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了解了奥斯维辛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了解了二战的这段历史——之后,我知道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人性失去了信心,或者我本不该对其有信心。
这本书用众多的访问、证词证明了奥斯维辛的存在、污秽、不堪和人性的泯灭。
《奥斯维辛》一书在讲述奥斯维辛的历史时,澄清了世人的两个误解:
1、 奥斯维辛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众所周知的奥斯维辛的,甚至集中营的概念也不是众所周知的集中营,本意为收留营。而在奥斯维辛的建造之初,它的第一批犯人是德国政治犯,他们在监狱关押几年之后还有机会根据管理者的心情得到释放,那时的奥斯维辛还没有弥漫着令人嫉妒恐惧的氛围,之后甚至差一点成为了希姆莱和霍斯的理想的农业王国的打造工具,最后才在各种所谓的“机缘巧合”之下一步步成为了血腥的屠杀工厂,正是纳粹统治下的累积式激进。
2、 奥斯维辛臭名昭著,但它却不是二战期间屠杀人数最多的地方,它担负着屠杀的职能的同时还担负着关押犯人的职能,前后死于奥斯维辛的人共有110多万人,其中近100万是犹太人。然而,更不为人所知的是贝尔赛克、索比堡、特雷布林卡灭绝营,它们的管理者想尽办法提高它们的杀人效率,将其打造成流水线的杀人工厂,并掩盖这一事实,以便让受害者误以为这并不是他们生命的终点而减少反抗,得以减轻纳粹的心理负担。死于其中的总人数未有准确的数字,据大概的统计有170万人,远远超过奥斯维辛。
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无论是党卫队士兵,还是关押其中的犯人都行将就木的时候,他们才接受访谈,让我们知道奥斯维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最开始的奥斯维辛由鲁道夫·霍斯负责建设,令人惊奇的是,集中营的建造在德国人民心中并没有掀起风波,似乎是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当然是作为监狱的存在。
在达豪集中营待过的霍斯,采用了达豪的管理措施,利用犯人管理犯人,成为卡波,他们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如果他们不能满足管理者的意愿便会遭受更加悲惨的命运,导致了集中营普遍残暴的管理。
霍斯的经历在党卫队或者纳粹中似乎是再寻常不过的,拥有严厉的父亲,从家庭中继承了对犹太商人的恨——即对犹太人的恨,而对一战战败拥有的强烈的耻辱感,和对犹太人背后操纵导致战争失败的怀疑则加强了这种恨。
与许多纳粹都一样,与阿道夫·希特勒也一样,只不过后者站在国家金字塔的最高层,他又能力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更多的国民,感染更多的人,让他的恨变成全国人民的恨。
因此,奥斯维辛和其余灭绝营中牺牲的人只是政治的牺牲品,是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怨恨的牺牲品。
在大屠杀的历史进程中,对犹太人的恨的宣传至关重要,“是犹太人导致了德国在一战中的战败”“犹太人企图再次发起世界大战”“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联系密切”,在全国都弥漫着恨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判断能力,泯灭人性,成为了屠杀的工具,一环扣一环,“成就”了奥斯维辛。
尽管这个理由现今看来可笑至极,但它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几乎没有人愿意理性地思考自己所作所为是否符合道义。
无论是冷漠旁观,还是背叛,还是成为刽子手,他们是错的,但只有事实能够说明这一点,而不该由我们来指责。如书中所说,很多人的恶的形成与环境有着莫大的联系,只有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的选择,将我们放到那样的环境中,谁也不敢保证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正义凛然。
在灭绝营起义后成功逃离的托伊·布拉特所说,“没人真正了解自己。你在大街上遇见一个和善的人,你问他:‘北街怎么走?’他陪你走了半个街区,给你指路,态度亲切。可是在另一种环境下,同一个人可能变成最可怕的虐待狂。没人了解自己。每个人都可能在这些(不同的)处境之下变成好人或坏人。有的时候,碰上对我特别和善的人,我忍不住会想:要是把他放在索比堡,他会变成什么样呢?”
如此描述让人心凉,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奥斯维辛的屠杀者。尽管在当今社会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低,然而命运的玩笑下,只需要一个环搭上了另一个环,这便有可能发生,即使希特勒对犹太人恨之入骨,他最开始大概也是没有想过“最终解决”的。他有伟大的理想,但那最初还没有这么残暴,他只是想将“劣等人口”犹太人都赶出欧洲,将他们扔到马达加斯加之类的地方自生自灭,不让他们浪费可贵的粮食和生存空间,然后将犹太人积累的财富全部分给德国人。
随着战争的进展,尤其是对苏战争并未像预料的那样迅速结束,让奥斯维辛成为了工厂劳动力的供给,免费关押的劳动力为德国厂商制造了产品,而奥斯维辛则从中获得提供人力的报酬。
就连屠杀的对象最开始也只是成年男性,但在他们的家人成为了社会的负担,以及国人的恨越来越深之后,屠杀的对象逐渐发展到老人妇女和儿童。而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加入战争,和万湖会议上默认的“最终解决”方案之后,种族灭绝才真正被提上行程,促成了灭绝营的建造。直到德国显露出战败的迹象,集中营成了纳粹泄愤的口子。
在又一次战败后,面对全世界的指责和法庭的审判,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党卫队士兵都用“必须服从命令”来为自己辩解,然而事实却是——他们既需要服从命令,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断地对集中营进行改造,创造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更加便捷的杀人方式。
在今天看来很可笑的是:
因为直接枪杀大批犹太人,或者妇女和儿童,对纳粹士兵造成了心里阴影,于是他们发明出用毒气进行大规模杀戮的办法,却没有人质疑过自己为什么能够做出杀害无辜百姓这件事;
犹太人似乎成了纳粹的任何不满的宣泄地,成了他们为所欲为的借口,禁止犹太人参军最后成全了“德国人浴血奋战,犹太人却躲在背后享受”的罪名;
不给犹太人分配农田,于是只能经商,却造就了“犹太人好吃懒做理应受到惩罚”的后果,积攒的财富也成了“掠夺财富”。
将自己视为所谓的高贵人种,厌恶犹太人,却不断夺取他们的财物和衣服为己用,逼迫集中营的犯人掩埋同类被屠杀后的尸体,逼迫他们成为“一次性”劳动力为自己敛财,如此人格,何来高贵?
