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の加州行
非流水账游记的旅记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谈起美国,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纽约,第二个想到的是加州(也可能对调一下?),美国国土一东一西的两个代表,一个城市一个州,也是不同美式生活的典型吧。当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认为纽约是美国,纽约这座城市不属于美国的范畴(不是说国土范围),因为这个城市的文化不同于任何其他美国地区的文化,这里的城市生态区别于所有美国其他城市或地区,所以和很多人聊过关于纽约这座城市和这里的生活,绝大多数人都很认同这里不是美国,这里只是纽约。
而加州呢?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如果把加州单独算做一个经济体的话),是美国经济的主力,这里离中国很近(相比东海岸的话),这里有世界科技变革创新的核心——硅谷,这里有很多著名的高校学府——创业摇篮斯坦福和加州州立大学一挂各个分校,这里也有数不清的自然风光——优胜美地国家公园,这些基本都是我去加州前对于这个州的有限认识。

生活在纽约半年以后,终于”逼着“自己独自一个人去了一趟加州。久违的独自旅行,出行前满是期待到行程中的各种思想撞击,经历了很多独自旅行的那些面对自我和这个世界的相处,也是人生中又一次突飞猛进的成长。
说是被逼,是因为自己去年夏天来纽约短居的时候,曾计划中途要去加州自驾一号公路的,但因为来纽约没多久之后经历了拿到NYU的硕士offer的人生交叉口震荡,所以夏天的两个月除了待在纽约哪里都没有去。要知道纽约之行前还特意带上了我的驾照,在国内都没怎么开过车的我希望能在加州自己租个车,但最后都没有实现。
2018年夏末的时候回到纽约上学,久违的校园课堂也让我在几个月里需要适应新的学生生活,加上还得好好打理自己的个人生活,忙碌了一整个学期,终于才在寒假到来的时候,想要给自己放个假,去到不同的地方看一看另一番的世界。
只提前了一个星期订机票,当时还在赶着写期末的两篇论文。圣诞之后的单程机票,所以不贵,才让我有决心按下购买键,也有一些其他的不想多解释的他人原因,最后就“被逼”的开启了注定是独自一个人行走的旅行。
先是在圣诞前夜交完了最后的两篇论文,然后休息了三四天,才终于在出发的那天早上匆匆的装了一个行李箱的衣物和旅行用品,缓缓的在中午出门去到JFK机场,下午五点的飞机,还在机场跑道上等了将近快一个小时。还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时差,最后到达SF的时候并没有太晚,九点下的飞机,拿了行李去找到从机场到市区的BART,十点半还算顺利的到达了提前两天预定的市中心的hostel。
落地加州后的头一个小时还发生了惊魂未定的抢夺事件,以及半夜去SFPD报警事件,给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东边人上了很深刻的一课。往后的整个旅途一直绷上了一根“注意安全”的弦,真的有好久没觉得不安全了,在国内从来都没这种担惊受怕的感觉,在纽约因为警察多,所以基本也没有担心过什么安全问题,但在SF的头一个小时就经历了个人财物不保的可能性之后,在第二天,我甚至默默收起了XS,重新拿出了我的6。
由于是圣诞和新年假期,SF大部分地区冷冷清清,因为本地人都出游了,或者都回老家了(很多SF生活工作的人来自世界各地,大湾区厂很多,没几个是本地人),就跟国内春节过年北上广冷冷清清是一样的,但旅游胜地的游客永远不嫌人少,在九曲花街,在渔人码头,在金门大桥,哪儿哪儿都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而且很多景点都能看到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的标识,支付宝在加州各旅游景区真的很普及啊!正好又是新年假期,支付宝使用还有折扣优惠,包括直接给现金红包可以减免花费,真的很普及,反观东边的纽约,小半年我就没怎么用过支付宝,只在某家奶茶店有幸用过一次免了7块钱(1美金红包)。从这点来看,还是加州的中国友好度更高。



























