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作(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历史是个千面郎君,但他总有素面朝天的一天——历史终有不变之义。曾经有人感叹“五百年来谁著史”,且不说因着著史者不同有着正史、稗官野史等充斥其间,互相龃龉,就是个人对同样材料的解读也染上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品藻人才,诛论得失更是更有所见。所以历史本身的多变,对于历史人性的解读,在这种双重错乱的表象下,人能否看到历史正义所在?
循着历史的表达我看到太多的陈述,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大约春秋之义,寓褒贬,别善恶以此“正名“。墨子言必有仪,设以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然而简言之,不过鉴古察今,中推人事。非本为“非命”所做,亦可以为立言之本。至于魏晋清谈,多隐逸之士,虽不得已而为之,然士不可以不弘毅,虽乱世犹应振臂一呼。齐梁绮靡,多吟咏风流,流连哀思,浸淫辞藻末流。至于隋有明士直言“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为文尽是空疏无物;有唐一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又有欲“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遂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宋苏东坡“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清一代,刀笔无觅,浮白载笔,仅成孤愤,遂溺朴学,至于近代思潮跌现,西学涌进,又有新儒家,中西交会。萧萧古意,悠悠情怀,我读出了历史的忧患感,古人行文,或谈学问,语兴衰,言性命,皆有感而作,有渉而发。推起本意,“思以其道以易天下”或许差可相拟。可是世人每每不知此意,即是当年新文化运动面临着救亡图存之境时,文化界也不是满是痛斥时弊之声,鸳鸯蝴蝶派仍是主流。更遑论今日,满是小资情调,哗众取宠之作,娱乐大众,戏谑小民。曾经救亡压倒了启蒙,而今太平之世,却不知继承前志,中西交会,历经百年,终需一场启蒙。而启蒙的先声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的学术引进。 历史之志,我辈之业,所以写作,欲尽绵薄之力。
一下几段豆瓣和谐……
循着历史的表达我看到太多的陈述,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大约春秋之义,寓褒贬,别善恶以此“正名“。墨子言必有仪,设以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然而简言之,不过鉴古察今,中推人事。非本为“非命”所做,亦可以为立言之本。至于魏晋清谈,多隐逸之士,虽不得已而为之,然士不可以不弘毅,虽乱世犹应振臂一呼。齐梁绮靡,多吟咏风流,流连哀思,浸淫辞藻末流。至于隋有明士直言“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为文尽是空疏无物;有唐一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又有欲“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遂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宋苏东坡“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清一代,刀笔无觅,浮白载笔,仅成孤愤,遂溺朴学,至于近代思潮跌现,西学涌进,又有新儒家,中西交会。萧萧古意,悠悠情怀,我读出了历史的忧患感,古人行文,或谈学问,语兴衰,言性命,皆有感而作,有渉而发。推起本意,“思以其道以易天下”或许差可相拟。可是世人每每不知此意,即是当年新文化运动面临着救亡图存之境时,文化界也不是满是痛斥时弊之声,鸳鸯蝴蝶派仍是主流。更遑论今日,满是小资情调,哗众取宠之作,娱乐大众,戏谑小民。曾经救亡压倒了启蒙,而今太平之世,却不知继承前志,中西交会,历经百年,终需一场启蒙。而启蒙的先声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的学术引进。 历史之志,我辈之业,所以写作,欲尽绵薄之力。
一下几段豆瓣和谐……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890.6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715篇内容 · 800.6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82篇内容 · 71.9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551篇内容 · 558.6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68.7万次浏览
- 无意间闯进了陌生人的人生51篇内容 · 50.6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770篇内容 · 144.5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71篇内容 · 200.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