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德雅新系列丨文学·异托邦:太宰治、海明威、沃尔夫、布洛桑、舒特
(本文同时发于我们的微信号拜德雅Paideia)
————————————————
◆编按
“文学·异托邦”是拜德雅图书工作室推出的一个新系列,致力于外国文学的译介和出版。该系列酝酿已久,首批推出六种,编号001-006,共五位作者:太宰治、欧内斯特·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卡洛斯·布洛桑和内维尔·舒特。首批六种系我们与合作伙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特别感谢我们的台湾合作方逗点文创结社,尤其是社长陈夏民先生和诸位译者老师(陈先生自己也担纲了其中两本的翻译)。设计:陈靖山。
需要说明的是,编号002《新哈姆雷特》(太宰治)尚在等CIP批复,其他五种均已陆续上架。
今日给大家推送相关书讯(亦可见每本书对应的豆瓣读书页面)。
————————————————
◆001
《御伽草纸》(太宰治 著,汤家宁 译)
- 编辑推荐 -
★生而为人,我很抱(rong)歉(xing)。太宰治东方翻案杰作。
★“二战”期间,太宰治带着孩子们躲进幽暗的防空洞避难。担心孩子们恐惧受怕,他拿起民间故事绘本,以独特的碎念牢骚语气,一页一页地看图说故事。就这样,《肉瘤公公》、《浦岛先生》、《喀嗤喀嗤山》和《舌切雀》等日本经典童话故事在这位无赖派作家的诠释下焕发新生,所有角色都增添上一层啰唆烦人、惹人发笑的幽默色彩,充盈生命的真实。
★此版特别加收两篇改写自《聊斋志异》的作品:《清贫谭》和《竹青》。
★与一般认知截然不同的太宰治的另一面,就连死对头三岛由纪夫都无法否认其美学成就。
★世界越来越老,太宰治的翻案作品却始终年轻、新颖。这些让人读了嘴角失守又倍感安慰的故事,或许就是太宰治舍不得独享,而愿留予读者交心的打气信件。
- 内容简介 -
御伽,是“御伽话”,大人说给小孩听的故事。草纸,或称“草子”,是属于较通俗、娱乐性的书物。御伽草纸即故事书之意。
本书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东方翻案杰作,收录了《肉瘤公公》、《浦岛先生》、《喀嗤喀嗤山》和《舌切雀》这四篇改写自日本童话故事的经典作品。此外,本版特别加收两篇改写自《聊斋志异》的作品:《清贫谭》和《竹青》。
- 作者简介 -
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岛修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在三十九载的人生里,他始终未能走出情爱的纠葛和忧郁、死亡的阴影,在完成《人间失格》后不久,便与女读者山崎富荣在东京三鹰玉川上水投河自尽,遗体于一周后的生日当天被发现,为其戏剧性的一生划上句点。除了无赖派作品,太宰治的“翻案作品”亦十分精彩,比如《御伽草纸》(东方翻案)和《新哈姆雷特》(西方翻案),展现出与一般认知截然不同的太宰治的另一面。
- 译者简介 -
汤家宁,1984年生,译有《新哈姆雷特》等书。
————————————————
◆003
《我们的时代》(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陈夏民 译)
- 编辑推荐 -
★海明威第一部杰作完整呈现。
★实验性&创造力媲美艾略特《荒原》。
★他父母读后感到污秽、不安,庞德、威尔逊、菲茨杰拉德激赏连连。
★粗粝而壮美,口语又清新,坚实且干净,其独特的写作似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有机存在。(《纽约时报》)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这样一个家伙:一位全新而诚实的非“文学的”生活抄写员——一位作家。(《时代周刊》)
- 内容简介 -
此书不能被简单地看成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实际上,这是一部结构完整的作品。它由两套文本嵌合而成,一方面是以片断串接起来的残酷战争的梦魇,另一方面则是用短篇勾勒出来的艰难时代的现实,二者相互映照、完美融合,形塑“迷惘的一代”的真切境遇和真实心灵。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窥见海明威之后创作的全部源头。可以说,不完整地阅读这部杰作,我们也就很难充分地理解海明威和他的时代。
此外,本书特别附录1924年巴黎版《我们的时代》,让我们向源头的源头回溯。