SF还是比较有城市特点的,一些著名的景点已经highlight出了这个城市的一些代表性,包括最著名的莫过于金门大桥了,几乎每个到三番的人必须会前往的打卡地点。我那天行程特别满,早上排了快半个小时的队伍从downtown搭了铛铛车,晃悠悠坐到了渔人码头,在那里来回走了一遍,一直走到了Pier 39,还在渔人码头吃了一份seafood chowder,是码头上一家华人开的餐厅,看网评比较好,但面包真的很一般,而且seafood我几乎就没怎么吃到,还好就没有很贵,就一般路边小食,期待就不要太高了。
一个人在落日前去到金门大桥,那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一个人在桥上往返走了一遍,全角度的游览了整座桥,赶在太阳沉落前,回到了上桥的地方,拍下了2018年最后一次的落日,晚霞的余晖照应着整个天空成粉色,再粉紫色,粉橘色,最后终于天全黑了,就回了市中心,一个人吃了一份日式火锅,庆祝了2018年的结束,再和几个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午夜在Ferry Building和成千上万的陌生日一起看了一场Bay Bridge上绽放了15分钟的烟花,迎接了2019年的到来。
由于是一个人旅行,所以在几个城市停留的时候基本都是公共交通代步。在SF搭BART和公交车,买张Clipper的卡,充钱,单程价格比纽约便宜,但在SF的那几天,见过的老朋友还有新认识的人无时不刻都在告诉我SF生活很昂贵,一个之前在北京认识的美国朋友现在在SF生活,隔了好几年又有幸再见面,他开车带我在SF转了大半天,还告诉我他要退掉他租的房子(一个月房租$2200),改造一台mini van,打造成自己的小家,以后就住在车里,办个健身房会员既能锻炼还能解决洗澡的问题,当时听他这样的计划,觉得很棒啊,超级省钱还低碳。后来从加州回来后,在ins上看到他改装车内部结构过程,现在小车已经很温馨的像一个小房子一样,还有很齐全的厨房设施,真是不错。
LA也差不多,但整体交通没有SF便利,但从城市地形上来看,SF也却是需要多一些的公交设施,毕竟山坡太多,开车真心累,而LA大区平坦,大棋盘一般的城市规划,道路很宽敞,而且本身城市规划设计就以四轮为主要出行方式。不过LA大区的Trolly其实也还不错,住在Pasadena的沙发主家,买张周票,一星期内任意搭乘Trolly和可通用的公交车(有些类型的bus周票不能通用),价格来看,比纽约的周票便宜1/3了。而SD更是实惠,有不同天数的各种选择,有轨电车倒也算方便,不过总来的说是因为市区不大,但如果住在SD的话,我观察还是自己开车方便了,毕竟加州整体就不是个公交发达的地区,不能和纽约的公交网络相提并论。
但开车这件事,我几次来美国,包括现在住在纽约,真正实现开车也就只是这次在加州体验了一把独自驾驶的乐趣。
国内拿了驾照几年,工作关系住在北京,摇不了号便买不了车,平时最多就叫个滴滴打个出租,自己开车这件事只有去年过年在家的时候,拿我舅舅家的多余的一辆车练了两个星期的手。我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拥有过一辆四轮车,本身我爹妈都没驾照,加上更不会给我这个常年不在家的人放台车在家里,所以拿了驾照几年也没怎么开过。去年过年的时候舅舅家有辆车给我从年三十开到了元宵,算是练了两个星期。但那两星期也就是在市区到处转转,人生第一次开车去了加油站加油,甚至还百度了如何加油,因为不知道车的油箱要怎么打开,只好求助百度了。
那两个星期适度的自由让我觉得开车也挺好的,虽然此前根本没有想要拥有一辆车,从小到大只拥有过两轮自行车,连以前同学人手一台的小电驴都没有买过(我妈有,在家的时候偶尔也会骑),那两个星期没事就开车出去转转,一个人开车去电影院看电影,约朋友去河边散步,带我妈去超市买买买,都挺方便的,就是油钱挺费的。
这次在加州,实现了第一次在美国自驾,而且是一个人自驾的“壮举”,对我的人生体验来说,真的是不小的一次挑战。
