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行走四日记
此次婚假的第二周,我跟小鱼选择了来苏州游玩度假。之所以来苏州,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江南,而南京是我们的家园,杭州则因为自己新书《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宣传的缘故,今年已经去过两次,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次得空,自然应该来苏州一游。下面,蓑翁就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大家展现我们在苏州四天时间里的行走足迹,供大家参考:
9月18日(周一):
此次来苏州,入住的是人民路上的如家驿居酒店,距离四号线南门地铁站咫尺之遥。一进门,服务员就给我们倒上两杯茶水,还送上两块小点心,前台也非常热情周到。酒店有详细的出行指南,每一个重要景点,都可以自取小纸片,方便查看出行路线。安排的房间是内窗,窗外还特意种植了一片绿植。房间里也是温馨宽敞,电梯口设有椅子,可供宾客喝茶闲聊。更重要的是,酒店一晚上只需要200元左右,比我们北京住的青旅便宜了超过三分之一。南北同游之后,越发喜欢自己生活的这片江南之地。
香雪海距离酒店几步之遥,步行过来,小试苏州菜,赏窗外翠竹流水,无比惬意。
《枫桥夜泊》这首诗,既成就了唐人张继的万古诗名,也成就了苏州的这片秀丽风景。念诵着这首古诗,从容徜徉于绿树碧水之间,发思古之幽情。
之前多次到苏州出差或开会,都忙于工作,无暇游玩,几次晚上散步经过寒山寺,只能在门前留影纪念,今日终于得以入内一访。寺内设施多为新建,在门口附近寻得一处崇祯年间遗迹,于一旁宣传墙上参阅几多佛经要义,不枉到此一游。
再访诚品书店,比上次出差时晚上匆匆而来从容了许多。诚品里陈列的书籍以文艺类为主,上面第三张图陈列的江苏文艺社新出的尼采、梭罗、叔本华等人的作品,书名起得颇具话题效应。店内学术书偏少,挑了半天,购书两本,以示纪念和支持。诚品不只是一家书店,而是涉及生活、文化、艺术的一家大型商业综合体,还引入了包括云门舞集、大蔬无界等在内的台湾优质品牌。这次再访,更加钦佩已经逝去的吴清友先生的情怀与商业头脑。
在诚品楼下喝下午茶,吃眷村小吃,读读喜欢的书,身心完全放松。
9月19日(周二):
微风细雨之中,徜徉于木渎古镇,美景在旁,佳人在侧,心满意足。
访木渎古镇中的严家花园。木渎严家子弟中,我听说过的,就有台湾地区蒋介石的接班人严家淦和《金陵春梦》一书的作者唐人。这里也是众多影视作品的重要拍摄地,电视剧《康熙大帝》和文革前的著名电影《早春二月》,均在此地拍摄取景。在后花园的凉亭中休息,想象当年严家子弟在此读书、交游、会友的场景,心存神往。
访乾隆皇帝在木渎古镇的行宫虹饮山房,对其中的古牌匾、题碑和圣旨最感兴趣,而房中游客最聚集的地方,则是上书“正大光明”四字的皇帝宝座。乾隆在江南一带,留下了大量的行宫遗迹、题词、菜肴和传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今江南一带的旅游业,真应该好好感谢这位风流皇帝。
古镇之中,品尝水乡家常菜,色香味俱全,吃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访镇中古松园,时近正午,游客稀少,观松木青翠、曲径通幽,于鱼嘴喷水旁小憩,水声鼾声交相唱和,虽未有黄粱一梦,仍觉神清气爽。
在木渎古镇,意外探访到晚清洋务派著名思想家冯桂芬先生的故居,故居保存完好,府中陈列虽然略显陈旧,但也对先生的主要生平和思想贡献,有比较清晰的介绍,只可惜这样一座故居,却起了“榜眼府第”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名字,让人遗憾。
