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开封城内人口考

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 两桥无日绝江船,十里笙歌邑屋连。
北宋东京城,这座被誉为世界古代史上最繁华的大都市,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美之章。那么,它究竟承载了多少人口呢?
按《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的描述,北宋开封城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城及其附近郊区所在地,分内外三重,即外城、里城和宫城。外城是利用后周都城外城加以展筑,由原来的周长48里233步展至50里165步。按正方形计算,面积27.37平方千米。南三门,北四门,西三门,东二门,共计12个城门。外城亦名国城,城壕曰护龙河。里城即今开封城的前身,明代包砌青砖以后才形成今天的开封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唐建中初,节度使少勉筑,皇朝曰阙城。”面积4.49平方千米,南北各三门,东两各二门,共计10门。宫城亦名皇城、大内,周回五里,位于里城北部中央,接近正方形,面积仅0.26平方千米。

984年,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总人口估计20万左右。 1074年,北宋熙宁七年,城区人口估计54万左右。 1102年,北宋崇宁元年,城区人口估计83万左右。

宋代户籍统计分主户和客户,主户可看做自耕农,而客户就是流动人口而受雇于主户为主户耕田的人群。宋朝的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繁荣的,所以流动人口也应该是最多的。《三朝北盟汇编·卷一》与《邵氏闻见前录·卷六》记载,太宗时,宰相赵普出镇邓州,曾说“验彼人家,三分内二分是客。”《直讲李先生文集·卷28·寄上孙安抚书》记载:仁宗时,李觏说:“今之浮客,佃人之田、居人之地者,盖多于主户。”《皇朝文鉴·卷一》记载,北宋中叶,即有“主户益耗,客户日益多”之说。吕南公《与张户曹论处置保甲书》:“(神宗时)大约今之居民,客户多而主户少。”《历代名臣奏议·卷106》哲宗时的吕陶说:“天下自耕而食,为天子之农者十无二三,耕而食于富人而为之农者,盖七八矣。”《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所列主户客户数值比例看,主客户比值在7:3~6:4之间。可以看出,未被官府统计的客户,几近被统计客户的2倍。那么真实户数,(7+3+3*2)/(7+3)=1.6,就应该是1.6倍于如今户数。今存宋代的主、客户统计资料,其实是省略了主户和客户中各自包括的乡村户和坊郭户分数。而《宋史·地理志》等户口统计资料,则连主户和客户的分类统计也予以省略。《宋书·地理志一》载:“崇宁户261117,口442940。县十六。”这是不算女口的。此外,京官与候补官员按4万计,宫中人口按10万计,僧侣道士2万计,其他各色人口1万计。 下面我们来探讨下驻扎开封城的禁军有多少?北宋禁军数量相当庞大,而几乎有一半禁军用来捍卫无险可守的京师。太宗时全国兵力37.8万人,其中驻守京城的禁军为19.4万人;英宗时全国禁军66.3万;仁宗时全国禁军82.6万人。《北宋国防战略对禁军战斗力的影响》按《宋史·兵制》的记载,指出:“仅以仁宗时为例,当时全国禁军共有1297个指挥,而其中最精锐的684个指挥便驻守于开封附近。”但每指挥兵力规定是500人,实际上却往往少于此数。根据《长编·卷77,卷99》记载,真宗时的规定,捧日军与龙卫军每指挥仅有300人或250人。而仁宗时,从《包拯集·卷8·请移冀博深三州兵马》其中的“冀州那移马军十指挥”各指挥的兵力可知:“骁锐第三指挥三百五十八人,云翼第八指挥四百四十九人,第十一指挥四百七十三人,第十三指挥四百七十一人,第十四指挥四百六十二人,第二十一指挥四百七十人,万捷第一指挥四百三十九人”,万捷第七指挥三百七十五人,骁捷第三指挥四百二十五人,第五指挥四百五十人。宋神宗时,从《长编·卷247》也可得知:“步军司虎翼右第二军第三指挥人员三百四十六人”……看来都没满员啊,吃空饷?保守点,按八成满员率估计,则驻扎在开封府的禁军大概为684*0.05*0.8=27.36万。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略微探讨研究宋朝人口的一个焦点:宋朝户口比例系数(口/户)。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1083年,全国有户17221713,口3300万。《宋书·地理志一》,全国有户20882258,口4876万。这些口都没计算女口。如果按照男女比例1:1计算,两个户口系数,分别为1:3.83与1:4.67。程民生老师的《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所说:男女比例理应大致持平。但史料中宋代户均二口或二丁左右的记载,不是实际情况,确切地说不是一个同居同财的血缘家庭的真实情况。宋代每个家庭约有子女5人,一个三代同堂的标准家庭约9人,加上一定数量的小家庭和鳏寡孤独,社会平均家庭人口约7人。其中, 北方户均人口稍多,约9人;南方户均人口稍少,约6人。但是本文只需要宋朝大城市的人口情况,而非全国平均人口情况。小女子认为在农村的家庭规模,应该略微大于在首都的家庭规模。在参考了《长编卷·卷21,卷22》和一些宋人笔记等北方人口资料以及南宋时期江南的一些地方志后,小女子反复计算,估测结果如下:北宋时期北方户均6.8人,南宋时期南方户均4.4人。 以两宋时期汴京人口占开封府总人口的1/4计,这么算来,1102年开封城区的常住人口,计算如下:44.3*1.6*2/4+4*6.8+10+2+1+27.36/4=82.5万。大多数学者估计百万,比如《再论北宋定都开封——兼与宋长安和洛阳之比较》:“北宋定都开封长达168年之久,人口逾百万,是当时世界东方的大都市。”也有当代学者估计130万人口,这未免有些夸大了。而1074年“开封府熙宁户16万”,为1102年的61.5%。驻军数量相差不大。神宗时的开封城的总人口也可以大致算出:(44.3*1.6*2/4+4*6.8+10+2+1)*0.615+27.36/4=53.4。