- 作者简介 -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1年,在巴黎结识庞德等人;1922年,早期作品遗失;1923年,在巴黎出版第一本书《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受庞德鼓励,写下十八则片断(前六则同年发表于《小评论》);1924年,将十八则片断结集为第二本书在巴黎出版,即《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1925年,将十四个短篇小说和之前出版的片断集重新整理成书在纽约出版,即《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此书成为其第一部杰作。之后,此书版权转至“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所在的斯克里伯纳出版社,再版时补入《士麦那码头上》(初为作者前言)。
- 译者简介 -
陈夏民,出版人,逗点文创结社和读字书店创办者,著有《飞踢,丑哭,白鼻毛:第一次开出版社就大卖,骗你的》等书,译有《老爸的笑声》等书。
————————————————
◆004
《落失男孩》(托马斯·沃尔夫 著,陈婉容 译)
- 编辑推荐 -
★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齐名的天才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自传色彩的经典珠玉之作,《天使,望故乡》前传,直探家族记忆的暗影与温柔。
★主人公格罗佛是个十二岁的男孩,在打工休假时与姐姐偷溜进城,却不幸感染伤寒死去。小说讲述格罗佛死后,家人对他的记忆。
★……光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则故事,四个视角,四样落失之感,四种人生领悟。
★此作结构精巧,探究亲密家人离世后,生者如何反刍记忆、怀抱失落,并在未来人生中安排一个位置给那已然落失者,让其继续活。
★……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离我们当初设想的样子……然后又渐渐逝去,变得好像从未发生过……好像那些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梦境……你现在听懂我的意思了没?……就好像那些都只是我们从别处听来的,都只是他人的遭遇……接下来,我们才会再度忆起事情的全貌。
- 内容简介 -
一则故事,四个视角,四样落失之感,四种人生领悟:
第一章,作者讲述格罗佛在糖果店遭受不实指控,自此理解成人世界中潜伏的暗影。
第二章,格罗佛的母亲三十年后对这个“最出色的孩子”的回忆,描述生命当中永远无法平复的伤口:“我依然记得他当时的模样,他那双黑眼睛、那头黑发,以及他脖子上的胎记──他那如此沉静、严肃,又那么认真的模样。”
第三章,格罗佛的姐姐三十年后回忆与格罗佛相处的最后时光,以及以死亡作结的童年冒险:“如今,我四十六岁了,格罗佛还活着的话,现在也四十四岁了呀……你能相信吗?你能想象吗?”
第四章,格罗佛去世那会儿才三四岁大的胞弟,在自己三十多岁时,重返以前格罗佛与家人同住的房屋,探寻家庭的记忆:“一切依旧在,然后一切都消失了,永不会回来了。”
- 作者简介 -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美国小说家,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齐名(他们是传奇编辑珀金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位作家),《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是其代表作。沃尔夫以抒情诗般的文风和自传体式的笔法闻名,福克纳称其为同辈中最具天分的作家,其影响广及“垮掉的一代”,甚至菲利普·罗斯和雷·布莱伯利等当代名家。
- 译者简介 -
陈婉容,曾任英文教科书编辑,现为自由译者,译有《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等书。
————————————————
◆005
《老爸的笑声》(卡洛斯·布洛桑 著,陈夏民 译)
- 编辑推荐 -
★《纽约客》杂志认证的爆笑动人“菲律宾物语”。
★媲美乔伊斯《都柏林人》和安德森《小镇畸人》。
★故事发生在吕宋岛一个灾害不断的村子……
★我们家的人都有点怪怪的,不过幸好我们仍有彼此。每天,我们全家人都会笑成一团。
★笑声,是我们家仅有的财富。
- 内容简介 -
我们家总共有九位成员。老爸是斗鸡高手,满嘴大男子主义,还把房子当礼物送人。老妈是职业哭丧师,生气就拿老爸练拳。大哥从战场回来后,变成酗酒的忧郁男。二哥专偷自家的东西,我爸妈担心他会偷卖掉我们家的房子。三哥是个书呆子。四哥十二岁就想结婚生小孩。两个姐姐,一个爱整人,另一个一直生病(她在这本书里面完全没有台词)。我呢,则在五岁就爱上喝烈酒,导致个子长不高……
- 作者简介 -
卡洛斯·布洛桑(Carlos Bulosan,1911—1956),菲律宾作家、诗人、行动主义者。布洛桑出生和成长于吕宋岛邦噶锡南省比纳洛南乡下。1930年,迫于生计,他离开当时仍属美国殖民地的故土,以侨民身份去到宗主国,从此再未回返。《老爸的笑声》部分篇章曾发表于《纽约客》等杂志,是其代表作之一。
