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的神韵,妈妈也曾拥有
医院里,一名母亲坐在候诊室外,手心翻着手背,不住抹眼泪。旁边的妇女静静地听着她的遭遇。 天才蒙蒙亮,这位母亲携着孩子,来不及吃早餐,就坐上长途客车,颠簸几个小时。来到医院,却被告知当天的号已经挂满了。 路过她身旁,听见那母亲的啜泣:“白医生今天没号了……”心下猜出七八分。 我也是白医生的患者。白医生开的螨虫脱敏门诊,由于成本和风险的缘故,在在佛山仅此一家。说到底,这并不是疑难杂症,相反很普遍。也不是什么绝症,但是需要每隔一周到两周时间去医院复诊、打针,风雨无阻地坚持三年,而且费用不菲。我自中考备考年开始接受治疗,到今年(准高三)才算是除去病根。 那名母亲身着半旧的陇黄色短袖,没吃早餐大概是为了省钱;宁愿摸黑搭长途也不愿就近花几十元去医院附近的快捷酒店住一宿。阿姨搓着红肿的眼睛,竟使我生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感慨。 阿姨的孩子不在身边,大概是跑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去了。 带着好动的孩子,千里迢迢求医,负担不菲的医药费。对于这名手和脸都划满沧桑的母亲来说,咬咬牙也能挺过去。然而此刻,被告知当日的号排满了——一根稻草悠悠飘来,压倒了劳苦功高的沙漠绿洲。 可怜天下父母心。 想起四岁那年,我被查出哮喘。妈妈在收费(还是药房)处,哽咽不止。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母亲哭泣。 偌大的医院,除了一头雾水的我,没人注意到,一位年轻母亲的哭泣。年少不更事,我也不明白母亲的脆弱和无助。 母亲的偶像的邓丽君,翻看妈妈年轻的照片,带着铁框眼镜,身材娇小的大姑娘,和唱片封面,巧笑嫣然的歌后,神韵竟有几分相似。 邓丽君女士,生于1953年,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1995年与世长辞,享年42岁。 2005年,我被诊断出,支气管哮喘炎。(当然由于多年的治疗和运动,我可以说是除去病根了) 年少无知,不会安慰母亲。相反,新奇的大病房,代表干净的消毒水,温柔漂亮的护士姐姐,我感到新奇又兴奋——最令我开心的是,病房电视不间断地播放动画片。还记得当时和隔床的小朋友经常吵架,争论电视上的那个人是叫“悟空”还是“孙悟空”…… 现在想来,还是无地自容。这么些年,我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从戴着红领巾去医院、戴着“中队长”两条杠、“副大队长”三条杠去候诊,到什么也不戴……一度接受着护士姐姐的赞美和宠爱,还沾沾自喜。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之极。这么多年不变的,只是摩肩接踵的医院,和坚持陪伴的母亲…… 天下母亲都会对孩子说,做好自己就是对她的回报。 为人子女,若真只是“做自己”来“报答母亲”,难道不觉得可耻和可笑吗? 我们也知道,所谓在母亲节表达感恩,不如在日常就对母亲好。这是自然的。当然,这个节日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让庆祝母亲,成为一个,庄重的仪式。让母亲知道,“您很重要,我需要您,我爱您。” 母亲在这天必须是主角,商场借着母亲的光芒促销,高级饭店坐满庆祝母亲节的家庭顾客,康乃馨因母亲而脱销…… 幼儿园伊始,我们就被教导:“为母亲煮早餐”、“做家务”、“给妈妈写贺卡”…… 亲爱的读者,感谢你的阅读和欣赏。倘若因为浏览此篇推文而错过母亲的召唤,笔者在此深表歉意。 放下手机,陪陪母亲。 毕竟,妈妈很美,却也躲不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魔咒。 祝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此篇送给我亲爱的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 妈妈我爱你 此上。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403篇内容 · 115.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7.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65篇内容 · 156.7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9篇内容 · 86.3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64篇内容 · 45.0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5.4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8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27篇内容 · 899.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