从SF离开的那天早上,拉着行李箱去租车公司取车,在摸到方向盘之前,已经有好几天的心理准备了,因为决定租车的过程挣扎了几天,就如前面说的,是想一个人自驾一号公路,但又还是会担心安全问题,毕竟从来没有在美国开过车,而且直接就是加州的高速路和沿海一号公路这种路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handle得住,内心有恐惧,期间还在网上找了同在SF的小伙伴,看是不是能一起组队租车开一号公路,不过因为大家想法不一,最后还是自己一个人决定租车,也终于是战胜了这个不确定的恐惧,下单了两天48小时的租车,从SF开到LA还车。
离开SF的那天早晨,阳光明媚,去到车行取车的时候,还紧张了一下把刹车当油门踩了,还好手刹是放下的,要不就闯大祸了。后来按着手机上的导航一路从SF的市中心开上了出城的高速,在一个十字路口还因为左转,小小的犯了下交规,还好美国路上那些监控不是为了给你开罚单用的,没有警察就没事儿的侥幸避免了一张罚单。
因为全程导航靠手机,我也没有单独再租导航设备,也没准备放手机的车内支架,所以很多时候根本就看不了手机导航,开了语音提示,但有时候完全就没声音,所以最后放弃了导航,打开了手机音乐,让自己放松一些。当时在湾区那片的五号高速上行驶,双向八车道,车流挺大,速度还好,全程高度精神集中,终于两个小时候开到Santa Cruz的时候,累坏了,正好路边有个挺大的商区,在一家挺大的超市里买了一堆食物,为了接下来两天公路旅行准备食物储备,另外在peets买了一杯大latte,为当天下午的行程提供鸡血。
自驾第一天,基本都只是在熟悉驾驶模式的过程,而且沿途风景很美,所以开的速度也不快,同时也考虑到当天晚上住宿的原因,也没必要快马加鞭的赶路,因为过了Carmel,一号公路就没有哪里适合过夜了,所以当天下午先是到了Monerey,去了最西边的一座灯塔,还在那里看到了一群野生的鹿,然后赶在落日前到了Carmel,在海滩上独坐欣赏了又一场太平洋的落日。Carmel本身就是旅游小镇,整个镇子几乎都是hotel或是motel,海滩游客很多,而且镇上还有很城市的旅游商业区。看完落日临时在手机上定了一个镇上的motel(最后一个房间了,好险),开车从海滩过去,放好了行李,在入夜后,独自走在小镇里,坐在温暖的篝火前,给远在纽约的朋友打了跨越三小时市区的电话,告诉她我终于还是一个人租了车开上了一号公路,她让我注意安全。










第二天又一早重新绕回Monterey,为了去Pacific Grove的10 miles看风景,一辆车10美金的门票,一个人开车就贵了。这一天才算真正的上了一号公路,一直都在沿海行驶,从SF开LA的好处就是自北往南,车行驶在右车道,随时可以停下来看太平洋的风景。但这也导致我一路开开停停,看哪儿都是好风景,舍不得就这么开过去,结果到下午快四点了才走到计划行程的2/3。前一天本来还计划第二天晚上就到LA,这样第三天一早就能去还车,但第二天开了半天下来,觉得能到SB就不错了,结果下午快五点了,才有100多公里的路到SB,冬天的五点已经天黑了,我当时又有了担心,怕天黑路况自己handle不了,实在有点犹豫,甚至联系了租车公司的客服,询问延迟还车的费用问题,但一听增加的费用太多,最后还是决定无论如何当天晚上一定要到SB,这样第三天早上可以从SB开车直接到LA的机场还车,不能迟了,当然,前提还是安全为主。
五点的时候,在San Luis,在一个加油站停了15分钟,先搜了一个SB的便宜点的hostel,然后确定好了到SB的路线,然后开始按着导航一路前进。虽然才五六点,但天色黑漆漆,当时隐约还能看到视野右边的海面,但却也看不清什么,专注在开车,有一段路堵车严重,行驶缓慢,还担心到SB的时间会太晚,后来车流顺畅了,于是顺着车流速度一路向南,速度明显感觉比在SF湾区的高速开的快,夜间行驶的问题很大来在灯光,要保持行驶在正确的车道,保证该转弯转弯,时刻要盯着夜间的荧光路标,音乐也关了,只开了导航,因为沿途有下某高速再换别的高速,不能错过出口。