- 译者简介 -
陈夏民,出版人,逗点文创结社和读字书店创办者,著有《飞踢,丑哭,白鼻毛:第一次开出版社就大卖,骗你的》等书,译有《我们的时代》等书。
————————————————
◆006
《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内维尔·舒特 著,陈婉容 译)
- 编辑推荐 -
★内维尔·舒特最具力量的经典反乌托邦长篇:难以忘怀也难以释怀的末日核景象,当今世界一则振聋发聩的警世喻言。
★“这才不是世界末日,这只是我们人类的末日。世界的一切都会按常持续,只是我们已不在其中罢了。我敢说少了我们,世界会相当美好。”
★“半个世纪后阅读,依旧深深感动。”(《经济学人》)
★“我们凝视着无底深渊,得以自边缘退后一步。”(《卫报》)
★“探讨核战余波的类型小说中最令人感同身受的一部。”(《泰晤士报》)
★“对核战后人们因辐射尘染病而死的景象最为逼真的召唤。”(《纽约时报》)
- 内容简介 -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核武器在短短一个月内摧毁了世界,北半球归于沉寂,而辐射尘正以死神的脚步慢慢飘抵南方的澳洲。地球上这些残存的人,如何在最后这段日子,面对没人能真正说明白的即将来临的死亡,而重新体会原有的日常:海滩、帆船、派对、酒吧、亲友、教堂、园艺、钓鱼、赛车、牧牛、耕地……并在这些真实的生命样貌里,把握一丝活下去的希望?奇迹,是否会降临?
- 作者简介 -
内维尔·舒特(Nevil Shute,1899—1960),英国小说家。生于伦敦,1950年迁居墨尔本。他本姓诺威(Norway),开始创作小说后,为避免对其航空工程师的事业造成影响,遂拿掉姓氏发表作品。舒特善用清晰的笔调和明快的情节讲故事,以第三人的眼光打量社会各阶层的人与事,其作品涉及阶级、种族、宗教和爱情等议题,且常以丰富的科学知识来探索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On the Beach)是其代表作。
- 译者简介 -
陈婉容,曾任英文教科书编辑,现为自由译者,译有《落失男孩》等书。
————————————————
◆特别预告:002
《新哈姆雷特》(太宰治 著,汤家宁 译)
————————————————
微店购书
![]() |
————————————————
◆编按
“文学·异托邦”是拜德雅图书工作室推出的一个新系列,致力于外国文学的译介和出版。该系列酝酿已久,首批推出六种,编号001-006,共五位作者:太宰治、欧内斯特·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卡洛斯·布洛桑和内维尔·舒特。首批六种系我们与合作伙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特别感谢我们的台湾合作方逗点文创结社,尤其是社长陈夏民先生和诸位译者老师(陈先生自己也担纲了其中两本的翻译)。设计:陈靖山。
需要说明的是,编号002《新哈姆雷特》(太宰治)尚在等CIP批复,其他五种均已陆续上架。
今日给大家推送相关书讯(亦可见每本书对应的豆瓣读书页面)。
————————————————
◆001
《御伽草纸》(太宰治 著,汤家宁 译)
![]() |
- 编辑推荐 -
★生而为人,我很抱(rong)歉(xing)。太宰治东方翻案杰作。
★“二战”期间,太宰治带着孩子们躲进幽暗的防空洞避难。担心孩子们恐惧受怕,他拿起民间故事绘本,以独特的碎念牢骚语气,一页一页地看图说故事。就这样,《肉瘤公公》、《浦岛先生》、《喀嗤喀嗤山》和《舌切雀》等日本经典童话故事在这位无赖派作家的诠释下焕发新生,所有角色都增添上一层啰唆烦人、惹人发笑的幽默色彩,充盈生命的真实。
★此版特别加收两篇改写自《聊斋志异》的作品:《清贫谭》和《竹青》。
★与一般认知截然不同的太宰治的另一面,就连死对头三岛由纪夫都无法否认其美学成就。
★世界越来越老,太宰治的翻案作品却始终年轻、新颖。这些让人读了嘴角失守又倍感安慰的故事,或许就是太宰治舍不得独享,而愿留予读者交心的打气信件。
- 内容简介 -
御伽,是“御伽话”,大人说给小孩听的故事。草纸,或称“草子”,是属于较通俗、娱乐性的书物。御伽草纸即故事书之意。
本书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东方翻案杰作,收录了《肉瘤公公》、《浦岛先生》、《喀嗤喀嗤山》和《舌切雀》这四篇改写自日本童话故事的经典作品。此外,本版特别加收两篇改写自《聊斋志异》的作品:《清贫谭》和《竹青》。
![]() |
- 作者简介 -
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岛修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在三十九载的人生里,他始终未能走出情爱的纠葛和忧郁、死亡的阴影,在完成《人间失格》后不久,便与女读者山崎富荣在东京三鹰玉川上水投河自尽,遗体于一周后的生日当天被发现,为其戏剧性的一生划上句点。除了无赖派作品,太宰治的“翻案作品”亦十分精彩,比如《御伽草纸》(东方翻案)和《新哈姆雷特》(西方翻案),展现出与一般认知截然不同的太宰治的另一面。
