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点】原创话剧《红皮绿药》|来一场去性别化的自我反思和解放
撰稿人 | 李大然
编辑 | 阿谈
图片 | 来源于艺术家阎硕作品及网络
这是有个剧团的
第十四篇推文
去性别化不是要去掉性别的差异,而是承认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尊重个体,尊重个体的特殊和整体性的统一,去异求同。不差别对待任何一性别个体。而关于如何去性别化,在文学、艺术、甚至法律等各行业领域都有着各自的尝试。我们在戏剧影视等领域都能看到去性别化的途径大多都以“反串”的外形来展现和诉求。
那么今天我们就借由反串的外形,来一场去性别化的自我反思和解放。
No.1
关于“反串”
反串, 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手法。在我国,反串表演最早出现于戏曲中。在戏曲表演艺术中,反串主要指演员的演出与他本身所属行当不同的戏的情形,所以在最初的定义上,反串与演员以及剧中人物性别无关。早期由于社会道德文化习俗的制约,女性不能登台表演,于是有了“男旦”的产生(其中梅兰芳反串的青衣以及梅派艺术都影响深远)。
在西方国家,反串表演的形式远在古希腊就已存在。在古希腊的酒神节上,男人穿着长衬衣或者大长袍进行表演(这在当时,是女人们才有的穿着)。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同样有反串的表演。
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在戏剧舞台的性别表演上,戏剧演员多会依靠服饰、化妆,或者戏剧表演的表情、手势、声音、动作及其它肢体语言把自身的演员性别覆盖掉,进而夸张化地凸显出自己在戏剧舞台上的角色性别。
到现代,反串的原意渐渐被模糊,更多被简化为男扮女或者女扮男的性别反串的表演形式。出现形式多伴以妆容与声音的转变,以此产生和达到不同的表演效果。
性别反串表演本质是一种跨界行为,其流行背后是群体对于越界快感和思想解放的诉求。性别反串表演在模糊性别边界的同时,也加固了性别边界;在模糊美丑边界的同时,同时促进审美多元化;在模糊异同边界的同时,也弹性了社会包容度。
2016年,罗志祥扮演的”朱碧石”一夜走红,成为当下性别反串表演最为典型的角色之一。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反串现象更是火爆。事实证明,我们对于反串性别后的社会角色会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这缘由我们潜意识里对异性别的陌生和好奇。究其原因,当性别反串后,我们也更能跳出原本界定的性别角色中去欣赏或是审视表表演背后的故事内容。这也导致一个端娱乐,一个端反思。同时在严肃层面指摘的概率会大幅度降低。
No.2
简单聊聊“去性别化”
对于愈发普遍的性别(角色)反串的现象,各方的看法和意见也不尽相同。在普世环境的存在中,因为性别的原因,引发了一系列斗争与反斗争。我们不旨在着倡导男女平等(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而就侧在从”去性别化“的角度的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说到去性别化,那么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性别化。
性别化(gender typing)也翻译为性别类型化,又称作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和心理行为的过程。
去性别化不同于上世纪中期的无性别意识,它不仅承认男女之间生理上的性别差异,而且更注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强调个性化。
去性别化去掉的是贴在这两个群体之上的生理之外的标签。更注重自身作为个体的完整性和特殊性。

我们不主张任何一方性别的重要或者不重要,平等或者不平等(就像我们不主张对错、善恶的绝对化),我们希望能来一场去性别地人性的认知和反思。回归到去性别化的个体本身,思考我作为我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No.3
原创话剧《红皮绿药》对于“去性别化”的尝试
在话剧《红皮绿药》中我们会用反串的表导演手法,由男性演员扮演女作家,由女性演员扮演有着个人英雄主义的男性老板陈卫星。当然我们不会同于戏曲中用角色来界定进而用妆容身段唱词等来角色反串,也不会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通过反串普世核准的男性女性的标签特色来夸张表演,我们的妆容、服饰、动作都是最普通不过的性别界定下的标签形象,反而是保留了原本男性/女性的特征(外貌、嗓音等)来诠释不同于自身的性别角色。
通过性别角色的互换,换位思考和重新审视,如果他不是一个男人,我们是否该因他所为而褒扬;如果她不是一个女人,我们是否该因她所为而贬斥。有太多的悲剧因为性别的差异而发生,或许跳出因性别产生的歧视和差别对待,或许我们才能看到最本质的存在。
我们期待能来一场
去性别化的自我反思和解放

在现代普遍理解的语意中,反串其实多少还是带有强调性别反转的意味,而去性别化不同,它不在侧重性别的差异,而旨在去掉这差异,从而求异存同。或许届时观众会看到与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反串手法,没有性别化的妆容、声音、肢体等夸张化的处理,我们试图用最平和、最不动声色的形式,抛开男性与女性的前置规定,将我们普遍认知的社会认知颠倒,激荡起湖底最幽深处不动的涟漪。
我们在做一个尝试,希望能在去性别化的维度中开掘出哪怕一丝如沐春风的光。希望那光能始终如一地温暖那受性别界定和桎梏的个体。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不再因为我们是男人就不能把泪轻弹,否则便是负了这身男儿的身躯;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不再因为我们是女人就必须到年龄结婚生子,若事业与家庭冲突必须舍弃事业回归家庭,否则便是寡淡薄情不守本分......
我们已经太久因为我们是一个男或女人而被画地为牢,固守成规。

法国女性主义者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提出“双性同体”概念,每个人在自身中找到两性的存在,这种存在依据男女个人,其明显与坚持的程度多种多样,既不排除差异,也不排除其中一性。每个人都是男性与女性的综合体,只是比例的不同而已。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生物属性,这我们或许没有办法选择,但我们可以自由我们的心理角色、思想、情感,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有着另一半潜藏的异性别,释放显露多少,不应该被人为禁锢制约。

我们希望能产生思考性别之于个人的枷锁和束缚,或者是性别之于个人的标签和道德固定,从而打破这层禁锢,思考透过性别现象后本质的根源。
希望某一天,我们都能去性别化地活成我们自己,完完整整、独立的个体。
原创话剧《红皮绿药》
由野餐文化出品
惯性剧团呈现
有个剧团制作
【创作团队】
编剧:张笑影
导演:赵阳阳
演员:夏梦 艾钰丰 赵文艺 周溪石
【制作团队】
制作:方丹杰
执行制作:潘惟 张大野
艺术指导:阎硕
肢体指导:江帆
音乐设计:Melts77
灯光设计:马伟刚
灯光执行:范颖禹暄
宣传统筹:李瀹然 谈家辰
服化设计:赵文艺
视觉设计:徐晨清
视觉拍摄:刀刃
【特别支持】
Cohost 、Storie
本作品将在今春于上海上演
具体信息近期公布
尽请期待!
惯性剧团
惯性剧团隶属于野餐文化旗下的青年先锋剧团。
惟恐人言世界变成是一场抽象的思维禁闭,力求在新戏剧体系下与观众共同探寻突破牢笼的方法。
有个剧团
年轻代原创戏剧人团体,专注将新文本搬上舞台。
与舞台评论媒体《有染》,为姊妹关系。
CONTACT
yougejutuan@sanzheculture.com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8.1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870.5万次浏览
- 我的生命和夏天是同一种质地22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431篇内容 · 1264.0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57篇内容 · 179.1万次浏览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276篇内容 · 243.5万次浏览
- 你见过最离谱的AI幻觉170篇内容 · 3.6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99篇内容 · 51.7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