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0815)
在外婚的规则下,两个习惯已坚固、兴趣已决定、嗜好已养成的成年男女,在婚姻契约之下,要经营共同生活,相互间的调适自易成为严重的问题。
夫妇一方面是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一方面又是共同经营一件极重要又极基本的社会事业。
夫妇之间能否相处,在我看来,是决定于两方面;他们以往的历史里是否具有相互能了解的底子,和他们既已共同生活是否有相互熔合的意愿。前者是要靠社会的安排,后者是要靠两人的爱好。——“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
婚姻的意义就在建立这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夫妇不只是男女间的两性关系,而且是共同向儿女负责的合作关系。在这个婚姻的契约中同时缔结了两种相联的社会关系——夫妇和亲子。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短缺的。
在外婚的规律之下,社会把生活历史相异,身世不同的男女结合成为夫妇;虽则我们已见社会用了各种方法,使结合的男女在过去经验上相差不致太远,可是过去的历史是无法修改的。
在我看来,主张婚姻方式曾经有过种种变化是有根据的。我同意婚姻方式是人类历史的产物,一切社会制度的形式是手段,手段必须依着处境而变动。(笔者注:婚姻就是人为确立的双系抚育的手段。)
婚姻是个人间的契约,不是集合性的契约,非但一男一女的结合是正常的及最普通的婚姻方式,即是有多男一女或是多女一男的结合,也没有脱离这个别性契约的基础。……换一句话说,生育制度的基本结构是父母子的三角,而这三角是现在可以观察到的人类社会普遍的基本结构。——“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社会联系的实质是行为和感情,行为上相互倚赖的程度和感情上痛痒相关的深浅,决定了我们社会联系的亲疏。
在我们自己社会中,一个多年在外的父亲,虽则经济上和社会上一样向他子女负责,但是没有接触的机会,回来时不免“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在一个合作的经济单位中,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维持团体完整的必要条件。在以亲属作基础的团体里,两代之间还可以用权力来维持不太平等的关系,同代之间则比较困难了。这是兄弟间各自成家的一个原因。
扩大基本生活团体的力量是从另一方面发生的。在没有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中国农村中,那些因死亡或其他原因引起家庭破裂的剩余分子,不容易经营独立的生活,因之不得不并入其他团体,倚赖完整的家庭谋取生活。——“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
人类创制这家庭的基本结构,目的是在解决孩子的抚育问题,使每个孩子能靠着这个社会结构长大,成为可以在社会中生活的分子。……社会习惯的养成是抚育作用的主要事务。我们要把一个生物的人转变成一个社会的分子,这个转变的初步工作就在家庭里。
权力是社会控制个人的力量,它发生在人类本性和机体生活的不相谋合处,生物和社会的矛盾场合下。权力的来源固然是社会的,但是社会不能直接来约束人,它还得藉着人来表现。……在一个抚育是父母的责任的社会中,父母就得代表社会来征服孩子不合于社会的本性,因之生物和社会的冲突一化而为施教者和被叫者之间的冲突,再化而为亲子间的冲突。这是我认为家庭三角里亲子间第一个可能发生摩擦的根源。(笔者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一个家庭里的核心关系,并且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本质就是父母对子女教化的权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和微妙,共同构成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或者其反面。)
抚育作用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孩子生理上的需要,一部分是给孩子社会上的需要。……社会习惯的养成时常要改变孩子本性的行为,这是会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甚至是仇恨的敌意。……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个人和社会的冲突,很可以变成亲方和孩子的对立。
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方法就是父母的分工:由父母分别担任社会性和生理的抚育工作。最普通的分工方式是严父慈母的安排。
无论父亲做得怎样尽责,他在父权社会中,决不能面面周到,同时做子女的信托者和管教者。
舅权的普遍,虽则在程度上有差别,指明了以父母来包办子女抚育作用的弱点。母系社会中,父亲一旦豁免了做严父的角色,家庭团体更不易成为抚育上的自足结构了,因为母亲和子女在生理上的联系比父亲更不配作这件工作。于是母舅的出面也成了最可能的解决办法了。(笔者注:在农村母舅如父是常态;在城镇里则比较少见,但是子女和母舅的关系一般比其他的亲戚关系要更亲密一些倒是真的。)——“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
我们若肯仔细的分析自己烦恼的原因,时常会发现在我们心中有着两个自我在纠缠:一个是理想的自我,一个是现实的自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在于他是生活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度时间中。
社会用各种方法使父母对于子女在心理上认为是一体,更使他们觉得子女的成就比自己更重要。能做到这程度,社会才放心把新成员的长成交给孩子的父母去照顾。把理想自我交卸给子女,一方面不失为解决个人内心矛盾的出路,一方面也正合抚育作用的需要。可是这一转渡却又种下了亲子间冲突的因素了。
亲子的联系最终目的其实是在解决生物断隔和社会绵续的矛盾。一旦做父母的认真的把孩子的前途看成了自己的事业,这个矛盾也就消失了。可是社会绵续却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延长,而是一个变迁的历程,因之,亲子关系的困难又加深了一层。——“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
王阿朗的故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65.1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88篇内容 · 28.5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1篇内容 · 25.4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54篇内容 · 889.4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44篇内容 · 41.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37.2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5篇内容 · 229.6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839篇内容 · 149.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