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侃中央和地方电视台PK:该回炉炼炼丹啦!!
醉侃中央和地方电视台PK:里里外外不像个人样!
现在这年头,真得不确定是市场经济惹的福或是祸,人家地方台已然播出了真人秀小爱的《欢乐颂2》了,堂堂的中央八套却破天荒来了旧梦重温,播出了《欢乐颂1》,这真是让观众们一眼就看透了央视,其中估计背后的运作超级不简单,不然的话,怎么能让观众早已耳熟能详的都市小众电视剧硬是霸王抢上弓登上了央视平台,可见制作方和运营方的功夫深厚,悄悄说莫非是钱是海了去了?
只不过今天不是展开了说这个剧,它不配,这只是上了富豪榜个别的年青人才会有的生活,那些电视里所谓的喜怒哀乐与生活中的普通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猛然看起来像是都市白领,其实,在都市生活着的房奴们应该很清楚自己的苦日子,他们太奢望有电视剧那样的闲情,真是骄情了一小撮人,让人汗珠子都不知往哪落的神剧,并且,最诧异的是《欢乐颂》这个剧名,如此高大尚的名头真是挂错了彩头,揭错了盖头,还得咯咯地跟着傻笑。
换个角度来看,要说怨还是怨现在电视台也多,相当年一打开电视,就一个中央电视台的年代真是让人怀念不已呀。如今,似乎这样的天地有些反差,江浙地带的国内发达地区电视台可是有钱的主儿,一点不比央视差,无怪乎大明星一个劲儿地上地方台,给的钱又舒服,干得活不重,何乐而不为,这里面苦的是央视这个大平台,双肩责任大,一边担负着党的喉舌,为国家的兴盛发展又鼓又呼,一边还得撑着这脸面,也够难为它们了,没明星不愿意上央视(明星想上的恐怕只剩个春晚),节目都还得上马,那么多的人还得养活,怎么办?能人出了个点子,每年不是有新人吗,再不行不是有草根吗,他们没人请,没人爱,这样就能解了央视的愁,也丰富了电视荧屏了,也算是两全其美。得了,这也算是个药方,把央视的头疼病解决了。
但还有个更大事情摆在面前。那就是节目创新。创新就得人才,央视的门坎是很高的,当年的人才那都是花了血本才能进了这个央视舞台,可是现在却是暗流涌动,成了气候、有了名气的央视大腕纷纷离职,要么凭着混的人脉圈创业,要么带着功成名就的光环到地方台赚个盆锅都满,地方台当然乐此不疲,一是有钱,二是提高人气,这样,地方台一档又一档独具特色的栏目横空出世,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为这股子风潮更是推波助澜,深度合作的节目迅速火遍全国,甚至于走国门,让外国人跟着手舞足蹈。而央视大哥还以为唯我独尊呢,一个《同一首歌》,曾经走遍全国的山山水水,从开始的一枝独秀到后来的到一个地方赚一笔,没有创新,只捞利益,明星跟着也是白菜价,这样的栏目谁愿意跟,越往后越没劲儿,最后只落了个无疾而终,灰头土脸地下了台子,整个队伍可是一锅端,什么主持人,导演全部消失。其实,央视像这样的节目还有一大把,但现在都是没办法的办法,苦撑着,红着脸拉着赞助,吃着偏饭。人家地方台明星真人秀火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央视还不屑一顾,直到好几个地方台纷纷跟进,央视才顿悟,明白了“观众才是上帝”的理念,而作为曾经行业老大的央视同仁,费了大劲儿也没有赶上这一拔儿,悔的肠子都青了,以吾之小眼窝子来瞧,不是悔青了,还有另外的原因,恐怕有相当的明星演艺公司不愿意看着脸色行事吧,况且说得透些,市场化的公司,拼的是人气,赚的是财气,地方台什么都有,央视拿什么苦追,现在不比原来,地球人都知道,一根数据线,一部手机,上千个台都能搜到。没办法的办法,只能借助国家政策和央视的人气,来几个文化类节目吧,倒是挽回了一点面子,可是,无论从节目的包装和制作,还有整体的节奏基本还是老一套,面子似乎改了,里子一模一样,这个为什么,我来告诉你,这是审稿的问题,一帮子吃着官饭的头头脑脑来审片,脑子里还是上世纪的那点念经弦儿,创新是不可能的。
话头再回到电视剧上,目前,央视8套似乎是成了烂剧上央视的唯一通道,央视1套倒还是国家一台,怎么也得经五关,过六将,8套就不一样了,这频道总监不知吃错了药还是吃好了饭,全国上下每年盛产上千集的剧目,其中不乏有体裁、制作、内容皆为上品的剧目,可偏偏上不了央视,却成了地方台的一个个好菜,远得不说,就如近期江苏台所播的陈忠实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鹿原》,这是真是一部沧桑巨篇,讲述的是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批老戏骨的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一轴中国农村多彩历史、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估计稍为年长的人看得荡气回肠,拍手叫绝。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品相俱佳的历史剧却命运多舛,拍摄流程一叹三折,播出档期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最终也未能入愿登上央视,却被江苏台一举拿下播出权,这真是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悲叹之举,更反映出了当今时代不可忽略的价值趋向和人文走向。