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名字
难回忆多久未动笔写一篇由感而生的文章了。科技的发展,使人写短句、说短话,夹杂着歪曲本意的网络语言,时髦地抒发着对自己和世界的嘲弄。曾想以愚者守静作为一个好借口,但终归还是慵懒罢了。
写作,是抒发思想的最强音。此能力退化,思想兴许便慢慢僵化、变质。星移斗转,少了精神之柱,人会不会只剩一张面皮与一具枯骨呢。
受人鼓励,撰写此文,一则是观《你的名字。》(以下简称名字)有感;二则集中精力,让我想,我思浮于纸面。
名字是一部动画片,导演和他的团队(以下简称导演)精雕细琢、画质唯美、情节丰满,将一场灾难作为贯穿电影的主线,通过大胆使用男女主角身份可以互换,时光能够倒流的假设,讲述身份互换后的遭遇,徐徐引出高中生青涩懵懂的爱情,细腻地刻画出每个人物的特征。在此架构下,时间和空间互换、交缠,看似平凡的男女主角利用过往经历,改变了历史,避免了灾难。善始善终的开头结尾,着实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的向往,也鼓励大家存善念,行善举。我想看过电影,大家都能迸发这样的感触。谈及评价,实则诚恐,惟感谢导演坚持不懈之努力,在冬日为我注入暖流,暖流参杂着捧腹,叹息,向往,凄美等元素,组织起来成就了一部好看的电影。
谈个人感想,我浅谈2个对比。
一、小镇与都市
名字中女主角三叶生活在一个陨石坑边的小镇,小镇沿袭百年来的传统,供奉、祭祀神灵,晚9点关门的商店和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折射小镇慢节奏的生活,邻里间的互相问候,让小镇充满着人情味。女主角的外婆心传手授着结绳技艺,即使连编绳的意义都随着一场大火将古籍焚毁而失传,但依旧沿袭传统,无不让人佩服信念虔诚之坚毅。
男主角生活在东京,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巨大都市,装饰古朴却供应精致西点的咖啡店,高档餐馆素质低下的流氓食客,高楼林立,交通拥堵,人人自顾自地疾速行走,用即时通讯软件互相交流。
导演对两个地方细节的把控精准,对比反差明晰强烈,让身份互换的男女主角在新的地方,看似迷失,又似清醒,迷失如置身男主角身体的三叶不知如何应对无良食客的挑衅,清醒如置身女主角身体的泷勇于直面同学的妄自评判。就自己而言,观影之初,向往活在小镇,简单而质朴,平静而祥和,但男二号一句:“你说未来么,我希望在这个小镇上平凡地活着”,让我本笃定的选择,涌起千层波澜,真能够耐住寂寞,甘受平凡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么?
受时间有限我还真没细思过上述问题。但就大多数都市人而言,一定都无法笃定地做出归复田居之承诺,也许这与孔孟大儒君子以出世为德的官学文化无关,也与无法断绝对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留恋无关。我以为,终其一切,还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向往。虽知事物的发展规律,但无法精确计量,或其实我们所谓知道的发展规律也取决于主观判断。有时候,放弃选择而被动接受;有时候,说多做少,把不同的境遇多比喻为围城,城未破,事未知。
不过,我觉得名字虽短,但从不同角色的行为上观察,不谈未来,贯穿其中有良知两字,心生良知,行为良知。境遇和环境次之,致良知才是要义吧。
二、三叶和奥寺
作为男性观影群体,不比较两位女主角实则煞费导演用心之处,两位女主角地处之处及环境风化之异如上,在此不赘述。单就人物的特点,三叶是小镇姑娘,自卑,敏感,单纯;奥寺是大众情人,自信,大方,世故。给人印象,两位都善良的,但三叶羞涩内敛,以致于促成泷与奥寺约会后,又表现出焦虑、懊恼,急赴东京相遇无果后,剪一段青丝了却相思;而奥寺一点就破,虽如众星捧月般闪耀,但知道自己想要的,善于把握住机会,当发现泷在约会中魂不守舍时,又懂得及时抽离,无奈只可在旅馆的房间吐一口青烟自叹“我其实是喜欢他的”。
说来有趣,从人物上看,三叶和奥寺都喜欢泷,但深究起来,又似乎三叶喜欢才是真正的泷,而奥寺喜欢的是置身泷身体内的三叶(至少起初是这样的)。而泷呢,这个幸运的小伙,被奥寺问及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而支支吾吾,可解读为羞涩和犹豫,又可为亚洲人的内敛不愿驳人情面。一男二女交叉迷离的关系,加之又是感情寄托最浓的部分,导演虽在结尾交待明确,但还是容易引发各种解读,无限遐思。或叹男女主角修成正果,或叹奥寺的无奈相思。
总之,名字对于人物感情发展的架构十分出彩,着实也印证了一些现象,如往往说不喜欢而心里却最牵挂,往往说忘记却永远无法释怀,往往在找寻所谓的幸福却不知就在身边,往往想与众不同而忽视平凡之不平凡,以及其他的往往。
