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未停止发生,它只是在等待被讲述
根本昌夫说:“试着写小说,就能从过去的某一时刻重新活一次。”写作在如今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几乎人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写作。微信朋友圈对日常的记录,微博上对社会事件的讨论……媒介的发展使得写作更轻易。
“经典写作课”系列是99读书人推出的一套写作类丛书。人们或许怀抱着写得更好的愿望去阅读探讨写作技法的书。写得更好是什么意思呢?除了文字方面一些关于美感的共识,或许还有观察、思考的方式,记忆的方式。粗略地总结一下,经典写作系列包含:
作家如何从其他作家身上汲取养分?
出版编辑推出的写作指南是什么样的?
无名之辈如何一步步成为作家?
如何用九十九种风格写同一个故事?
作家怎么把灵感付诸文字?
……
希望这套书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留言分享近期生活中的小故事。骆以军说:“故事从未停止发生,它只是在等待被讲述。”我们会在留言读者中选取一位,随机赠书一本。幸运读者信息将在本周五公布。
1、作家如何学习作家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常常以某种谦卑让我吃惊”,《少年》中的少年这样谈到他的父亲,当他试图弄明白他父亲和他母亲之间可能有过的关系,以及他们爱情的性质时,他想起了他父亲的一句话:“她出于谦卑而嫁给了我。”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法〕安德烈·纪德 著
余中先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纪德视陀氏为天才的小说家,而且是“所有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他对陀氏的解读带有浓重的法国阅读经验,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这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珍贵文献。
2、编辑如何谈写作
“日本文坛伯乐”根本昌夫为小说新手诚意献上的写作指南
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就够了。对于这个课题慢慢地、慢慢地,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得出答案,还是慢慢地写作,这就是小说家。

《小说教室》
〔日〕根本昌夫 著
陈佩君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小说教室》是日本资深编辑根本昌夫的写作主题散文集,首版于2013年,因作者指导学生获芥川文学奖而受到关注,于2018年再版。
在本书中,根本昌夫基于自己在知名文学杂志的从业经验,回顾日本文学名家写作之路,将他关于小说写作的心得娓娓道来。小说的本质是什么?小说写作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好小说是什么样的?人们为何而写小说?内容涵盖对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村上春树等作品的独到解析,以及与角田光代的写作对谈,是一本深入浅出、侧重实践性的小说写作入门书。
3、创作生涯回忆
全球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如何一步步成为作家
我最早的记忆是想象自己是其他人——事实上我想象自己是零铃兄弟马戏团里的迷你大力士。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美〕斯蒂芬·金 著
张坤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斯蒂芬·金这位畅销作家的小说课。这本极佳的非虚构作品,完整体现了金的创作观点和方法。金的写作建议基于自己真实的写作和生活经历:跌宕的童年,初为作家的岁月,成名后与酒精的斗争,1999年险些命丧车祸——正是这次车祸让他发现了写作对他本人的意义:“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本书行文生动、幽默,还带着点自嘲,献给粉丝、作家和热爱好故事的人,将给所有读过的人带来乐趣。
4、第一次写作的经验
无名作家的肖像
每当置换掉平庸句子中的一个词,灵感就蜂拥而至,源源不断。当我完成一页文字,而且这页文字拥有我喜欢的节奏和音乐感的时候,我就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像一个梦游者一样穿行在城市中。

《穿睡衣的作家》
〔加〕达尼·拉费里埃 著
要颖娟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穿睡衣的作家》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加拿大移民作家达尼·拉费里埃的一部散文集。全书糅合了杂文式的思考与小说式的趣闻轶事,章节之间暗藏联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风趣幽默的无名作家肖像:“无名作家,正如人们说的‘无名战士’,穿着睡衣。”
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子,讲述了作者写作第一部小说时的经历。第二部分是一份内涵丰富的新手写作指南,涉及故事开篇、观点表达、景物描写、自我批评、童年叙事等一百多个话题。通过这份指南,作者与读者分享了他私人的阅读体验和文学喜好,影响他写作生涯的不仅有荷马、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这类文学巨匠,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名字……
5、风格
如何用九十九种不同的叙述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
一方面,与瓦雷里、布勒东一样,格诺从开始就不能赞同“侯爵夫人五点钟出门”的小说模式。但另一方面,迷恋于文学各种可能性的他却并不把消灭“侯爵夫人五点钟出门”——实际上也消灭不了——的小说样式当作当代小说家或者诗人的宗旨。

《风格练习》
〔法〕雷蒙·格诺 著
袁筱一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风格练习》是法国作家雷蒙·格诺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947年,1963年由伽利玛出版社再版时作了修改。这本书以九十九种不同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公共汽车上,有个年轻男子,衣着外貌有些乖张,与人发生争执,但很快就离开原地抢了个空座;之后不久,他又出现在圣拉萨尔火车站,与另一年轻人在一起,两人在讨论外套上衣扣的事情。
1949年,《风格练习》首次被改编成戏剧,在圣日耳曼德普雷的红玫瑰酒馆上演。1954年被改编成歌曲,在布鲁塞尔的口袋剧场演出。1980年再次被改编成戏剧,在蒙帕纳斯剧院演出,并在法国电视三台播放。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的改编剧目每年都上演,还产生了各种语言的变体和滑稽模仿,在文学杂志和互联网上流传。
这本书已出版三十五种语言版本;其中,意大利语译本由著名作家翁贝托·埃科翻译。
6、灵感
文学大师是如何将灵感付诸文字
二十年后,这个回忆激发出一幅画面。一个胆子很大的女孩在被赶出来后,爬上大树从窗户偷窥里面的丧礼,而她的兄弟就在下面抬头盯着她“沾着泥土的脏内裤”。福克纳决定以这个场景写一个短篇小说。他原本以为自己只会写十页,但写着写着,故事完全超出他的预期。

《与达洛维夫人共舞:文学名著背后的灵感故事》
〔美〕赛莉娅·布卢·约翰逊 著
李玉兰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几乎每一位作家都体验过等待灵感到来的痛苦,有时候,即便日夜在书桌前埋头苦等,也不见一丝灵光闪现。但有时候,在黑暗的尽头会迸发出巨大的闪光,那可能是一个想法、一段记忆、一幅影像、一行文字……无论灵感以何种形式闪现,都足以驱策作家提笔写作,而这灵感可能像电光火石,点燃出一本旷世巨著。
《与达洛维夫人共舞》讲述了五十部文学经典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灵感来源,包括《安娜·卡列尼娜》《百年孤独》《老人与海》《喧哗与骚动》《简爱》《魔戒》《夏洛的网》《钟形罩》等。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八十天环游地球》的灵感,竟然来自一则旅行社的广告;《绿野仙踪》的神秘国度叫奥兹(Oz),是因为作者看见抽屉上的字母分类O-Z;弗吉尼亚·伍尔芙笔下的“达洛维夫人”现实中确有其人……这些经过缜密调查的灵感故事,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伟大作家是如何发现和抓住灵感,也有助于我们在找寻灵感的路上觅得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