,都是自己选择的。
所以,你是选择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还是选择做一个每天活在戏本里的精英呢?
碎碎念:好久没有用电脑打字了,发现还是电脑用起来爽啊。
为啥有这么多违禁词,我哭。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78篇内容 · 111.3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5.3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51篇内容 · 155.3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7篇内容 · 80.8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3.4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8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21篇内容 · 898.2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1060篇内容 · 182.9万次浏览
棒,这才是读书笔记,比我的流水账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