徜徉于桃花坞大街上,想起十多年前,楠哥等人在西祠创办的人气超旺的传媒记者圈内部版——桃花坞,颇有恍如隔世之感。穿梭于老街巷之中,找到唐寅故居,可惜尚未开放,然而随意行走之间,居然发现苏州昆剧院和昆曲传习所旧址就在眼前,这或许就是“失之东隅,得之桑榆”。
访苏州名人馆,感受姑苏千年人文荟萃,深受苏州文化的鼎盛时期,还是在明代中后期。坐在馆内沙发上休息时,耳边适时响起无比熟悉的昆曲《牡丹亭》中《游园惊梦》的唱段,于是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领略江南丝织的几千年文化,顺便给小鱼买了件丝绸衬衫,当作婚假蜜月之行的礼物。
承蒙北航师弟王奎律师盛情,在酒店附近的香雪海再聚。席间,师弟对我的公号文章和朋友圈内容如数家珍,让人心生感动。于是相约两个月后在南京再聚,尝尝他带去的阳澄湖大闸蟹,吃吃老侉子烧烤,共话人生。最认同师弟的这句话:“朋友交往,人品比价值观左右更为重要”,共勉。
9月20日(周三):
参观苏州博物馆,感受苏州的几千年文明史,最有意思的两个发现是:上图中钱仓,制作于南宋时期,跟汉代的陶仓很相似,只不过是由石料制成,并且仓内堆满钱币,不知是否跟南宋时期江南一带发达的商业文明相关;另一张图中的苏州出土汉俑,其相貌和形态,明显跟上周观看的徐州一带汉俑不同,值得品味。
通过苏州博物馆几个展馆的详细陈列,感受明清时期苏州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与优雅意境,《长物》等论著中的文字记述,在生动的展品面前,一下子变得无比鲜活。
苏州博物馆的整体设计,出自苏州籍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之手,整个博物馆仿佛一座充满着江南文人情趣的山水园林,处处透露出传统之美与优雅意蕴,让人流连忘返。
大半年之后,再访忠王府,府中的说明仍然严格遵循传统革命史话语中的论述,而此处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可管窥太平天国在中国革命史话语体系当中的地位。
苏州的这所知名学校,建于古代的县学旧址上,一进门就是气势宏伟的大成殿,让人不得不赞叹其历史底蕴。
雨中漫步平江路,无比怀念家乡曲塘小镇已经几乎全部被毁的老石板街,一阵唏嘘。
东吴大学的老建筑,配着郁郁葱葱的林荫道,美得实在让人心醉。个人觉得,这是这几天在苏州游历过的最赞叹的地方之一。最有意思的是,东吴大学老建筑上残存的文革时期的标语,基督至上的教会大学传统跟领袖万岁的革命年代文化的交织,充满张力;而东吴大学校门的背面,横批上为人民服务的新文化和对联里宋明理学的旧文化之间的并存,也是意味深长。
苏州大学如今的法学院,被命名为“王健法学院”,应该是取追溯东吴大学法学教育传统之义。东吴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法学院的高校,民国时期的顶级法官和律师,一多半都出自东吴大学法学院,建国后,虽然政治气候和法律体系的巨变,他们多半在抑郁和不得志中度过下半生,依稀记得《南方周末》当年对此有过专门报道。时代大变迁面前,个体的命运何其渺小无力。
宾馆附近的小店,藏书羊肉走起,在如此寒冷的秋夜,既暖胃,又暖心。
9月21日(周四):
从宾馆步行至盘门游览,当年的城门守卫中枢地带,如今风景一片秀丽,让人心醉。游览途中,天空又落下细雨,跟小鱼坐在丽景楼下的长廊上,听风声雨声流水声,心境清幽。
访盘门一角的伍祖祠。盘门正是由伍子胥在春秋末年始建,伍公乃一代名相,助吴王阖闾兴吴败楚,可惜却因向吴王夫差进谏乘势灭越而不从,最终自刎而死,不得善终。这样一家名相,如今也被转化为民间信仰的神灵,塑像前放置有功德箱,往来的几位中老年妇女不知道他是谁,却都下意识地朝拜作揖,颇为有趣。
在苏州的最后一顿饭,照样吃得很香!