最后终于是在晚上八点的时候到了SB,在那个hostel的停车场临时订了一个床位,住一晚第二天一早继续赶去LA。开了一天的车,白天还算是轻松的,偶尔一些弯道需要注意外,一路看看太平洋的风景,一个人开车,很是惬意,想停就停,但晚上那段夜路却很是耗费精力,第一次在美国开夜路,一个人,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独自摸索,需要一些勇气和十足的精力保证自己不会有问题。开车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所以不敢马虎。












一个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早上八点灌了一大杯的咖啡之后,又继续前行,阴天的西海岸,明显感觉早上一个多小时开车的速度很快,当时有一段路是双向十车道(特别宽敞的路),时速奔80迈了,太刺激了,而且当时整个人感觉就很顺势而为,虽然也是精神集中,但没有了前一天那种紧张感,而是那种很顺畅的跟着整个车流在高速上一起流动前行。进了LA大区的时候,偶尔因为车多有些堵车,但车道很多,车很多,时速也差不多保持在50迈以上。
路上去加油站重新加满了油箱,然后打扫了一下车内卫生(有些沙滩上带进去的沙),赶在西海岸的大雨落下的时候,终于是顺利的到了LA的机场,在最后的五分钟关头,把车还掉了。
还完车先是送了口气,赶上了最后的期限,但后来又点失落,因为没车了,所有行李都又要自己拉了,还是有车方便啊!心里这么想着。
在LA的几日除了第一天下了很久的雨外,之后几日大部分都是好天气,去Santa Monica的那天,一直是阴天,好在落日前有一些明艳的余晖照射在海面上的天空。住在老城区的Pasadena,喜欢小城的历史感,而且设施也很便利,有喜爱的85C,久违的海盐奶绿,还有便宜好吃的面包。最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去Cal Tech朝圣了一下,因为喜爱的The Big Bang Theory,P镇上还有一条专门命名的街道,虽然很不起眼的一条小路,但也特意去走了一下。
而LA著名的好莱坞,我只去了星光大道和Beverley Hill,看了下远处的HOLLYWOOD大标,什么环球影城之类的地方,主要是没有强烈的兴趣,而且又是一个人,觉得也玩不起劲,就没去。























加州最后一站的San Diego完全是计划之外的行程,本来只打算SF和LA两个地方玩玩就好,从LA再单程飞回纽约,但看着手机上的地图,有点想去美墨边境晃荡一下,所以在LA的倒数倒数第二天买了从LA到SD的火车票,这次不想自驾了,只想舒舒服服的搭着小火车看风景了。
这条铁路线不长,大概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但大半时间都在海边上行驶,窗外就是沙滩和太平洋,当天是大晴天,但因为火车的玻璃窗是深色的,所以拍出来的照片有种复古滤镜的感觉。
SD超级干净,经历了脏乱差的SF后(纽约相比更甚),觉得LA已经很干净了,但SD更是干净美丽。由于很临时的决定到的SD,住在市中心的一家还算有点历史的hostel,而没计划的行程就是直接问hostel的工作人员哪里好玩哪里值得去。
到达当天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之前有朋友到过sunset cliff,所以觉得必须去一趟,不能错过美丽的落日,虽然几乎整个行程天天都在看太平洋的落日,但每一天都是不同的,哪怕前一分钟和后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不去sunset cliff。
海边就是风大,虽然已经是加州的最南端了,但深冬的SD海边还是挺冷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入夜,赶紧回去hostel洗个热水澡,路上买了杯hot matcha latte,温暖了一个晚上。