但这似乎是纳粹惯用手段,将自己行为造成的果怪罪于犹太人,让自己获得一种正义感,以及一种自己从不犯错的完美感。
纵观奥斯维辛的整个历史,最让人心惊的不是它残酷的管理手段,也不是惨绝人寰的杀人方式,而是人性光辉的黯淡,让关押其中的人除了希望什么也剩不下,却连希望也生不出来。
与其说纳粹的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导致的——如果周围所有的人都这样做,那么这样做便是正确的——直到战争结束的很多年之后,很多人还是认为当年对犹太人的屠杀是正确的;我更宁愿说是文化环境的崩塌导致了这丑恶。
二战时期的混乱社会是个熔炉,熔化了所有人的面具,一切贪婪和丑恶都在其中显露出来,并且为社会所容纳,无论什么样的人性,在失去了对错标准的社会中都是正确的。而人们需要为自己的贪婪找个借口,于是造就了党卫队的暴虐,但不仅仅是党卫队。
还有奥斯维辛的犯人。对于大部分关押在集中营的犯人来说,他们的人生是毁掉了的,不是因为关押,而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直面临着筛选、饥饿、背叛、冷漠、暴力和死亡,这些东西和求生欲占据了他们的大脑,甚至奥斯维辛解放之后还有很多人得不到同类的谅解——为其不反抗,使他们难以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无法找回正确的人生观,无法对他人产生同情,甚至用暴力将自己武装起来,宣泄出关押生活带来的阴影,被掠夺者也可能成为掠夺者,弱肉强食成了生存的标准;
还有许多犹太人的“朋友”,只需要举报便能够获得犹太人的财富,自己长期的心里不平衡终于能够被“自己成为了高等的人”这一想法消除,于是他们选择了背叛;
在战争时帮助犹太人藏身一事也成为了许多人不愿承认的羞耻,旁观者的人性的阴暗面将他们的义举的动机,即善良,换成了钱,以掩盖自己无动于衷的事实;
而诸多欧洲的其他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方便而将犹太人推出去,再用各种谎言来欺骗自己和民众,他们的配合促进了大屠杀;
甚至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在政治上,解救奥斯维辛,解救一个民族依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赢得战争,获得利益,只有在能够保证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对其他民族的同情心(正如生活在平安时代的我们对战争地区的同情,因为这种能让自己觉得高尚 心理舒服的情感唾手可得的,却少有人愿意冒险呼吁和平)——更为阴暗的解释则是:大概他们当时也未曾想到,奥斯维辛的惨案最终会震惊世界,至今仍被说起,国家的名誉遭到质疑,否则奥斯维辛可能会远在1945年1月前被解放;
还有解放后苏联红军占领区内的暴行,战后波兰的犹太人遭到的有组织的集体屠杀,仍然遭受着偏见和伤害——世界未给他们公正和补偿。
于是在这个阴暗的时期里,人性少有的闪光变得无比珍贵,美好到耀眼,如海伦娜·斯特洛诺娃和党卫队成员弗朗茨·温施的爱情故事、在战争中勇敢地帮助过犹太人的丹麦人和少数的其他人、在集中营中为了亲人努力生存下去的姐妹、解放后埃娃获得的苏联红军的拥抱、甚至是申请轰炸奥斯维辛时丘吉尔说的“尽管从空军那里调用资源,如需我的支持请告知”。
最后战争结束了,贝尔赛克、索比堡、特雷布林卡灭绝营被炸毁,奥斯维辛存留,担负着所有的罪恶,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无法抹去的污点,但战争里死去的人永远地消失了,被解放的人也没能如支撑他们的信念一般回到自己想象中的家乡。他们和它们成了一段了历史。
让人震惊的是,竟然有人为纳粹辩护。这在我看来是既定的事实,哪怕我没有参观过奥斯维辛,更没有经历过奥斯维辛,但正如南京大屠杀一样,哪怕存在微乎其微的被洗脑的可能,我依然相信这件事——不会将恨存在心里,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已经不是那些人了,而是记住它,它让我不再对人性抱有满分的期待,也厌恶战争。
二战的这一段历史固然是惨烈黑暗的,但死于灭绝营和集中营的人数却并不是最令人震惊的,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轻易便超过了这个数字,区别只是一个死于没有人性的残酷对待,一个死于看似正当的战争,但真正有罪的是战争,让人性湮灭,让家庭破裂。
战争本身就是罪。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64.7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87篇内容 · 28.3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1篇内容 · 25.4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53篇内容 · 888.8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44篇内容 · 41.3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36.7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5篇内容 · 229.5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837篇内容 · 149.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