1152年,金天德四年,城区人口估计在19.4万。 1208年,金泰和八年,城区人口估计在139万。 《金史·地理志中》载:“开封府,上。天德四年,户235890。泰和末,户1746210。县十五、镇十五。开封(东附郭。有古通津、临蔡关、汴河。)镇一(延嘉。)祥符(西附郭。有岳台、浚水、沙台、崇台、夷门山、蔡河、金水河、广济河、寒泉河。)镇三(陈桥、八角、郭桥。)”按《金史·食货志》上记载的户口比例系数1:6.58与1:6.36,以金朝开封人口占开封府总人口的1/8计,1152年为19.4万。此时金军制混乱,并没多少军队常驻开封城里,所以可以忽略。1208年为138.8万。《金史·卷17·哀宗纪》“(1232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短短50天的大瘟疫,就能病死90多万人,令人恐惧万分!那当时汴京城中的人口总数又有多少呢?按照吴松弟在《中国人口史》的分析,大疫之后的次年,汴京降于蒙古时,城内还有147万口。战争之前,汴京人口当在250万左右。汴京城的这一人口规模是战争的产物,而非常态。这是因为,汴京围城之前,在蒙古骑兵的压迫下,金朝境内的居民开始南迁。金宣宗担心 南渡的军户可能会不忠于朝廷,下令将他们的家属尽数迁入汴京。贞佑五年(1217年),蒙古军队开始渡过黄河。宣宗下诏附近人民携带粮食迁入城内。汴京城市人口因此而大增。到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正月,蒙古军队兵临城下,又有大约50万名军人和家属迁入城内。由此可见,汴京城市人口之众多实为战争中人口迁移的产物。我个人的看法,吴老师估计的数据,过于庞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金朝鼎盛人口也许是在1208年,但开封人口的鼎盛,却应该是在瘟疫前夕,宣宗南迁(1214年)后,蒙古三路灭金,把许多百姓和军队都赶入了开封。这个时候开封人口肯定是过了120万的。 1312年,元皇庆元年,《新元史·地理志二》载:“汴梁路户30018,口184367。(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十七、州五。州领二十一县。”按开封人口占汴梁路总人口的1/9计,只有2万人。比起金朝,人口减少得太快了,除开人为,也有自然原因。我们可以从史书中找到一些端倪。例如开封的属县封丘,《元史·地理志二》如此描述:“金大定中,河水湮没,迁治新城。元初,新城又为河水所坏,乃因故城遗址,稍加完葺而迁治焉。”元朝的黄河,在开封附近的确有过数次大的泛滥。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中华国宝《清明上河图》的盛世开封!





参考资料: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马正林)】 【《宋史·地理志一》】 【《宋史·卷187·兵制》】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朝北盟汇编·卷一》】 【《邵氏闻见前录·卷6》】 【《直讲李先生文集·卷28·寄上孙安抚书》】 【《皇朝文鉴·卷一》】 【《与张户曹论处置保甲书》(吕南公)】 【《历代名臣奏议·卷106》】 【《册府元龟》】 【《长编·卷21,卷22,卷77,卷99,卷247》】 【《包拯集·卷8·请移冀博深三州兵马》】 【《新安志·卷1·户口》】 【《弘治徽州府志·卷2》】 【《至顺镇江志·卷3·户口》】 【《宋会要·食货·卷58》】 【《宋朝户口分类制度略论》(王曾瑜)】 【《宋朝兵制初探》》(王曾瑜)】 【《北宋国防战略对禁军战斗力的影响》(单浩良)】 【《再论北宋定都开封——兼与宋长安和洛阳之比较》(李合群)】 【《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程民生)】 【《宋朝人口再估,突破2亿》(一箭清风)】 【《金史·地理志中》】 【《金史·食货志》】 【《金史·卷17·哀宗纪》】 【《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曹树基、李玉尚)】 【《中国人口史》(吴松弟)】 【《元史·地理志二》】 【《新元史·地理志二》】
你这是科普短片吗🤣
原创作品,如需引用数据,请注明出处!
现在做model要求都这么高了,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佩服!
「内容不可见」
你好棒,点赞。谁说智慧和颜值不能并存
爱了,最近超迷宋史,正在写一本宋代的玄幻小说,而且公司还接了开封大相国寺旧改的项目
开讲了
是根据东京梦华录制作的吗,能详细介绍一下杀猪巷吗
史地所所友吗
我不信那些引用史料你都看过,你所做到的工作只是把开头的《中国城市地理》看完了吧
很用心的务实型科普文,必须点赞! 作者好象城外(可能主要是各大城门外的区域)的人口没考虑,他们直接依托于城市,从事服务于城市的生业,这其实类似于今天的城市边缘,理应作为城区人口或称之为城镇人口。
嗯,没注意你定义的是“城内人口”,习惯性理解为城市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