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文学,起步就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轨道
莫言的文学,起步就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轨道
——评莫言《讲故事的人》之三
在标题【2】下莫言说:“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莫言是在人民解放军中开始写作的,但他对人民军队却毫无感情,对军营生活他感到枯燥。写好人好事,写英雄模范,“文学价值很低”!
莫言在恩师的启发指导下,写出的《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是莫言文学生涯的起步之作。
这些小说是什么性质的文学呢?
《90岁的茅奖得主徐怀中:80年代曾发掘并力荐莫言|独家_中国作协》中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极具先锋色彩的作品”。
什么是“先锋”?百度百科告诉我们——
何为“先锋”?说白了现代主义也就是“先锋派”!它包括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先锋小说的鲜明特点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这就是先锋色彩。《透明的红萝卜》极具这样的特色。
朱伟先生在《莫言:在深海里响亮沉重地呼吸》中披露:莫言否定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这两部小说写的是什么内容?百度知道告诉我们——
《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的代表作品,初载《十月》1982年第6期,获第二届(1981~1982)优秀中篇小说奖,北京出版社1983年1月出版单行本。曾先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和电视剧。
作品通过一串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歌颂军民血肉之情,感情真挚,充满悲壮气氛。小说在新时期军事题材作品中具有开拓意义。
《高山下的花环》轰动全国。这部作品情节引人入胜、曲折动人,所写之人之事似乎就在大家身边,其中的主人公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且形象丰满、情操高尚。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同志的中篇力作,是一部新时代的革命悲剧。它的成功,对如何创作社会主义时代的悲剧,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和开拓。这种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坟茔》比起同类题材的作品,更加注重了对悲剧的生活视野的开拓,更加注重了对悲剧主人公潜藏价值的挖掘,更加注重了对产生悲剧的根源的揭示。
《坟茔》的作者正是由于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作了独特的开拓和深刻的发掘,即把“龙山工程”与整个时代作了寓意上的沟通;把英雄连队所遭受的磨难与人民群众的不幸际遇作了本质上的印证;把历史、现实与未来,作了连贯性的思索和可贵的揭示,因而,作品所呈现的社会生活是那样的广阔、厚实,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是那样的尖锐、深遂,所展示的希望与信念是那样的强烈、执着,以致这部悲剧所唤起的壮美与崇高感,不能不使人们的灵魂受到净化和得到升华。
——这就是《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写的内容。歌颂英雄,歌颂人民。
朱伟先生在《莫言:在深海里响亮沉重地呼吸》中指出:莫言否定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它不构成对李存葆式道路的挑战,却构成了实质的分道扬镳。这其实是一条叛逆之路”。
中国作协指出:《透明的红萝卜》是极具先锋色彩的作品。
朱伟先生指出:莫言与李存葆式的道路分道扬镳,走的是一条叛逆之路。
这充分说明:莫言的文学,起步就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轨道!
2020年1月5日星期日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64.4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87篇内容 · 28.2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1篇内容 · 25.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52篇内容 · 888.6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44篇内容 · 41.1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36.4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5篇内容 · 229.5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837篇内容 · 149.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