- 译者简介 -
汤家宁,1984年生,译有《新哈姆雷特》等书。
————————————————
◆003
《我们的时代》(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陈夏民 译)
![]() |
- 编辑推荐 -
★海明威第一部杰作完整呈现。
★实验性&创造力媲美艾略特《荒原》。
★他父母读后感到污秽、不安,庞德、威尔逊、菲茨杰拉德激赏连连。
★粗粝而壮美,口语又清新,坚实且干净,其独特的写作似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有机存在。(《纽约时报》)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这样一个家伙:一位全新而诚实的非“文学的”生活抄写员——一位作家。(《时代周刊》)
- 内容简介 -
此书不能被简单地看成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实际上,这是一部结构完整的作品。它由两套文本嵌合而成,一方面是以片断串接起来的残酷战争的梦魇,另一方面则是用短篇勾勒出来的艰难时代的现实,二者相互映照、完美融合,形塑“迷惘的一代”的真切境遇和真实心灵。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窥见海明威之后创作的全部源头。可以说,不完整地阅读这部杰作,我们也就很难充分地理解海明威和他的时代。
此外,本书特别附录1924年巴黎版《我们的时代》,让我们向源头的源头回溯。
![]() |
- 作者简介 -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1年,在巴黎结识庞德等人;1922年,早期作品遗失;1923年,在巴黎出版第一本书《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受庞德鼓励,写下十八则片断(前六则同年发表于《小评论》);1924年,将十八则片断结集为第二本书在巴黎出版,即《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1925年,将十四个短篇小说和之前出版的片断集重新整理成书在纽约出版,即《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此书成为其第一部杰作。之后,此书版权转至“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所在的斯克里伯纳出版社,再版时补入《士麦那码头上》(初为作者前言)。
- 译者简介 -
陈夏民,出版人,逗点文创结社和读字书店创办者,著有《飞踢,丑哭,白鼻毛:第一次开出版社就大卖,骗你的》等书,译有《老爸的笑声》等书。
————————————————
◆004
《落失男孩》(托马斯·沃尔夫 著,陈婉容 译)
![]() |
- 编辑推荐 -
★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齐名的天才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自传色彩的经典珠玉之作,《天使,望故乡》前传,直探家族记忆的暗影与温柔。
★主人公格罗佛是个十二岁的男孩,在打工休假时与姐姐偷溜进城,却不幸感染伤寒死去。小说讲述格罗佛死后,家人对他的记忆。
★……光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则故事,四个视角,四样落失之感,四种人生领悟。
★此作结构精巧,探究亲密家人离世后,生者如何反刍记忆、怀抱失落,并在未来人生中安排一个位置给那已然落失者,让其继续活。
★……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离我们当初设想的样子……然后又渐渐逝去,变得好像从未发生过……好像那些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梦境……你现在听懂我的意思了没?……就好像那些都只是我们从别处听来的,都只是他人的遭遇……接下来,我们才会再度忆起事情的全貌。
- 内容简介 -
一则故事,四个视角,四样落失之感,四种人生领悟:
第一章,作者讲述格罗佛在糖果店遭受不实指控,自此理解成人世界中潜伏的暗影。
第二章,格罗佛的母亲三十年后对这个“最出色的孩子”的回忆,描述生命当中永远无法平复的伤口:“我依然记得他当时的模样,他那双黑眼睛、那头黑发,以及他脖子上的胎记──他那如此沉静、严肃,又那么认真的模样。”
第三章,格罗佛的姐姐三十年后回忆与格罗佛相处的最后时光,以及以死亡作结的童年冒险:“如今,我四十六岁了,格罗佛还活着的话,现在也四十四岁了呀……你能相信吗?你能想象吗?”