从这一点来看,我有时会漠然迟滞许多,按照进化论来讲,社会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中国是一个具有鲜明发展特色的国家,更是一个浑身散发文化气息的国度,然而,就是在无数个这样的套子里,在这样的城里,人们却似乎有种找不着北,找不着那股子接地气儿的真善美,而是被莫须有的身外之物迷乱了双眼,一大批天上飞来飞去的电视神剧一个接着一个,尤其还能上了央视大舞台,逼迫着亿万观众在电视面前浑然狂睡,这真是电视人的一种耻辱,其实,这里睡的不是观众,而是背后那些所谓能够左右电视制作、电视播出、电视发展的大人物。
稍稍了解电视的人明白,电视是一种集合声、像、音的传播媒介,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这样的媒介来表达式背后电视人的一种人文理念和精神追求,这应该是与观众相通的,并且应该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境界,但是,现在这样的例子很少,很少!现在,可以说是迎合者众,现阶段的要么是邯郸学步,要么是原地踏步,要么是空中飞步,反正是没有几个在走在路上,这样的后果相当可怕的。我们是人,吃的是人饭,说的是人话,办的是人事,生活的是人类地球,我们该做是我们能够得着或是看得懂的事情,这里不谈科学,那是专门做看不见和看不懂的事情,另当别论。我们需要的就是弯下腰来,换装上阵,要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靠脚踏实地来实现的,电视人也一样,放下那套昔日的袈裟,也许这才可以亲密接触一下“创新”这个早已出炉的新鲜词汇。文之收尾就用现在流行的词,在这里套用一下,将为“人民的名义”改为“为观众的名义”来振奋一下节节败退的央视和处于深度迷乱的电视市场。突然想到这首歌,就用这句词来结束这个酒后的快语吧: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现在这年头,真得不确定是市场经济惹的福或是祸,人家地方台已然播出了真人秀小爱的《欢乐颂2》了,堂堂的中央八套却破天荒来了旧梦重温,播出了《欢乐颂1》,这真是让观众们一眼就看透了央视,其中估计背后的运作超级不简单,不然的话,怎么能让观众早已耳熟能详的都市小众电视剧硬是霸王抢上弓登上了央视平台,可见制作方和运营方的功夫深厚,悄悄说莫非是钱是海了去了?
只不过今天不是展开了说这个剧,它不配,这只是上了富豪榜个别的年青人才会有的生活,那些电视里所谓的喜怒哀乐与生活中的普通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猛然看起来像是都市白领,其实,在都市生活着的房奴们应该很清楚自己的苦日子,他们太奢望有电视剧那样的闲情,真是骄情了一小撮人,让人汗珠子都不知往哪落的神剧,并且,最诧异的是《欢乐颂》这个剧名,如此高大尚的名头真是挂错了彩头,揭错了盖头,还得咯咯地跟着傻笑。
换个角度来看,要说怨还是怨现在电视台也多,相当年一打开电视,就一个中央电视台的年代真是让人怀念不已呀。如今,似乎这样的天地有些反差,江浙地带的国内发达地区电视台可是有钱的主儿,一点不比央视差,无怪乎大明星一个劲儿地上地方台,给的钱又舒服,干得活不重,何乐而不为,这里面苦的是央视这个大平台,双肩责任大,一边担负着党的喉舌,为国家的兴盛发展又鼓又呼,一边还得撑着这脸面,也够难为它们了,没明星不愿意上央视(明星想上的恐怕只剩个春晚),节目都还得上马,那么多的人还得养活,怎么办?能人出了个点子,每年不是有新人吗,再不行不是有草根吗,他们没人请,没人爱,这样就能解了央视的愁,也丰富了电视荧屏了,也算是两全其美。得了,这也算是个药方,把央视的头疼病解决了。
但还有个更大事情摆在面前。那就是节目创新。创新就得人才,央视的门坎是很高的,当年的人才那都是花了血本才能进了这个央视舞台,可是现在却是暗流涌动,成了气候、有了名气的央视大腕纷纷离职,要么凭着混的人脉圈创业,要么带着功成名就的光环到地方台赚个盆锅都满,地方台当然乐此不疲,一是有钱,二是提高人气,这样,地方台一档又一档独具特色的栏目横空出世,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为这股子风潮更是推波助澜,深度合作的节目迅速火遍全国,甚至于走国门,让外国人跟着手舞足蹈。而央视大哥还以为唯我独尊呢,一个《同一首歌》,曾经走遍全国的山山水水,从开始的一枝独秀到后来的到一个地方赚一笔,没有创新,只捞利益,明星跟着也是白菜价,这样的栏目谁愿意跟,越往后越没劲儿,最后只落了个无疾而终,灰头土脸地下了台子,整个队伍可是一锅端,什么主持人,导演全部消失。其实,央视像这样的节目还有一大把,但现在都是没办法的办法,苦撑着,红着脸拉着赞助,吃着偏饭。人家地方台明星真人秀火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央视还不屑一顾,直到好几个地方台纷纷跟进,央视才顿悟,明白了“观众才是上帝”的理念,而作为曾经行业老大的央视同仁,费了大劲儿也没有赶上这一拔儿,悔的肠子都青了,以吾之小眼窝子来瞧,不是悔青了,还有另外的原因,恐怕有相当的明星演艺公司不愿意看着脸色行事吧,况且说得透些,市场化的公司,拼的是人气,赚的是财气,地方台什么都有,央视拿什么苦追,现在不比原来,地球人都知道,一根数据线,一部手机,上千个台都能搜到。没办法的办法,只能借助国家政策和央视的人气,来几个文化类节目吧,倒是挽回了一点面子,可是,无论从节目的包装和制作,还有整体的节奏基本还是老一套,面子似乎改了,里子一模一样,这个为什么,我来告诉你,这是审稿的问题,一帮子吃着官饭的头头脑脑来审片,脑子里还是上世纪的那点念经弦儿,创新是不可能的。