电影散场,人生继续。那个名字是你的,他的,或是谁的呢?记住或不记住又会怎样呢?呵呵。
感谢导演的用心。
飞机糕写于2016某一冬夜
写作,是抒发思想的最强音。此能力退化,思想兴许便慢慢僵化、变质。星移斗转,少了精神之柱,人会不会只剩一张面皮与一具枯骨呢。
受人鼓励,撰写此文,一则是观《你的名字。》(以下简称名字)有感;二则集中精力,让我想,我思浮于纸面。
名字是一部动画片,导演和他的团队(以下简称导演)精雕细琢、画质唯美、情节丰满,将一场灾难作为贯穿电影的主线,通过大胆使用男女主角身份可以互换,时光能够倒流的假设,讲述身份互换后的遭遇,徐徐引出高中生青涩懵懂的爱情,细腻地刻画出每个人物的特征。在此架构下,时间和空间互换、交缠,看似平凡的男女主角利用过往经历,改变了历史,避免了灾难。善始善终的开头结尾,着实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的向往,也鼓励大家存善念,行善举。我想看过电影,大家都能迸发这样的感触。谈及评价,实则诚恐,惟感谢导演坚持不懈之努力,在冬日为我注入暖流,暖流参杂着捧腹,叹息,向往,凄美等元素,组织起来成就了一部好看的电影。
谈个人感想,我浅谈2个对比。
一、小镇与都市
名字中女主角三叶生活在一个陨石坑边的小镇,小镇沿袭百年来的传统,供奉、祭祀神灵,晚9点关门的商店和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折射小镇慢节奏的生活,邻里间的互相问候,让小镇充满着人情味。女主角的外婆心传手授着结绳技艺,即使连编绳的意义都随着一场大火将古籍焚毁而失传,但依旧沿袭传统,无不让人佩服信念虔诚之坚毅。
男主角生活在东京,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巨大都市,装饰古朴却供应精致西点的咖啡店,高档餐馆素质低下的流氓食客,高楼林立,交通拥堵,人人自顾自地疾速行走,用即时通讯软件互相交流。
导演对两个地方细节的把控精准,对比反差明晰强烈,让身份互换的男女主角在新的地方,看似迷失,又似清醒,迷失如置身男主角身体的三叶不知如何应对无良食客的挑衅,清醒如置身女主角身体的泷勇于直面同学的妄自评判。就自己而言,观影之初,向往活在小镇,简单而质朴,平静而祥和,但男二号一句:“你说未来么,我希望在这个小镇上平凡地活着”,让我本笃定的选择,涌起千层波澜,真能够耐住寂寞,甘受平凡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么?
受时间有限我还真没细思过上述问题。但就大多数都市人而言,一定都无法笃定地做出归复田居之承诺,也许这与孔孟大儒君子以出世为德的官学文化无关,也与无法断绝对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留恋无关。我以为,终其一切,还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向往。虽知事物的发展规律,但无法精确计量,或其实我们所谓知道的发展规律也取决于主观判断。有时候,放弃选择而被动接受;有时候,说多做少,把不同的境遇多比喻为围城,城未破,事未知。
不过,我觉得名字虽短,但从不同角色的行为上观察,不谈未来,贯穿其中有良知两字,心生良知,行为良知。境遇和环境次之,致良知才是要义吧。
二、三叶和奥寺
作为男性观影群体,不比较两位女主角实则煞费导演用心之处,两位女主角地处之处及环境风化之异如上,在此不赘述。单就人物的特点,三叶是小镇姑娘,自卑,敏感,单纯;奥寺是大众情人,自信,大方,世故。给人印象,两位都善良的,但三叶羞涩内敛,以致于促成泷与奥寺约会后,又表现出焦虑、懊恼,急赴东京相遇无果后,剪一段青丝了却相思;而奥寺一点就破,虽如众星捧月般闪耀,但知道自己想要的,善于把握住机会,当发现泷在约会中魂不守舍时,又懂得及时抽离,无奈只可在旅馆的房间吐一口青烟自叹“我其实是喜欢他的”。
说来有趣,从人物上看,三叶和奥寺都喜欢泷,但深究起来,又似乎三叶喜欢才是真正的泷,而奥寺喜欢的是置身泷身体内的三叶(至少起初是这样的)。而泷呢,这个幸运的小伙,被奥寺问及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而支支吾吾,可解读为羞涩和犹豫,又可为亚洲人的内敛不愿驳人情面。一男二女交叉迷离的关系,加之又是感情寄托最浓的部分,导演虽在结尾交待明确,但还是容易引发各种解读,无限遐思。或叹男女主角修成正果,或叹奥寺的无奈相思。
总之,名字对于人物感情发展的架构十分出彩,着实也印证了一些现象,如往往说不喜欢而心里却最牵挂,往往说忘记却永远无法释怀,往往在找寻所谓的幸福却不知就在身边,往往想与众不同而忽视平凡之不平凡,以及其他的往往。
电影散场,人生继续。那个名字是你的,他的,或是谁的呢?记住或不记住又会怎样呢?呵呵。
感谢导演的用心。
飞机糕写于2016某一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