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讲究流程的北京烤鸭,有胡同式的家庭感
昨天在「Stanley Park」享受了一下午的温哥华阳光,获得满满的精神满足后,我们在「北京胡同」定了一只北京烤鸭,好让空荡荡的胃也满足满足。
没吃之前只是期盼着可以填饱肚子,吃了之后我发现我的舌头就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发出了超多浮夸却真实的赞美,我为她的不懂世面感到一些些羞愧。
可还是不想让这些有趣的想法就溜走了。但当记录,知往事尔。

先上烤鸭的脆皮。筷子稍一触碰,就能感觉到它的脆和饱满的油脂感,轻轻地粘上糖粒,利用脂肪轻微的热度溶解糖粒,甜味会一点点渗入味蕾,好像带上降噪耳机,全世界的安静就为了强调那一份鲜甜。

再上了片鸭肉,取其轻蘸甜面酱,辅之葱丝、脆黄瓜,裹挟在能够透光的薄皮里,用带有一些老北京的仪式感折叠好,按住内心的波涛汹涌,强调一下礼节性,放进嘴里,倒是也不知咀嚼好还是停下品味好,嚼吧,怕自己会猪八戒吃人参果——误了重点,停吧,怕节奏滞留,跟不上品评的鼓点。就这么一嚼一停,不觉间鸭肉竟然见底了,好在服务员姐姐及时上了第二盘,安抚了肚子里猴急猴急的小饕餮。

再来的孜然羊肉好像要带一些羊膻气,但再品味一会又会被压在孜然的味道下,想冲又冲不出来的感觉,就有羊软绵绵的性格在里面。会对它恨铁不成钢么?不,万物万性,羊的本态被烙印了回去,羊和孜然的竞争,此消彼长,才是烤这个动作赋予的奥义。

然后是鸭骨架汤,奶白的不像话,抿一口,不是那种黯然销魂的鲜,不是那种直冲脑门的浓,但是就是停不下吧唧嘴,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还有炸鸭架子,肉多的反而不好吃,有种把盐都挤到肉里去的柴和咸,要的是用筷子在大块肉下挑挑拣拣,探索到一些零零碎碎的肉沫,粘上还未来得及被服务员撤下的蜂蜜,好在努力努力,填满胃里还剩下的那一丢丢的罅隙。

吃干抹净,脸蛋都泛起了饱食后的油光,人也呆呆傻傻,恍恍惚惚,满脑子就一个感觉,餍足,餍足呀。推开小店的门再走出去,有了肚子里的烤鸭撑腰,好像连温哥华夜里凛冽的秋风也不怕了咧。
回想起穿着本店制定T恤的老板,像老朋友似的坐着,与一桌桌的客人闲谈。他一定是有用心在经营他这一爿小店吧。那么些字正腔圆的京腔,把这窄窄的小店渲染出一种温暖的胡同式家庭感,光坐着闲闲地打发时间,就足够有幸福感了。我们四个塑料友谊的小伙伴,围坐方桌插科打诨,漂泊感被一点点一点点地剥离,换上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饱满与充实。

现在写起来,我还是好想好想好想再吃再吃再吃一遍,号称自己是「温村第一鸭」的,北京烤鸭。
写于2018年10月6日晚,和恬姐,李、戴两位老板共食。
正文完。
我是Rebecca,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吃枇杷的Rebecca,和我一起海吃胡喝,闲谈杂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4.4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69篇内容 · 148.9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86篇内容 · 83.0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58篇内容 · 63.5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7篇内容 · 22.4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14.0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28篇内容 · 3655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575篇内容 · 883.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