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减重(5)运动真的能减肥吗?
BBC的纪录片拍的确实很牛掰,而其中的一部纪录片《锻炼的真相》,推出之后就在健身圈引起不小轰动。这部纪录片颠覆了人们对运动的很多“常识”主持人Mike通过亲身参与运动实验的方式揭示了健身中的几个最常遇到的问题:
1、慢跑、快走等低强度运动,能量消耗极低(1小时慢跑只消耗了960大卡,仅比一杯咖啡、一块松饼再加一根香蕉的热量多一点点)
2、看上去瘦的人,他们的内脏脂肪可能更多,健康问题可能比胖子还要严重(笔者在前期文章里曾多次提及这个问题)
3、平时久坐少动,即使定期健身也于事无补。
4、通常运动过后,人会倾向于吃更多的食物。
从这些结论看来,单纯靠运动来减肥还是有点不靠谱啊。
上面的例子和我这几年真实经历非常类似,从事的工作是营销管理,平时上班也是久坐少动,每到周末会踢两场足球,但几年下来,人不但没瘦,反而从120斤飙涨到150斤。

也许看过下面这张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原来靠运动消耗的热量是如此少,更何况,有些人在运动时喜欢喝运动饮料、能量补充饮料、碳酸饮料,你辛苦运动半小时消耗的热量可能还抵不过你喝上300ml饮料的热量高,再加之,所有运动都会让机体更渴望“糖”(即碳水化合物),运动过后大快朵颐一顿,是很多人喜欢干的事情,怪不得减不下来了。
美国《纽约时报》20198年1月10刊登的《研究详述垃圾食品企业如何影响中国的营养政策》一文中提到,“快乐10分钟”是中国推出的一项活动,旨在鼓励学生每天运动10分钟。在一个儿童肥胖率惊人的国家,这似乎是改善国民健康的可贵一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倡议及其他强调锻炼是减肥最佳方式的官方项目均未提及减少高热量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的重要性。现如今,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变得无所不在。

据两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所强调的“健身最好”其实基本上出自可口可乐和其他西方食品及饮料巨头。上述研究结果发表于周三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和《公共卫生政策杂志》。研究显示,可口可乐公司和其他跨国食品公司通过一个叫“国际生命科学学会”的组织运作,目的是阻止在中国出现席卷西方的要求食品监管和征苏打税的运动。
研究作者、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家苏珊·格林哈尔希介绍,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生命科学学会多次组织有关肥胖主题的会议,协助创立应对中国肥胖问题的国家卫生运动。中国的公共卫生倡议总是提倡锻炼,很少提及减少热量摄入或减少食用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的重要性。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营养学教授巴里·波普金表示,单靠体育活动是没法根治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
仅仅几十年,中国就从食品匮乏变为与饮食不当有关的慢性病激增的国家。

我在上一篇文章《从根源减重(4)吃得多就胖,吃得少就瘦?》一文中提到,中医肥胖与体质、饮食、劳逸失度、情志失调有关。而病机则为脏腑功能失调,因此治则上强调“健脾化湿、温阳化痰”,在饮食上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讲究平衡与均衡,五脏得到濡养,加之病机医能除去,则肥胖自然得以消除。
运动对人的健康一定是有益的,自古以来,各医学大家都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因此,要真正减肥,获得自身健康、祛病延年,不能只靠运动,最根本的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让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才能获得长久的健康。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端午吃什么399篇内容 · 2.2万次浏览
- 假期必备书影音清单242篇内容 · 5.9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66.6万次浏览
- 分享你的健康减肥法5049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543篇内容 · 176.9万次浏览
- 有哪些非常醍醐灌顶的人文社科入门书籍?140篇内容 · 4898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2951篇内容 · 62.5万次浏览
- 我的旅行穿搭37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