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直觉
农业革命的本质,在于人口爆炸,让更多人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农民的悲惨命运被没有改变。反而喂养出统治者和精英阶层。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养活了这小撮人:国王、官员、牧师、艺术家、思想家,历史写的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也是这些人,创造了各种文明,在温饱之上构建更加宏观的秩序。用什么方式?用虚构的想象。也就是制作出各种观念,让你以为天生如此、理应如此。
赫拉利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文化的阐释。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加完整和细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是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直觉就是“文化”。(这个解释太流弊了)
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
多数人很难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虚构的想象,但事实是我们从出生就已经置身于这种想象之中,而且连我们的欲望也深受其影响。于是,个人欲望也就成为虚构秩序最强大的守护者。
甚至那些人们以为深深藏于自己内心的渴望,通常也是受了想象秩序的影响。例如,许多人都很想到国外度假。然而,这件事并没有什么自然或是明显的道理。像是黑猩猩的首领可不会想要运用权力让自己到隔壁黑猩猩的领土上度个假。而像古埃及的法老王,也是把所有财富拿来建造金字塔,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而不会有人想要去巴比伦购物或是去腓尼基滑雪。现代人之所以要花费大把银子到国外度假,正是因为他们真正相信了浪漫的消费主义神话。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遥远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味、美食和规范。我们总会不断听到浪漫主义的神话,告诉我们“那次的经验让我眼界大开,从此整个生活都不一样了”。
消费主义告诉我们,想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如果觉得少了什么,或是有什么不够舒服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该买些什么商品(新车、新衣服、有机食品),或是买点什么服务(清洁工、心理咨询、瑜伽课)。就连每一则电视广告,也都是个小小的虚构故事,告诉你买了什么产品或服务可以让日子更好。
鼓励多元多样的浪漫主义又与消费主义一拍即合,两者携手前行,催生了贩卖各种“体验”的市场,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业真正卖的可不是机票和饭店房间,而是旅游中的经验。所以这样说来,巴黎的重点不是城市,印度的重点也不是国家,而是它能提供的经验;之所以要买经验,是因为据说这样就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发挥我们的潜力,并且让我们更快乐。也因此,如果有个百万富翁和太太吵架,和好的方式很可能就是带她去巴黎旅游旅游。这种做法让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某种个人的欲望,而是他深深坚信着浪漫的消费主义。如果是古埃及有钱人和太太吵架,带着她去巴比伦度个假绝对不会是选项,反而可能是为她建个她梦寐以求的华丽陵墓,那才会让她心花朵朵开。
一如古埃及精英分子,现在大多数人一生汲汲营营,也都是想盖起某种金字塔,只不过这些金字塔在不同文化里会有不同的名字、形体和规模罢了。举例来说,可能是一栋近郊的独栋透天别墅,有游泳池和大庭院,也可能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高楼公寓,有着令人屏息的美景。但很少人会真的去问,究竟为什么我们会开始想建这些金字塔?
最近看到一部电影很发人深思。我们都有可能活在楚门的世界里,这个设想既大脑又可怕。因为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世界充满了开放和无限的可能性。实际上,我们被各种观念和想象所操纵。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告诉我们,世界的秩序是由想象构建的秩序,不过深信这些想象的我们连接成了巨大的网络,所以单一个体无法撼动这个网络。想象构建的秩序与真实世界结合,让我们以为这就是现实。一举一动,连我们的欲望,都由这些想象建构的秩序所塑造和影响。如果这些秩序都是被植入的,都由一个造物主来统一设置,我们不过是实验样本……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18.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30篇内容 · 146.4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67篇内容 · 77.6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51篇内容 · 56.9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4篇内容 · 21.9万次浏览
- 我发现了食物最完美的吃法新9篇内容 · 1.0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8.3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551篇内容 · 876.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