话头再回到电视剧上,目前,央视8套似乎是成了烂剧上央视的唯一通道,央视1套倒还是国家一台,怎么也得经五关,过六将,8套就不一样了,这频道总监不知吃错了药还是吃好了饭,全国上下每年盛产上千集的剧目,其中不乏有体裁、制作、内容皆为上品的剧目,可偏偏上不了央视,却成了地方台的一个个好菜,远得不说,就如近期江苏台所播的陈忠实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鹿原》,这是真是一部沧桑巨篇,讲述的是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批老戏骨的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一轴中国农村多彩历史、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估计稍为年长的人看得荡气回肠,拍手叫绝。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品相俱佳的历史剧却命运多舛,拍摄流程一叹三折,播出档期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最终也未能入愿登上央视,却被江苏台一举拿下播出权,这真是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悲叹之举,更反映出了当今时代不可忽略的价值趋向和人文走向。从这一点来看,我有时会漠然迟滞许多,按照进化论来讲,社会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中国是一个具有鲜明发展特色的国家,更是一个浑身散发文化气息的国度,然而,就是在无数个这样的套子里,在这样的城里,人们却似乎有种找不着北,找不着那股子接地气儿的真善美,而是被莫须有的身外之物迷乱了双眼,一大批天上飞来飞去的电视神剧一个接着一个,尤其还能上了央视大舞台,逼迫着亿万观众在电视面前浑然狂睡,这真是电视人的一种耻辱,其实,这里睡的不是观众,而是背后那些所谓能够左右电视制作、电视播出、电视发展的大人物。
稍稍了解电视的人明白,电视是一种集合声、像、音的传播媒介,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这样的媒介来表达式背后电视人的一种人文理念和精神追求,这应该是与观众相通的,并且应该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境界,但是,现在这样的例子很少,很少!现在,可以说是迎合者众,现阶段的要么是邯郸学步,要么是原地踏步,要么是空中飞步,反正是没有几个在走在路上,这样的后果相当可怕的。我们是人,吃的是人饭,说的是人话,办的是人事,生活的是人类地球,我们该做是我们能够得着或是看得懂的事情,这里不谈科学,那是专门做看不见和看不懂的事情,另当别论。我们需要的就是弯下腰来,换装上阵,要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靠脚踏实地来实现的,电视人也一样,放下那套昔日的袈裟,也许这才可以亲密接触一下“创新”这个早已出炉的新鲜词汇。文之收尾就用现在流行的词,在这里套用一下,将为“人民的名义”改为“为观众的名义”来振奋一下节节败退的央视和处于深度迷乱的电视市场。突然想到这首歌,就用这句词来结束这个酒后的快语吧: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67篇内容 · 108.4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3.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36篇内容 · 154.1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162篇内容 · 66.4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1篇内容 · 76.5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40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1.7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