苏州的文庙,建成了碑刻博物馆,汇集了苏州历代至少上千件碑刻,如此用心的布置让人敬佩。这其中的许多碑刻,都是研究江南一带经济、文化与政治史的重要一手史料,如果是相关领域的学者,恐怕在这里待个十天半月,也还会有新的发现。
苏州文庙整体上保存完好,虽是免费景点,但游客极为稀少,刚好供我们从容游览。图九大成殿里,“万世师表”出自康熙手书,“圣集大成”和“斯文在兹”分别出自雍正和光绪手书,就书法上的气度来说,明显是康熙这样的创业帝王更胜一筹。
苏州文庙对面的沧浪亭,名字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汉北的著名民歌《沧浪歌》,由北宋文人苏舜钦始建,方圆只有百米左右,但小巧雅致,非常有韵味,堪称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作。在亭中,跟小鱼一番交流,我俩一致认为:文庙的恢宏大气,跟沧浪亭的精巧幽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年威严显赫的江苏巡抚衙门,如今成了江苏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址,我们跟学校保安打了招呼,才得以入内探访。衙门内气势仍在,只是联想到当今的用途,不由让人慨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017.9.21晚整理于竹林斋
9月18日(周一):
此次来苏州,入住的是人民路上的如家驿居酒店,距离四号线南门地铁站咫尺之遥。一进门,服务员就给我们倒上两杯茶水,还送上两块小点心,前台也非常热情周到。酒店有详细的出行指南,每一个重要景点,都可以自取小纸片,方便查看出行路线。安排的房间是内窗,窗外还特意种植了一片绿植。房间里也是温馨宽敞,电梯口设有椅子,可供宾客喝茶闲聊。更重要的是,酒店一晚上只需要200元左右,比我们北京住的青旅便宜了超过三分之一。南北同游之后,越发喜欢自己生活的这片江南之地。
香雪海距离酒店几步之遥,步行过来,小试苏州菜,赏窗外翠竹流水,无比惬意。
《枫桥夜泊》这首诗,既成就了唐人张继的万古诗名,也成就了苏州的这片秀丽风景。念诵着这首古诗,从容徜徉于绿树碧水之间,发思古之幽情。
之前多次到苏州出差或开会,都忙于工作,无暇游玩,几次晚上散步经过寒山寺,只能在门前留影纪念,今日终于得以入内一访。寺内设施多为新建,在门口附近寻得一处崇祯年间遗迹,于一旁宣传墙上参阅几多佛经要义,不枉到此一游。
再访诚品书店,比上次出差时晚上匆匆而来从容了许多。诚品里陈列的书籍以文艺类为主,上面第三张图陈列的江苏文艺社新出的尼采、梭罗、叔本华等人的作品,书名起得颇具话题效应。店内学术书偏少,挑了半天,购书两本,以示纪念和支持。诚品不只是一家书店,而是涉及生活、文化、艺术的一家大型商业综合体,还引入了包括云门舞集、大蔬无界等在内的台湾优质品牌。这次再访,更加钦佩已经逝去的吴清友先生的情怀与商业头脑。
在诚品楼下喝下午茶,吃眷村小吃,读读喜欢的书,身心完全放松。
9月19日(周二):
微风细雨之中,徜徉于木渎古镇,美景在旁,佳人在侧,心满意足。
访木渎古镇中的严家花园。木渎严家子弟中,我听说过的,就有台湾地区蒋介石的接班人严家淦和《金陵春梦》一书的作者唐人。这里也是众多影视作品的重要拍摄地,电视剧《康熙大帝》和文革前的著名电影《早春二月》,均在此地拍摄取景。在后花园的凉亭中休息,想象当年严家子弟在此读书、交游、会友的场景,心存神往。
访乾隆皇帝在木渎古镇的行宫虹饮山房,对其中的古牌匾、题碑和圣旨最感兴趣,而房中游客最聚集的地方,则是上书“正大光明”四字的皇帝宝座。乾隆在江南一带,留下了大量的行宫遗迹、题词、菜肴和传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今江南一带的旅游业,真应该好好感谢这位风流皇帝。
古镇之中,品尝水乡家常菜,色香味俱全,吃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访镇中古松园,时近正午,游客稀少,观松木青翠、曲径通幽,于鱼嘴喷水旁小憩,水声鼾声交相唱和,虽未有黄粱一梦,仍觉神清气爽。
在木渎古镇,意外探访到晚清洋务派著名思想家冯桂芬先生的故居,故居保存完好,府中陈列虽然略显陈旧,但也对先生的主要生平和思想贡献,有比较清晰的介绍,只可惜这样一座故居,却起了“榜眼府第”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名字,让人遗憾。
徜徉于桃花坞大街上,想起十多年前,楠哥等人在西祠创办的人气超旺的传媒记者圈内部版——桃花坞,颇有恍如隔世之感。穿梭于老街巷之中,找到唐寅故居,可惜尚未开放,然而随意行走之间,居然发现苏州昆剧院和昆曲传习所旧址就在眼前,这或许就是“失之东隅,得之桑榆”。
访苏州名人馆,感受姑苏千年人文荟萃,深受苏州文化的鼎盛时期,还是在明代中后期。坐在馆内沙发上休息时,耳边适时响起无比熟悉的昆曲《牡丹亭》中《游园惊梦》的唱段,于是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领略江南丝织的几千年文化,顺便给小鱼买了件丝绸衬衫,当作婚假蜜月之行的礼物。
承蒙北航师弟王奎律师盛情,在酒店附近的香雪海再聚。席间,师弟对我的公号文章和朋友圈内容如数家珍,让人心生感动。于是相约两个月后在南京再聚,尝尝他带去的阳澄湖大闸蟹,吃吃老侉子烧烤,共话人生。最认同师弟的这句话:“朋友交往,人品比价值观左右更为重要”,共勉。
9月20日(周三):
参观苏州博物馆,感受苏州的几千年文明史,最有意思的两个发现是:上图中钱仓,制作于南宋时期,跟汉代的陶仓很相似,只不过是由石料制成,并且仓内堆满钱币,不知是否跟南宋时期江南一带发达的商业文明相关;另一张图中的苏州出土汉俑,其相貌和形态,明显跟上周观看的徐州一带汉俑不同,值得品味。