加州行程的倒数第二天,游览了著名的SD老城,已经是历史遗址公园了,西班牙式的建筑很有特色,下午就搭了有轨电车去到最南边的边境,特意探访了一下当时热议的边境修墙的实况,而事实是,那个出入境本身就是有墙的,每天往返边境的人很多,因为有很多在SD或加州工作的墨西哥人。当天正好是个周五,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从美国开车出境到墨西哥的车流拥堵严重,很多美国人去墨西哥度周末,或是墨西哥人周末回家。

































回纽约的飞机是晚上九点半的,所以最后一天有一整个白天的时间可以在SD玩耍。去了Balboa Park,太喜欢了,那一片好多博物馆植物园艺术馆,因为时间不够,基本都在外面走了走,只参观几个免费的博物馆和植物园。当天早上还是阴雨的天到午后就放晴了,整个天空都如水洗后的清透蓝色,一些可爱的云朵,觉得SD是个好地方,适合生活的城市。不过我一个在SD上了四年大学的朋友觉得SD太无聊了,每天都是大太阳,所以本科毕业后就到了纽约上学,她喜欢纽约的四季分明,虽然我觉得纽约的冬天真的有点冷。
那天下午时间还剩一些,就去了海边的中途岛博物馆,但到的时候博物馆已经临近闭关了,就只是在外面走了走,看了看航母还有著名的Statue "Embracing Peace",给我此次一个人的加州行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平安的在第二天早上六点,回到了我纽约的小窝,睡了一个长长的觉。
加州的梦实现了,又继续梦着,或许关于另一个季节,一个夏日的加州。
© 本文版权归 不ugly的Bett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World Traveller & Life Explorer la vie est ailleurs & eudaimonia 我...
不ugly的Bett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魔幻南美(1)--秘鲁利马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65篇内容 · 9.5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97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51篇内容 · 5.1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294篇内容 · 22.1万次浏览
- 我的快乐初秋观鸟记26篇内容 · 9557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93.1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38.7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82篇内容 · 40.9万次浏览
写的太好了,照片也很好看。多谢分享~
跟着学校的项目有幸去过SF和LA,从此除了纽约也爱上了西海岸,看了你的游记感受又漾上心头
一个妹子 敢一个人跑这么远
我也好喜欢SFO包容度高,对华人也很友好。非常的喜欢
太佩服你了,驾驶经验不那么丰富还勇敢尝试自驾,结局也很圆满
太棒了!我有一次从San Diego开车去SF, 还有一次从西雅图开车到SF。太平洋公路太美了……
太棒了!我有一次从San Diego开车去SF, 还有一次从西雅图开车到SF。太平洋公路太美了……
太棒了!我有一次从San Diego开车去SF, 还有一次从西雅图开车到SF。太平洋公路太美了……
男友今年因为换工作 需要从新泽西搬家到加州 我有幸和他一起参与了一场从美东到美西的自驾旅行 先去芝加哥打卡了66号公路起点 然后一路向西到达地处LA的66号公路终点 最后沿着一号公路到了湾区 历时一周半 沿途的风景真的超美 也算看到将近美国三分之一的自然景观了 终身难忘的一次旅行 哪怕未来和男朋友分了手 也很值 哈哈哈哈哈
你的图拍的好美 而且很真 和眼睛里实际看到的内容几乎无差别
图片很棒,谢谢分享
今年要去哪了
「内容不可见」
三藩也是超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