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时候,不妨读一读《堂吉诃德》| 赠书
01
2008年圣诞节前两周,我忽然被告知说我要动紧急手术,而且,紧急到没有时间让我收拾住院所需的东西。我就这样躺在陈设简单的急诊室,又别扭,又紧张,手边除了那天早上正在读的书,没有别的。
那是塞斯•诺 特博姆1写的怡人小说《荷兰群山》,在接下来的几小时内,就被我读完了。
之后,一连十四天都要待在医院养病;没有东西可读,对我可是天大的折磨, 受不了。所以,当我那另一半提议从家里的书房挑几本书带给我,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也很感激。
只是,该挑哪几本好呢? 《传道书》的作者,还有皮特・西格匕都告诉过我们:万事万物各有其时。同理,我不妨再加一句,天下之书一样各有其时。不过,但凡爱书之人,应该都知道不是随便哪一本书都适合在随便哪里读的。
爱书人都知道有的书要在云雨之后读,有的要在机场的候机楼读,有的要在早餐时读,有的要在浴室里读,有的要在待家里睡不着的黑夜读,有的要在住院睡不着的白昼读。没有谁一连爱书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一说得清楚为什么有的时候就是该读哪一本书才好,其他就不太行。
不知为何,就像人一样,时机和书的关系就是有的投契,有的犯冲。
人生走到某一当口,我们挑来作伴的书为什么是这一本,而不是那一本呢?
王尔德在雷丁监狱开出的书单,有斯蒂文森的《金银岛》和一本法语- 意大利语会话入门书。
亚历山大大帝四处远征,行囊里有荷马的《伊利亚特》。
杀害约翰•列侬的凶手预谋行凶的时候,认为随身带着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相当适合。
而航天员进行太空探险,会带雷•布拉德伯里 的《火星编年史》呢,还是觉得纪德写的《地粮》反而更好?
02
那我呢?在我流落医院斗室期间,我认为哪几本书最适合与我为伴?
我虽然认为虚拟图书馆有其明显可见的大用,但我自己不用亚述泥版在现代的化身一电子书,也不用小人国的iPods,更不用怀古风的掌上型游戏机。我的看法和雷•布拉德伯里的说法一样:“因特网是玩物丧志的玩意。”
我习惯的是书页的空间、纸、墨的“血肉之躯”。
所以,我在心里盘点了一下家里堆在床头的书:
新出版的小说,不要(风险太大,因 为尚未通过考验);
传记,不要(在我这状况下会太挤:已经吊了一堆点 滴*再让闲杂人等进我的病房,会很讨厌);
科学随笔、侦探小说,不要(太花脑筋了,虽然那一阵子我对达尔文主义复兴的热潮兴趣颇大,也在重读犯罪小说经典,但觉得看别人详细描述自私基因和犯罪心理,可不是治病的良方)。
我倒是盘算过要拿克尔凯郭尔的《致死的疾病》来吓一吓护士小姐一还是不要吧!
