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月薪3000与30000的区别,是X型文案和Y型文案!

90%以上的运营,在职业生涯中,都会或多或少写过文案;但只有少数人,掌握成功的套路。
以下用案例,展示这些套路。先模仿,后创新,少走弯路。
第1个案例,来自李叫兽讲的X型、Y型文案和AB点理论
第一部分:X型文案和Y型文案的区别
在互联网公司有两种文案人,一种是写X型文案的人,另一种是写Y型文案的人。
他们的文案,写法如下:

X型文案,如左边:文字华丽,把本来平时无华的表达写得更加有修辞、高级。比如把“音质好”这个简单的表达写成“声声震撼,激发梦想”。
他们更像语言学家、修辞学家,日常工作就是想创意、查词典和构思修辞,用华丽的表达来描述产品。
Y型文案,则如右边:更倾向绘出用户心中的情景,但它们往往充满画面感、语言简单、直指利益。
写Y型文案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用户想的是什么,并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来影响用户的感受。
第二部分:企业更愿意要Y型文案
如:
为了让用户直观感受到“体重秤的精准”,小米的文案是“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确”。

另一个经典文案——为了让一无所知的用户感受到第一代iPod的轻薄小巧和大容量,乔布斯说:
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

而最容易出现传播奇迹的东西——谣言,都是典型的Y型文案写法:
白醋能让你年轻十岁,信吗?
震惊,辣条竟然是用避孕套做的!
可乐会腐蚀你的骨头!
……
而如果让X型文案人来写,则变成:

这2种文案的差别,正是月薪3000与30000的区别:

第三部分:如何写出Y型文案
原来这么简单!可是为什么很多人仍然不能写出Y型文案呢?
那是因为“视角”的问题,我们的第一直觉其实是 “自我视角”而不是“用户视角”。
比如很多人申请工作时,简历命名为“简历.doc”。这对自己当然是合理的,因为对你来说,文件的区别是“简历”、“PPT”或“报告”。
但这对接受这个简历的HR来说,这却是不合理的——TA收到的所有附件可能都叫简历,对TA来说,不同简历之间的区别应该是:张四、王五……
再比如在某个机构的公众号上,前者是从“自我视角”出发的——“XXX庆典圆满结束”; 后者则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的——“港商自述”。

第四部分:如何做到“用户视角”?
那么怎么克服“自我视角”,而做到“用户视角”呢?这就需要AB点理论:
假设A点是用户看到文案之前的状态,B点是用户看到文案之后的状态,那么文案的目的是为了把用户从A点带到B点。比如下面这些情景:

用户对一个产品的认知往往是这样:先是不了解产品(A点),然后对产品建立了解(文案),最后才产生心动(B点)。
做不到“用户视角”,常是因为把自己的看法当成了A点,忽略了用户的看法。比如恒大冰泉的这个文案:

这个文案想说的是“我们的矿泉水质量好”,那么我们来分析这个文案的AB点。
首先B点非常明确:想让用户买矿泉水。
恒大文案假设的A点是:

但用户真正的A点是什么?我觉得用户真正的A点并不是“想喝好水,不知道哪家水比较好”,而是“没有觉得喝好水是重要的” 。

结语
X型文案人经常错误地假设A点,以感动自己为目的,从而写出了大量的让人费解的“自嗨文案”。
而Y型文案人则是对用户感受的设计,从用户的A点出发的,是视觉化的、直指利益的并且让用户付出简单的行动。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暑期档电影repo174篇内容 · 1.7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239篇内容 · 16.1万次浏览
- 《利剑·玫瑰》追剧笔记129篇内容 · 5.6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38篇内容 · 2760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22.7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57篇内容 · 6.6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28篇内容 · 90.7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711篇内容 · 46.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