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胡适之
文/端木赐香

五十七年前的2月24日——1962年2月24日,我的朋友胡适之,在“中央研究院”第五届院士的欢迎酒会上,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哭得肝肠痛断的,不只胡适的妻子,江冬秀。
小伙伴们都哭了。
世间再无胡适之。

西装虽然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胡适之着中国长袍,儒雅俊逸;着洋人西装,潇洒倜傥。
他引进西方文化,推行白话文;他整理国故,考证古小说。他善待妻子,发明了男版的“三从四德”,他呵护小伙伴,不能为了老人的规则,丧失年轻人的幸福……中西在他那里,几无违和,更不胶杀。


当年,胡适南下去到中国台湾,他的二儿子——小三儿胡思杜没有与他一同南下。
小三儿是名不符实的思杜。杜威老师知道你如此不争气,不会让你思的。
但思杜选择留下,也许还有另外的原因?
这娃儿在国外不好好学习,五门课,四门挂红灯?

胡适说,娃儿你回来吧。
没想到娃儿还跟他爹的好朋友、政府相关大佬,要求返国的公费旅费。胡适知道后大吃一惊,娃儿,返国旅费政府已提前给过咱了,你不能再要第二次。那谁,你帮我把他弄回来。旅费若没给,请中止,若给了,请要回。
娃儿回来后,山东大学历史系要他。胡适知道儿子几斤几两,不能去。人家这是看你老子的面,但你自己得知道,你是老几。
胡适的打算,把儿子弄到北大图书馆,好好再看几年书,做自己的助手,娃儿,等你学成了,咱再出山好不?
结果,大雪封山了。
思杜不跟着爹走,再也没有下得山。

胡适直到死,都不知道,他的小三儿,比他提前五年离开人间世。

胡适提携后进,喜欢有才的小伙伴。随便一个饭局认识一个,回来都在日记里幸奋地记下一笔。日后记着推荐他差事,人尽其能。
他是民间的刘帮。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才俊兮,振吾邦!
他资助朋友,援助穷书生。不知道的,以为他是百万富翁,开着银行哩,或者慷别人的慨哩。

他如此,江冬秀更如此,有些学生去借钱,老师不在家,但发现师母更大气。
连学生都感叹,这种女人没见过,假如师母是留学美国的洋博士,啧,很多事就不可能了。

胡适与冬秀,是互相成全的。他是他的福人,她更是他的福人。
冬秀哭得肝肠寸断,一度昏厥,几欲哭死。
胡适之临终遗产,台币不到五万,美金一百余元,大家商量后事,江冬秀首先要考虑的却是,钱够不够哈。

钱可以不够,但人品太够。
经济的遗产简陋至极,但精神的遗产丰厚至极。

时代,环境,识见,品性……四者缺一不可。
四者凑一桌,才成就胡适之。
随便三缺一,就面目全非了。
所以,世间再无胡适之。
逝者长逝矣,来者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