我需要的不过是相当于“安慰餐”的书:以前就很爱读,可以轻松地多次重读,可以只为得到乐趣而读,同时又能点亮心中的明灯,维持大脑灵活运转。
所以,我便要我那另一半为我带上下两册的《堂吉诃德》。
03
我发觉《堂吉诃德》正是忍受痛苦的完美典范。
枯等别人来在我身上又戳、又扎、又下药的时候,随手翻开《堂吉诃德》,不管哪一页,都找得到那位博学的西班牙老兵,以亲切的嗓音安慰我,要我放心,不管什么事,最后都会转危为安。
由于从少年时我便不断回头重读《堂吉诃德》,所以,我知道《堂吉诃德》曲折离奇的情节不会绊倒我。也由于《堂吉诃德》单单是看情节想象之妙,单单是看故事如何推进,便趣味无穷,不用去钻研、分析其中的谜团和离题的枝节, 因而可以安心随叙事的流动漂移,追随高贵的骑士和他忠心的仆从桑丘而去。
我高中第一次读《堂吉诃德》,多年来, 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在不同心境里,我又多次重读。
年轻时浪游欧洲,读起《堂吉诃德》,1968年“五月风暴”的回音便看似在宣告巨变即将孕生新局,虽尚未得以名状,但像是正直骑士所寻求的理想的侠义世界。
后来蛰居南太平洋,靠微薄的收入撑起一家子的生计,身在陌生的波利尼西亚文化环境, 读起《堂吉诃德》,不禁略有一点怒由心生,像是一贫如洗的骑士厕身贵族群中。
等再到了加拿大,读起《堂吉诃德》,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繁茂国度,在我眼中便有堂吉诃德狂想的风情和气韵。
读《堂吉诃德》的种种况味,不止于此中数端,在这节骨眼上,我又可以再加上另一部透着药味的《堂吉诃德》,既疗伤止痛,也慰藉心灵。
这一部又一部的《堂吉诃德》,当然没有一部在一般的图书馆内找得到。仅此唯一的馆藏,只在我记忆日衰的脑中图书馆里。
04
《堂吉诃德》第一部第三十二章,客栈老板为筋疲力尽的英勇侠客安排铺位过夜休息,还和神父争辩骑士小说的好处,说他不懂这样的书怎么会害人失心疯。
店主道:“我不懂怎么会有这种事。老实说,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种书更有趣的了。收获的季节,逢到节日,收割的人都聚在我这里;我们中间总有个把识字的,就拿一本来读,我们三十多人都围着他,听得津津有味,简直都返老还童了。”
客栈老板爱听打仗的情节,镇上的一名妓女爱听浪漫的求爱故事,客栈老板的女儿最爱听骑士因为心上人不在身边而相思叹气。
每个听者(也就是每一位读者),都将文句套进自己的经验或是向往之中,等于是将故事据为己有。这故事在厉行思想检查的神父心中,是害得堂吉诃德这样的读者鬼迷心窍的祸首,但在堂吉诃德本人心中,却是提供了在真实世界行侠仗义的光荣典型。
一份文本,多重解读;说一则故事,听出一架子的书; 每翻过一页,我们饥火中烧的图书馆便多吞下一本书。即使未必一本本都是白纸黑字,有的仅仅存乎一心,也一样是我的快乐体验。
我对我的《堂吉诃德》感激不尽。住院两周,上下两册始终在我床边守候。
我需要解闷时,它们便对我讲话,逗我开心;不然就静静地等在我的床边,凝神伺候。它们从来不会不耐烦,也不会唠叨说教,或是颐指气使。
两册《堂吉诃德》的对话起自好几世代之前(那时还没有我),它们对时间仿佛无动于衷,仿佛笃定眼下这一刻也会过去,它们这位读者的不适、焦躁会过去, 而且笃定这位读者的书架只会保留他记得的书页以之自况,以之描述切身幽暗的心灵角落、无法自剖的角落。
*以上内容选自《理想的读者》一书,有删节。
福利时间:
关注豆瓣·書,并转发本条日记,我们将选出5位用户, 每人赠送《理想的读者》1本 。
开奖时间:9月30日(下周一)。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28.4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38篇内容 · 4.9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833篇内容 · 833.4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22篇内容 · 5.4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59篇内容 · 583.1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08篇内容 · 216.1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94.5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89篇内容 · 76.8万次浏览
我還以為送堂吉訶德…
还以为送 堂吉诃德
我也以为送堂吉诃德
我只想知道获赠名单怎么选出来的,千年陪转发
我也以为送堂吉诃德…… 哈哈哈哈 不过话说回来,阅读确实可以扩展生命。之前情绪很差很差的时候,阅读陪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看到生活的不同维度,生命的别样颜色。 活着,还是很好的~
求中奖(* ̄︶ ̄)
刚做完手术的人慎读堂吉诃德,能把刀口笑破
悖论?我在因特网上看你文章是玩物丧志?
求中奖(* ̄︶ ̄)
云雨之后读书?推荐基本我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