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人的改变有多大
查看话题 >教育的影响有多长远?
今天要说的是我爷爷兄弟俩的故事。
我爷爷兄弟两个,他的弟弟——我叫他小爷爷——和他之间相差二十多岁。结果小爷爷比我爹大不了几岁,两人差不多是一起长大的。
我爷爷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没钱上学。但他遇到了贵人,他的一个姨妈,没有孩子,见他聪明,非常喜欢他,出钱供他上学。我爷爷也很争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他上高中时,姨妈去世了,姨父不肯再出钱。在那个时代,这个姨父的做法无可厚非,毕竟人家这么多年一直都在给钱供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上学,老婆死了,自己要续弦,哪里不要用钱?
我爷爷只好回老家种田。
他的同班同学之一,成绩不如他,但是上完高中,还读了大学,后来成了博导。多年以后返乡,非要见见我爷爷,感慨一下当年:当年你比我成绩好呀!
( ̄_ ̄|||)
我相信这个老爷爷没有恶意,但是在我爷爷听来,非常不是滋味。
回过头来说我爷爷返乡以后,没过几年就是1949年,急需人才。在那个时代,我爷爷高中辍学的学历算是高等学历了。他先被安排去扫盲班当老师,后来又被招干,之后进了县城。
由此我爷爷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好处。后来他让自己的五个子女——不分男女——都接受教育,都拿到了高中学历。对此他非常自豪,晚年多次拿出来说。他对孙辈们的要求更上一层楼:本科学历。这是后话。
小爷爷诞生时,家境已经好转。曾祖父和曾祖母对这个小儿子非常宠爱,有鉴于长子的成功,他们把小儿子也送去上学。曾祖父那时五十多了,亲自挑着担子,里面放着铺盖、米粮——那时乡村中学的食堂可以用米粮换粮票——送小儿子去学校。他安顿好小儿子和行李,就回家了。没成想快到家时,远远望见小儿子的身影——小儿子竟比他还要早到家。
小爷爷很潇洒,铺盖、米粮等物就这样丢在学校了,自己空手走了回家,他年轻又没负重,当然比年老又挑着担子的父亲快。
然后小爷爷说什么都不肯再去学校。
家里人问他,他说读书辛苦,宁愿种地。
曾祖父和曾祖母宠他,也就没有勉强。
在小爷爷成年以后,他见我爷爷寄钱回家,很羡慕,不,是眼红,就和村子里其他人一样。在他们看来,我爷爷没费什么劲就挣了那么多钱。生产队算工分的时候,对我家特别苛刻。
本来爷爷奶奶孩子多,孩子们打小就能干农活,爷爷又有工资,家境应该很宽裕。我爹多次跟我讲,他小时候,上学前、放学后,都要去放牛、拾粪。然而爷爷不是让孩子们都接受教育吗,孩子多,学费也多。奶奶身体不好,又多次生育,常常不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这导致年终决算的时候,分不到多少钱。生产队的人还说:他们家反正有钱!
迫不得已,我爷爷只好让大女儿——我大姑——辍学回家干活。
小爷爷呢,和那些人一起齐心协力折腾大哥的家人。有几年他当了生产小组组长,掌管着小组的粮仓。有一次大姑发现家里的粮食快没有了,去找叔叔兼生产小组组长要粮食。那天晚上,小爷爷说明天再说。第二天,他出远门了,三天之后才回来。我大姑着急,当天晚上又去找他,被曾祖母拦住了:你叔多累啊!
大姑翌日再去找他,他和小组其他的成年男人——大部分都是本家堂兄弟——在打牙祭,小酒喝着,红烧肉吃着,那叫一个美!
大姑说:我也是生产小组的,你们吃肉喝酒怎么不叫我?
被小爷爷一把推出了门。
翌翌日,到了分粮的时候,轮到我大姑了,小爷爷不给分,把称一撅,门一锁,走了。
凡此种种,导致我爷爷心灰意冷,最终把全家都迁出了农村带进了城,除了大姑以外,那时她已婚,大姑父也是农村户口,不太好办。我爷爷晚年提起这件事,都很歉疚,说是自己耽误了大女儿。
小爷爷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他最小的女儿出生时已是1981年,所以不能再生更多的儿子了。因此他对唯一的儿子非常宠爱,他也觉出了教育的好处来,想让儿子拿个高中文凭,再招工进城。为此多次找我爷爷、我爹、我叔叔帮忙。
虽然此前有种种龃龉,因为血浓于水,我爹和我叔多次帮忙。奈何那个小堂叔被宠得太狠,文不成武不就。小爷爷的谋划就此落空,他迁怒于我们一家,一度断绝了来往。
那段时间,听知情的亲戚朋友说,小爷爷的小女儿嫁的不错,男方家里是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要人帮忙,小爷爷带着老婆、儿子一起过去帮忙,挣了一些钱,给小堂叔攒了老婆本。小堂叔终于在三十多岁结了婚,头胎女儿,二胎女儿,第三胎才是儿子。小堂叔结婚以后,小爷爷的心病去了大半,和我家又恢复了往来。
去年我爹对我说,小堂叔为三个儿女的教育问题找他。虽说现在不怎么看重户口,但是择校费摆在那里,他还想儿女进好学校,所以小堂叔让我爹帮忙找好学校接收他的儿女,并说情减免择校费。
前几天我爹对我说,小爷爷在县城租了一套房子,专门陪着孙女和孙子上学,每天乐颠颠地背着孙子——那小伙子,嗯,我堂弟,比我家小萌大个一岁的样子——去幼儿园。
我觉得小爷爷家又开始了一个轮回,就是不知道这次结果如何。
从我爷爷那一代到我这一代,整整三代人,我们家和小爷爷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实,小爷爷受教育的条件好过我爷爷,但他本人在能上学的大好年华里不重视教育,不肯学习,当他开始重视教育把希望寄于下一代时,他的儿子如他一般在大好年华里不重视教育,不肯学习,然后接力棒传给了第三代。
考虑到我爷爷和小爷爷相差二十多岁,忽视巨大的年龄差进行比较有点耍流氓的意思。那就比一比小爷爷和我爹,前文说过,我爹比小爷爷小不了几岁,他们差不多是一起长大的。我爹高中学历,老三届,高考落榜之后回到县城当了老师。如果小爷爷也是高中学历,在高中学历就是高学历的当时,又有兄长帮衬,招工进城,或是去当老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可以说,两家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起点就在小爷爷多年前潇洒地将行李丢在学校,晃晃悠悠回家的那个下午。
最后上结论吧: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它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能影响好几代人。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晒晒我画的月亮1.0万+篇内容 · 65.2万次浏览
- 我看到的中秋月2563篇内容 · 145.6万次浏览
- 我来预测2025诺贝尔文学奖1.0万+篇内容 · 13.4万次浏览
- 节日亦是休息日1240篇内容 · 46.1万次浏览
- 长假旅行去哪里907篇内容 · 82.3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443篇内容 · 60.2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176篇内容 · 39.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796.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