通过苏州博物馆几个展馆的详细陈列,感受明清时期苏州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与优雅意境,《长物》等论著中的文字记述,在生动的展品面前,一下子变得无比鲜活。
苏州博物馆的整体设计,出自苏州籍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之手,整个博物馆仿佛一座充满着江南文人情趣的山水园林,处处透露出传统之美与优雅意蕴,让人流连忘返。
大半年之后,再访忠王府,府中的说明仍然严格遵循传统革命史话语中的论述,而此处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可管窥太平天国在中国革命史话语体系当中的地位。
苏州的这所知名学校,建于古代的县学旧址上,一进门就是气势宏伟的大成殿,让人不得不赞叹其历史底蕴。
雨中漫步平江路,无比怀念家乡曲塘小镇已经几乎全部被毁的老石板街,一阵唏嘘。
东吴大学的老建筑,配着郁郁葱葱的林荫道,美得实在让人心醉。个人觉得,这是这几天在苏州游历过的最赞叹的地方之一。最有意思的是,东吴大学老建筑上残存的文革时期的标语,基督至上的教会大学传统跟领袖万岁的革命年代文化的交织,充满张力;而东吴大学校门的背面,横批上为人民服务的新文化和对联里宋明理学的旧文化之间的并存,也是意味深长。
苏州大学如今的法学院,被命名为“王健法学院”,应该是取追溯东吴大学法学教育传统之义。东吴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法学院的高校,民国时期的顶级法官和律师,一多半都出自东吴大学法学院,建国后,虽然政治气候和法律体系的巨变,他们多半在抑郁和不得志中度过下半生,依稀记得《南方周末》当年对此有过专门报道。时代大变迁面前,个体的命运何其渺小无力。
宾馆附近的小店,藏书羊肉走起,在如此寒冷的秋夜,既暖胃,又暖心。
9月21日(周四):
从宾馆步行至盘门游览,当年的城门守卫中枢地带,如今风景一片秀丽,让人心醉。游览途中,天空又落下细雨,跟小鱼坐在丽景楼下的长廊上,听风声雨声流水声,心境清幽。
访盘门一角的伍祖祠。盘门正是由伍子胥在春秋末年始建,伍公乃一代名相,助吴王阖闾兴吴败楚,可惜却因向吴王夫差进谏乘势灭越而不从,最终自刎而死,不得善终。这样一家名相,如今也被转化为民间信仰的神灵,塑像前放置有功德箱,往来的几位中老年妇女不知道他是谁,却都下意识地朝拜作揖,颇为有趣。
在苏州的最后一顿饭,照样吃得很香!
苏州的文庙,建成了碑刻博物馆,汇集了苏州历代至少上千件碑刻,如此用心的布置让人敬佩。这其中的许多碑刻,都是研究江南一带经济、文化与政治史的重要一手史料,如果是相关领域的学者,恐怕在这里待个十天半月,也还会有新的发现。
苏州文庙整体上保存完好,虽是免费景点,但游客极为稀少,刚好供我们从容游览。图九大成殿里,“万世师表”出自康熙手书,“圣集大成”和“斯文在兹”分别出自雍正和光绪手书,就书法上的气度来说,明显是康熙这样的创业帝王更胜一筹。
苏州文庙对面的沧浪亭,名字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汉北的著名民歌《沧浪歌》,由北宋文人苏舜钦始建,方圆只有百米左右,但小巧雅致,非常有韵味,堪称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作。在亭中,跟小鱼一番交流,我俩一致认为:文庙的恢宏大气,跟沧浪亭的精巧幽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年威严显赫的江苏巡抚衙门,如今成了江苏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址,我们跟学校保安打了招呼,才得以入内探访。衙门内气势仍在,只是联想到当今的用途,不由让人慨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017.9.21晚整理于竹林斋
> 我来回应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6月音乐分享 (2人喜欢)
- 2025年6月电影分享
- 2025年6月推荐非新书书单
- 2025年6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1人喜欢)
- 2025年6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10.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787篇内容 · 817.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22篇内容 · 573.2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新17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新14篇内容 · 8598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96篇内容 · 207.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82.6万次浏览
- 如果回到童年,你最希望有人给你科普什么知识?99篇内容 · 49.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