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维新”——1948
咖啡不仅是饮料

莫扎特咖啡馆自1794年开业以来,一直是维也纳皇家歌剧院的重要邻居,自然也成为维也纳最著名的咖啡馆之一。因为毗邻国家歌剧院,歌剧院和爱乐乐团的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是这里的常客,也是记者、文人和艺术家的聚会场所。 维也纳著名的萨赫酒店在二战美军的轰炸中似乎没有面临灭顶之灾。虽然它正门面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需要“重整山河待后生”,但萨赫酒店一层的“莫扎特咖啡馆”仍然呈现着生机:战后,人们为生存而战,咖啡厅自然就成为生存创意与价值交换的基地。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导演卡罗尔·里德(Carol Reed),美国电影演员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约瑟夫·科顿(Joseph Cotten)貌似也来到维也纳讨生活——越是战争重灾区,越有题材可以挖掘。他们都住在萨赫酒店,莫扎特咖啡馆是他们启动大脑,消磨时光的所在。最终,格林写出了小说《第三人》(The Third Man);里德将《第三人》搬上了银幕;威尔斯、科顿在片中饰演重要角色。《第三人》一举成名,获得了第2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和最佳导演、电影剪辑两项提名。

《第三人》以二战后的维也纳为故事背景。1949年,战后的维也纳几乎是一片废墟。这座城市表面上是由美英法苏四国共管,其实在地下有着无数帮派份子、各种黑市交易。一位美国西部的二流侦探小说家霍利·马丁斯破产后来到维也纳投奔老友哈瑞·莱姆,却发现他已经出车祸死了。霍利·马丁斯明查暗访,发现这起车祸竟是个谋杀!有人说,当时在现场还有第三个人没有出庭作证,这个神秘人物究竟是谁?《第三人》既以维也纳为背景,片中就选用了不少维也纳外景,如著名的普拉特公园的摩天轮。

1999年,英国电影学院将《第三人》票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电影。但这部电影创生的灵感,来自维也纳。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影片的问世,也意味着维也纳文化事业的复苏。

节目单
指挥 克莱门斯·克劳斯 曲目 约瑟夫·施特劳斯 天体乐声圆舞曲 op. 235 快乐的勇气法兰西波尔卡 Heiterer Muth. Polka française, op. 281 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 Arm in Arm. Polka Mazur, op. 215 快马加鞭快速波尔卡 op. 278 小约翰·施特劳斯 爱之歌圆舞曲 Liebeslieder-Walzer. op. 114 在克拉普芬的森林中法兰西波尔卡 op. 336 电闪雷鸣快速波尔卡 op. 324 约瑟夫·施特劳斯 我的简历是爱情与欲望圆舞曲 op. 263 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 拨弦波尔卡 约瑟夫·施特劳斯 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 op. 271 小约翰·施特劳斯 皇帝圆舞曲 op. 437 游览列车快速波尔卡 op. 281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op. 314 无穷动波尔卡 op. 257
快乐的勇气法兰西波尔卡

《快乐的勇气法兰西波尔卡》是约瑟夫·施特劳斯最后的作品之一,为维也纳园艺协会1870年2月9日在园艺协会花卉大厅举办的慈善舞会而写。这个时期,约瑟夫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头痛和不时的昏厥困扰着他。他一方面很少出去活动,同时又忙着经营自己的演出事务,有些内外交困。但他写给社会公众的乐曲,仍然依如往常披挂着光亮的色彩,精致得仿佛一位潇洒从容彬彬有礼的绅士。 《快乐的勇气法兰西波尔卡》首演后,2月23号,施特劳斯三兄弟的母亲安娜女士因患肺炎去世。在母亲的灵床前,约瑟夫又一次昏厥过去。 《快乐的勇气法兰西波尔卡》迄今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共出现过7次,前6次是博斯科夫斯基指挥演奏,后一次是马泽尔。
快乐的勇气法兰西波尔卡 Heiterer Muth. Polka française, op. 281
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

按广告宣布,约瑟夫的新作《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将在小约翰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合唱版首演第二天,即1867年2月16日,在苏菲舞厅的化妆舞会上首演,但直到2月20日,《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才真正实现首演。 想来《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无论是哪一天演出,约瑟夫对小约翰继《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问世后的下一步行动应该有所了解:巴黎博览会于4月1日正式开幕,欧洲各地的艺术家和演艺公司的经理们都跃跃欲试地想到那里碰运气,找商机,小约翰也不例外,何况他是一身三任:作曲家、指挥家、演艺经理。而小约翰临行前,肯定和约瑟夫讨论过维也纳家里这边的工作安排:哥哥我先去布雷斯劳,上那里找个乐队,弟弟你把家里的乐队演出事务操持好。于是约瑟夫就一拍胸脯:哥你就安心去吧,这里,妥妥的。我再写个“手拉手”,祝你此行大成功。 《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的第一乐句,即是《马赛曲》的主题。所以,你说这是约瑟夫在讲奥地利和法国的友谊?可能还是讲施特劳斯自家的演艺之道来得更真些吧?反正这都是瞎猜。不过,小约翰去了巴黎演出,没准就指挥演奏了《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法国人听了应该甚高兴。 许多人认为,在施特劳斯家族1867年发表的所有新作中,《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是约瑟夫·施特劳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可与他的《谵妄圆舞曲》和小约翰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相媲美。
爱之歌圆舞曲

1852年狂欢节,小约翰写了一首《爱之歌圆舞曲》。这年狂欢节是小约翰音乐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他首次被皇室请到宫廷里指挥舞会乐队。媒体就此发表评论:现在可以说小约翰已经完全取代老约翰了。这时,老约翰已经辞世三年,施特劳斯乐团早已紧紧跟随了小约翰,毕竟:“他的才华持续以震憾和杰出的姿态流露出来,在各方面都有所表示,并且纵横无阻。” 《爱之歌圆舞曲》体现着曲作者在舞曲音乐创作中对旋律、和声和节奏方面的大胆追求与探索,是小约翰创作风格的一次鲜明展示。渴望的主题,浪漫的情绪,轻松与愉悦的转换, 处处体现着小夜曲的气质。小约翰在弦乐器间渲染着抒情的色调,管乐又为飘在上方的旋律打着沉着的底色,称这首圆舞曲是迷人的情歌也不为过。 透过“爱之歌”,听者或可从中知晓,小约翰之所以被称为“圆舞曲之王”,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可比拟与超越的独特个性和内在气质是其立身之本。 《爱之歌圆舞曲》的演奏形式也多样,有管弦乐版,有弦乐五重奏版,等等。乐曲发表时,有些人认为这样的乐曲属于“旧维也纳音乐”太过于让人怀旧,可小约翰的这篇新作偏偏让性格刚烈的音乐评论家爱德华·汉斯力克(Eduard Hanslick, 1825-1904)喜欢不已。 他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批评那些说三道四的人:“这些既脾气暴躁又思想狭隘老套的人,居然如此轻视今天的舞曲音乐,真应该用《爱之歌圆舞曲》把他们好好洗刷一下,也算是小约翰慷慨奉送了!” 《爱之歌圆舞曲》于1852年6月18日在维也纳人民花园音乐厅首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611篇内容 · 22.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64.1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319篇内容 · 10.3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02篇内容 · 13.3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89篇内容 · 17.8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40篇内容 · 22.0万次浏览
- 许倬云去世4304篇内容 · 4895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39篇内容 · 4.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