第四章,格罗佛去世那会儿才三四岁大的胞弟,在自己三十多岁时,重返以前格罗佛与家人同住的房屋,探寻家庭的记忆:“一切依旧在,然后一切都消失了,永不会回来了。”
![]() |
- 作者简介 -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美国小说家,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齐名(他们是传奇编辑珀金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位作家),《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是其代表作。沃尔夫以抒情诗般的文风和自传体式的笔法闻名,福克纳称其为同辈中最具天分的作家,其影响广及“垮掉的一代”,甚至菲利普·罗斯和雷·布莱伯利等当代名家。
- 译者简介 -
陈婉容,曾任英文教科书编辑,现为自由译者,译有《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等书。
————————————————
◆005
《老爸的笑声》(卡洛斯·布洛桑 著,陈夏民 译)
![]() |
- 编辑推荐 -
★《纽约客》杂志认证的爆笑动人“菲律宾物语”。
★媲美乔伊斯《都柏林人》和安德森《小镇畸人》。
★故事发生在吕宋岛一个灾害不断的村子……
★我们家的人都有点怪怪的,不过幸好我们仍有彼此。每天,我们全家人都会笑成一团。
★笑声,是我们家仅有的财富。
- 内容简介 -
我们家总共有九位成员。老爸是斗鸡高手,满嘴大男子主义,还把房子当礼物送人。老妈是职业哭丧师,生气就拿老爸练拳。大哥从战场回来后,变成酗酒的忧郁男。二哥专偷自家的东西,我爸妈担心他会偷卖掉我们家的房子。三哥是个书呆子。四哥十二岁就想结婚生小孩。两个姐姐,一个爱整人,另一个一直生病(她在这本书里面完全没有台词)。我呢,则在五岁就爱上喝烈酒,导致个子长不高……
![]() |
- 作者简介 -
卡洛斯·布洛桑(Carlos Bulosan,1911—1956),菲律宾作家、诗人、行动主义者。布洛桑出生和成长于吕宋岛邦噶锡南省比纳洛南乡下。1930年,迫于生计,他离开当时仍属美国殖民地的故土,以侨民身份去到宗主国,从此再未回返。《老爸的笑声》部分篇章曾发表于《纽约客》等杂志,是其代表作之一。
- 译者简介 -
陈夏民,出版人,逗点文创结社和读字书店创办者,著有《飞踢,丑哭,白鼻毛:第一次开出版社就大卖,骗你的》等书,译有《我们的时代》等书。
————————————————
◆006
《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内维尔·舒特 著,陈婉容 译)
![]() |
- 编辑推荐 -
★内维尔·舒特最具力量的经典反乌托邦长篇:难以忘怀也难以释怀的末日核景象,当今世界一则振聋发聩的警世喻言。
★“这才不是世界末日,这只是我们人类的末日。世界的一切都会按常持续,只是我们已不在其中罢了。我敢说少了我们,世界会相当美好。”
★“半个世纪后阅读,依旧深深感动。”(《经济学人》)
★“我们凝视着无底深渊,得以自边缘退后一步。”(《卫报》)
★“探讨核战余波的类型小说中最令人感同身受的一部。”(《泰晤士报》)
★“对核战后人们因辐射尘染病而死的景象最为逼真的召唤。”(《纽约时报》)
- 内容简介 -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核武器在短短一个月内摧毁了世界,北半球归于沉寂,而辐射尘正以死神的脚步慢慢飘抵南方的澳洲。地球上这些残存的人,如何在最后这段日子,面对没人能真正说明白的即将来临的死亡,而重新体会原有的日常:海滩、帆船、派对、酒吧、亲友、教堂、园艺、钓鱼、赛车、牧牛、耕地……并在这些真实的生命样貌里,把握一丝活下去的希望?奇迹,是否会降临?
![]() |
- 作者简介 -
内维尔·舒特(Nevil Shute,1899—1960),英国小说家。生于伦敦,1950年迁居墨尔本。他本姓诺威(Norway),开始创作小说后,为避免对其航空工程师的事业造成影响,遂拿掉姓氏发表作品。舒特善用清晰的笔调和明快的情节讲故事,以第三人的眼光打量社会各阶层的人与事,其作品涉及阶级、种族、宗教和爱情等议题,且常以丰富的科学知识来探索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On the Beach)是其代表作。
- 译者简介 -
陈婉容,曾任英文教科书编辑,现为自由译者,译有《落失男孩》等书。
————————————————
◆特别预告:002
《新哈姆雷特》(太宰治 著,汤家宁 译)
![]() |
————————————————
![]() |
微店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