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不管是看多少。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里寻出一点兴趣来。“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心神的东西,将来工作,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越小的时候,好奇心敏锐力越强,便更能学会一件事,并在上面投入兴致,老了之后便很难有兴趣了。“书是读不尽的,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但读书没有标准,每个人口味不同,应该选择合适自己的。“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快读,着意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以及自己的意见。”不管怎么样,每个人天资习惯不同,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对你收效大就用那种。
二.谈动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的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多运动,多跑多跳。”
三.谈静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静于闲不同。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嚣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学习和社会运动结合,学习的时候应该参加一个运动来了解社会现实,锻炼能力。要想改造国家,先改造自己。修身养性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步子要一步步走,先从小事开始做。先看清自己,改变自己,再来谈别人。学生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并不是所谓的象牙塔,也不是拯救世界的圣人。总归要走向社会的。
五.谈十字街头 出了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哲学文艺贴近现实,学术思想雅俗共赏。“寂居文艺之宫,固然会像不流通的清水,终究要变成污浊恶臭的。”十字街头处处都是引诱,一不小心就会跌落深渊,所以“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十字街头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两种习俗,一种是儒家礼教,五芝斋的馄饨的传说,另一种是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新装的时尚。“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无二致。社会好专职压迫的,是不容自我伸张的”。贞洁烈妇中出了一个荡妇固然要被舆论攻击,但出淤泥而不染同样会被唾弃。风化习俗造孽不少,但也为维持社会安宁做了不少贡献。但社会要进步,需要时时翻新,所以就要打破习俗。社会上大部分都是庸人俗人懒人,他们习惯性的遵守习俗,打破习俗的阻力会非常大,等于是一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而社会进化,就靠这一二人,不过他们的报酬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这些殉道者是不朽的,是人类的功臣。“打破偶像,也并非鲁莽叫嚣可了事。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拒绝十字街头的诱惑,跨过深渊。
六.谈多元宇宙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道德的宇宙中以善恶为准,科学的宇宙中以真伪为准,美术的宇宙以美丑为准,恋爱的宇宙以纯真为准。 “想调剂社会的需要与利己的欲望,人与人中间的关系不能不有法律道德为之维护”;科学家只为寻找真理,独立自由;为美术而言美术,美和善不能混为一谈,美是直觉得来的意象,是为了表现心中看到的美;恋爱只看其是否真纯,能都有心灵亲密无间的交流。话是这样说,但人生在社会,不管干什么都和社会有关系,又怎么谈有另一个宇宙呢?终究还是要权衡,而不是随便夸奖日本的不知道什么鬼,鄙薄你看不惯的中庸。
七.谈升学与选课 这一篇和现在有点不符了,但还有一些参考意义。如果社会不看文凭,你认为学生都会去追逐文凭吗?再说社会凭什么不看文凭?文凭好的人代表他们平均上比差的人优秀。选专业还是要选自己喜欢的,不要想着选迎合社会的,社会太多变了,今天的时髦有可能明天就过时了。在学习中,先打下基础教育的根基,然后再谈高深专门。
八.谈作文 干很多事都是天资和努力并重的。不管是不是天才,汗水都是不可缺少的,厚积薄发,汗水能激发灵感。“文学上只有好坏的区别,没有新旧的区别”。学究厌恶新文学,学生攻击经文诗文,都是偏见。读书只是预备的功夫,真正作文,还要写生,多写描述文和记叙文。没有世事阅历,早早地写议论文会空疏俗烂的。
九.谈情与理 “一般人制定规范,往往不根据事实而根据自己的希望”“只论事实,世界文化和个人生活果能顺着理智所指的路径前进吗”“行为的原动力是本能与情绪,不是理智”“应该衡量理智的生活是否确比情感的生活价值来得高”。理智的生活很狭隘,没有了情感,世界便没有了文学,美术,爱情,世界九变成黑白的单调色了。理智的生活很冷酷,斤斤计较,言于利弊,不问感情。问心的道德高于问理的道德,问心是感情,感动,人心灵上的动摇,而问理是理智上的衡量,只是在衡量利弊,顺应规则。不过我认为,孝是一种相应的义务,当然,能至情的孝敬是更好的。但很多人做不到,只能把孝定为义务,甚至列于法律了。
十.谈摆脱 朱先生所说摆脱即放下。“凡悲剧都生于两理想的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时候如果不能取中,就必须要抉择,放下一个,选另一个,如此才不至于徘徊不定蹉跎光阴。当然,放下之后要不后悔才能得中真理,如果后悔的跺脚,还不如僵持着。世间俗人大多不能放下,执迷于两个理想中,殊不知两者不可得兼,空自抱怨,无所得。放下要能权衡利弊,要能担责任,放下之后不会再抱怨再后悔。
十一.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现代人匆匆忙忙,蜂拥而来蜂蛹而去,古代人交通不便,写书贼慢,很多人甚至很难看到书或者名画。这是科技的进步,更加方便,更加有威力,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更大。到这一步,人类也就把所有事看的很容易,讲效率,机械化的东西,没有制造者的感情。“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着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要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是否为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如果是,虽然结果失败了,那也是有价值的。”“所以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和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十二.谈人生与我 人在前台演戏,便和旁人,和鸟兽虫鱼诸物一样,人比其他物类痛苦,因为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他重要。要是人把自己和别人看的一样,认为遵从本性活着,顺应自然生着,自然就会少很多烦恼。“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人在后台看戏,评价人物,观赏戏剧,有不同的角度,看悲剧可以喜,看喜剧可以悲,人生会有对比,有衬托,有美丑善恶。悲剧的存在是顺应自然的,正如存在喜剧一样,没有人的生活没有缺点,没有缺点就没有希望,没有努力的方向动力,没有成就感。不完美的生活就是完美的,我们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展,追求完美,希望成功。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暑期档电影repo159篇内容 · 1.6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239篇内容 · 16.0万次浏览
- 《利剑·玫瑰》追剧笔记129篇内容 · 5.5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35篇内容 · 2579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22.4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28篇内容 · 90.6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710篇内容 · 46.6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56篇内容 · 6.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