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无声但重要的对话 ——《小小的事》背后的故事

梅尔是我认识的最优秀的艺术家。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热爱绘画、漫画,创作反映现实的作品。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共用一间卧室,虽然我们差了五岁,但中间只分开过一次。那是梅尔十七岁的时候,爸妈在后院为她搭了一间工作室。我和弟弟都很佩服她,就好像她已经获得了很大成就。梅尔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事。她与众不同,但又似乎喜欢自己的不同,愿意独处,坚信自己的选择。对她来说,艺术就是一切,除了做一名插画师外,她不可能有其他的事业选择。

大学毕业后,梅尔在一家儿童出版公司做专职的插画师。能每时每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对于任何一位艺术家来说都是梦想中的工作。但梅尔想要更多,她想要创作一部杰作,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要能和周围的人有所联结,让人们找到共鸣。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构思,试图找到这样一个故事,并在画纸上呈现出来。梅尔知道自己想向世界讲述怎样的故事,也知道该如何将它表现出来。她试图通过一本没有文字的书,将孤独和绝望用一种巧妙的视觉化方式呈现出来。
我们从没有把梅尔的作品和她自己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直到今天,我也不确定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她和我谈起这部作品时,总是带着兴奋,充满激情。她知道自己是对的,知道这本书对很多人来说都会有重要的意义。但她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事实上,她也从未给主人公的故事贴上标签,不管那种情绪是绝望还是焦虑。她只是说自己想要抓住小男孩困境的核心,以及他想要走出困境的决心。

梅尔一直在努力,直到最后有了这本书的初稿。她联系了同样是在珀斯出生的,作品有巨大声誉的著名插画家陈志勇,询问他的意见,请教他该如何让作品出版。陈志勇看完梅尔的作品后十分感动,并将她推荐给了艾伦-昂温出版公司。出版公司的人也非常喜欢梅尔的作品,很快就在2010年签订了出版合同,双方约定在2013年时将作品出版。
梅尔欣喜若狂,但也很快意识到自己面临的艰巨任务。她有全职插画师的工作要做,下班后还要完成书稿,但她完全投入其中。时间很快过去,梅尔的创作却没有完成。她申请了延期出版,出版公司也欣然答应,将出版时间推迟到2017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梅尔的压力,但她知道创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于是辞掉了全职的工作,专心创作。
那段时间,我很担心梅尔。辞掉工作后,她严格控制自己的开支,也变得越来越孤立。除了依靠社交网络和朋友联系外,她几乎不参加聚会,因为那样很花钱,而且会浪费她宝贵的创作时间。我也鼓励她去交朋友、去谈恋爱,但她只是说现在没有时间谈恋爱,要等这本书出版之后再考虑。她总是开玩笑说,等有一天变得很有钱而且很有名之后,也就不愁找不到对象了。

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我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可能因为如此,我没有及早看到一些危险的预兆。2014年初,我和自己深爱的丈夫结婚,我们举办了梦幻的婚礼,度了蜜月,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等我度蜜月回来后,梅尔说她感觉我已经离开了很久。在那之后没多久是梅尔的生日,她三十一岁了。在那一天,我和弟弟策划了全家人的活动。我们一起去了游乐场,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过山车上侧身看到的梅尔的脸,那张脸上充满了喜悦。
在那之后,梅尔的精神状态急剧下滑。在一周的时间里,梅尔几乎没怎么睡觉。母亲节那天,我们全家人都在一起,但梅尔心不在焉。她没有笑,也没有说话。我问她是否还好,她说自己失眠很严重。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抱着我,但也仅此而已。那时,我以为她只是需要睡一觉,以为她会好起来。

但她没有睡觉,反而开始说些不理智的胡话。那天晚上晚些时候,妈妈陪她坐在客厅里,试图安抚她的情绪,但梅尔越来越焦虑。第二天早晨爸爸起来后,他们带着梅尔去了医院,但不幸的是,没有人伸出援手。一切都乱了套,医生和其他医疗专家之间的沟通也出了问题。世界崩坏了一般,我们很失望,带着梅尔回了家。即便已经坐着救护车去了医院,梅尔也没能得到住院治疗。
那天晚上,我最后一次见到梅尔。我问她是否想聊聊,但她拒绝了。我抱着她,她也再一次紧紧地抱着我,就像从前一样。我说自己明天还会来,请一天假,陪着她。她说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第二天早上,我接到妈妈的电话,梅尔已经离开了世界。
我无法说清楚失去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是怎样的感受。我为自己没有及早采取行动而感到羞愧,我怎么会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梅尔面临的危险呢。我应该更早就注意到,我应该和她聊聊,整晚陪着她。我没能尽力。虽然我一直努力说服自己,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当时时间很仓促,而且没有资源,只能指望着陷入困境时靠医院和医生帮助。但直到今天,我依然被自己的想法折磨。

梅尔去世后,我陷在痛苦和焦虑当中。但除了不安和后悔,我能想到的就是这本书。梅尔在遗书中请求我们将它出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如果她没有最终完成书稿该怎么办,如果出版公司终止合同怎么办。我无法接受不能帮她完成心愿的任何可能性。但出版公司在得知梅尔去世的消息后深受震撼,立即表示愿意尽其所能完成这部作品的出版。这其中也包括与陈志勇的合作,他提出会画完梅尔未能完成的最后几张插画,这让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得知梅尔的遗产将会继续流传下去,我们更是深受感动。
这本书正式提上日程且在出版公司的努力下不断推进时,它对我来说就不再是肩膀上的重担,而是一段即将开始的令人兴奋的旅程。一想到这本书会最终出版,每个人都能读到梅尔的故事,甚至会被这本书打动时,我就感到由衷的骄傲。但比起这些,我更为梅尔感到骄傲,为她是我的妹妹而感到骄傲。

《小小的事》有很强的启迪性。故事里的小男孩因为内心的焦虑而感到孤独,但他也懂得了身边的人能够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故事传达的核心是要及早面对自己的情绪,向他人寻求帮助,向家人或朋友吐露心声。这本书用简洁且富有诗意的插图表现了每个人都会有的焦虑情绪,你会单纯被这些有力量的图像打动,而不是其他人告诉你的该去感受的东西。

这是一本献给任何会感到悲伤、焦虑或绝望的人的书,任何人,不分年龄。这本书告诉我们绝望和焦虑的模样,让我们知道自己并非异类。它用一种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描绘了能将一个饱受精神折磨的人压垮的小小的事。

这本书会帮助那些饱受折磨的人,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孤独。而了解梅尔身上发生的事,也会有所帮助——虽然这对我来说有些讽刺。我能感觉到,在某种程度上,梅尔的故事会让这本书变得更加重要,这也是我选择分享幕后故事的原因。
《小小的事》是一次无声但极其重要的对话。只在某些时刻关心身边的人是不够的,要用不同的方式关心他们,每周都要,即使是在他们看起来很好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不只是询问他们是否还好,但这是个不错的开始。
文章作者:维奥莱特·特里贡宁(梅尔·特里贡宁的姐姐)
《小小的事》中文版在当当网独家预售
预售期间下单立减5元
并附赠电子版主题壁纸2张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即可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