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
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
旅游规划在中国的发展
1.初步萌芽阶段(1978—1985)
中国旅游业萌生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直到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也具有典型的特征:一是无流派,二是无规范,三是无边界。
2.探索研究阶段(1986—1996)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人造旅游吸引物和主题公园在全国大量涌现。9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如火如荼, 促进了旅游规划在全国大规模地进行。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进入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化规划阶段。旅游规划的内容开始注重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 并开始将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加以系统化的规划。
3.重新整合阶段
1997—1999年是我国旅游规划编制的低潮期。由于此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泡沫现象已有显现, 加之亚洲金融风暴的波及, 旅游业除了游客与收入“滞胀”外, 还有人造旅游吸引物、主题公园、度假区建设失误的负效应。
4.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2000年起,这个阶段的旅游规划实践开始了六个方面的演进更替:一是旅游规划最大的变化是从业性质的转型,即从第二阶段兼职性质的“旅游规划发烧友”演变为第三阶段职业化的“旅游规划执业者”;二是旅游规划编制者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演变为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三是旅游规划的编制运作从学者们的个体行为演变为法人单位的集体行为;四是旅游规划项目从业主直接委托编制者演变为通过招投标形式委托;五是旅游规划内容从学者们的自圆其说演变为政策性的规范界定;六是旅游规划成果评审从同行们的会审形式演变为大众参与的程序化操作。总体上讲,这些演变更替是积极的和有益的。
根据旅游活动的空间层次分析,其行为结构可包括旅游路线模式、起讫点模式、结构模式、演化模式等;根据旅游活动中的消费行为分析,包括消费结构、消费时间、消费地点等。因此,我们理解旅游活动行为结构包括了不同空间上、不同层面的行为结构。其改变和完善需要根据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可以参考旅游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环境识觉等相关理论和知识。
旅游半径一般是指以某一个客源地为圆心,到人们能够出游的地区之间的距离为半径,所能够形成的一个类似圆周的范围。也称为出游半径。一般而言,出游半径的单位是以公里为单位的,如美国,家庭汽车旅游的半径是800-1500公里左右,我国绝大多数家庭汽车旅游仍在80-150公里半径左右。而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出游半径的度量单位也开始向时间单位转换,比如以上海为圆心,出游半径在3个小时以内的空间范围是大不相同的。
旅游景区的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详规完成以后,还必须作施工设计,只有施工图出来后才能正式开始施工。如果只是委托做总体规划,是根本不可能用来施工的。每一个层次的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层次的问题,不可能期望一个规划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因此说这个规划的“可操作性”不高,那就是误解了总体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
旅游规划在中国的发展
1.初步萌芽阶段(1978—1985)
中国旅游业萌生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直到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也具有典型的特征:一是无流派,二是无规范,三是无边界。
2.探索研究阶段(1986—1996)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人造旅游吸引物和主题公园在全国大量涌现。9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如火如荼, 促进了旅游规划在全国大规模地进行。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进入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化规划阶段。旅游规划的内容开始注重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 并开始将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加以系统化的规划。
3.重新整合阶段
1997—1999年是我国旅游规划编制的低潮期。由于此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泡沫现象已有显现, 加之亚洲金融风暴的波及, 旅游业除了游客与收入“滞胀”外, 还有人造旅游吸引物、主题公园、度假区建设失误的负效应。
4.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2000年起,这个阶段的旅游规划实践开始了六个方面的演进更替:一是旅游规划最大的变化是从业性质的转型,即从第二阶段兼职性质的“旅游规划发烧友”演变为第三阶段职业化的“旅游规划执业者”;二是旅游规划编制者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演变为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三是旅游规划的编制运作从学者们的个体行为演变为法人单位的集体行为;四是旅游规划项目从业主直接委托编制者演变为通过招投标形式委托;五是旅游规划内容从学者们的自圆其说演变为政策性的规范界定;六是旅游规划成果评审从同行们的会审形式演变为大众参与的程序化操作。总体上讲,这些演变更替是积极的和有益的。
根据旅游活动的空间层次分析,其行为结构可包括旅游路线模式、起讫点模式、结构模式、演化模式等;根据旅游活动中的消费行为分析,包括消费结构、消费时间、消费地点等。因此,我们理解旅游活动行为结构包括了不同空间上、不同层面的行为结构。其改变和完善需要根据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可以参考旅游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环境识觉等相关理论和知识。
旅游半径一般是指以某一个客源地为圆心,到人们能够出游的地区之间的距离为半径,所能够形成的一个类似圆周的范围。也称为出游半径。一般而言,出游半径的单位是以公里为单位的,如美国,家庭汽车旅游的半径是800-1500公里左右,我国绝大多数家庭汽车旅游仍在80-150公里半径左右。而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出游半径的度量单位也开始向时间单位转换,比如以上海为圆心,出游半径在3个小时以内的空间范围是大不相同的。
旅游景区的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详规完成以后,还必须作施工设计,只有施工图出来后才能正式开始施工。如果只是委托做总体规划,是根本不可能用来施工的。每一个层次的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层次的问题,不可能期望一个规划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因此说这个规划的“可操作性”不高,那就是误解了总体规划。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609篇内容 · 22.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63.9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318篇内容 · 10.2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01篇内容 · 13.3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88篇内容 · 17.8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39篇内容 · 21.7万次浏览
- 跟文豪学说话28篇内容 · 9.6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42篇内容 · 4.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