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9-11/25╠周记❀╣和美国家庭共度感恩节
在美国交换这半年,秋假、大选、感恩节……体验颇丰。 感恩节假期并不想打扰当地家庭难得的团聚时光,于是我选择利用这个假期出去走走。 11.19 在我21岁生日的这一天晚上,我们乘坐维珍航空的航班,飞往纽约。20号清晨,我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到达纽约。这天,纽约给我的见面礼,是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的狂风,和阴云密布的阴天。我们住在world center hotel,这个酒店很不错,由于提前在bookings上预订好,大概一晚只需100多美元。空间很大,床很舒适,有一个大大的落地窗可以欣赏对面世贸大楼的雄伟。而且房间内还有电磁炉、微波炉和餐具,可以开火做一点简餐。 11.20 第一天由于刚下飞机比较疲惫,没有安排耗费脑力的工作,只是在华尔街走了走(华尔街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一转弯的距离),和著名的charging bull合了个影。公牛旁边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很难合到一张没有路人打酱油的影。之后我们沿着华尔街逛了逛,看到了纽交所。周日没有开门,一片荒凉。在门口驻足,想象周一开盘,这里熙熙攘攘挤满操盘手。红红绿绿的数字里,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纽约的几天我们没有买city pass,地铁票买的都是20刀,一共充了两次,四天绝对够用。同学有买七天票的,不知道是否更加划算。 之后我们坐地铁去了第五大道,尽管秋风萧瑟,我们还是逛了很多家店,取暖的意义大过购物。当你在寒冷的纽约迷失,最需要的是一家暖气充足的BANANA REPUBLIC。第五大道的店面很多,很可惜当时因为寒冷的原因没有好好逛一逛,虽然没有什么很大的折扣(不是黑五),但是可以先挑挑看看,之后在黑五或者网络星期一的时候下手! 晚上我们去离酒店比较近的一家电影院 grand cinima看了场神奇动物在哪里,还是很不错的! 11.21 按照计划,第二天我们去了MET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论藏品,我觉得不如卢浮宫。可能是去卢浮宫时是陌生的语言的国度,因此参观也更加仔细。MET我推荐跟着guided tour一起走,听着原汁原味的讲解,一切静止的藏品都有了故事。 晚上我们去了时代广场,买了23号phantom of the opera的票,然后去了rockfeller的top 也就是top of the rock。看着时代广场炫目的灯光,听着五花八门的语言,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群,我觉得纽约的确比上海要更加dynamic。这个比我们早发展了几十上百年的城市,用着它陈旧但是运行良好的地铁,庞大但是井然有序的建筑群,炫目但活力四射的夜晚,让我们了解这个城市的生机所在。 这也可能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吧,不是静谧安详的蒙特雷的样子,不是旧金山,不是洛杉矶,而是纽约,这个有着自由女神像、布鲁克林桥、第五大道、华尔街、联合国总部的城市,这个让你宁愿在风中颤抖也要多看一眼的城市,这个无数美剧和脱口秀诞生的城市,这个吸引了全世界踌躇满志的年轻人的城市。因为在她的脚下,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11.22 第三天,尽管MET已经收获良多,我们去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与MET的诸多藏品不同,自然历史博物馆妙趣横生。在这里,时间被拉直放大,空间被压缩重组,自然、历史,交织成画。AMNH和MET都是捐赠制,也就是游客可以量力而行,出任何价钱购买门票。晚上我们简单的逛了一下world trade center的商场。 11.23 第四天,也就是纽约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联合国的土地,聆听了联合国引导员的讲解,参观了各个不同的会议厅。想到曾经马拉拉、艾玛·沃特森曾在这里演讲,我就莫名地紧张。引导员是一位来自维也纳的工作人员,她看起来有一定年纪了,介绍起UN来如数家珍,但是德语口音特别重,有些难懂。(后来和她用德语交谈了一下,她颇为激动,跟大家说这里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姑娘德语说得很好。)UN的会议厅们都宏伟富丽,精致大气,想象着世界各国各地区能够齐聚一堂,商议讨论,觉得场面也应当是颇为壮观的。 看到议员的箱子时,也是分外亲切。在MIIS的教授中,教我们笔译的老师便是联合国的前笔译工作者。这次亲眼见到口译箱,我分外激动,只想学好本领,打好基本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议员,为人类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下午去了自由女神像,远眺了一番,这么寒冷的天气,加上上次晕船的不愉快体验,导致我只想远观一番。在滚滚浪涛中,自由女神亭亭伫立,欢迎着远道而来的人们。 之后去了布鲁克林桥,踏上布鲁克林区,没有想象中的脏乱差,可能因为离曼哈顿还近,一切仍旧是曼哈顿岛的样子。布鲁克林桥很美,远眺着NY的skyline,虽然建筑们并不能分辨清楚,但是看着辉煌的灯光在寒风中也有了一丝温暖。桥这边是个巨大的操场,许多年轻少年少女在寒风中踢球,不禁让我——这个用围巾包住头仿佛成为了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外乡人——觉得年轻真好。 有趣的是,今天一天我碰见了7个说德语的人。UN的导游、UN一同游览的一对夫妻、Metro上明显看来是德国学生的情侣(颜值高而且不磨叽、打扮得也typisch deutsch)、还有远眺布鲁克林桥时的两个德国小伙子。有点开心。 晚上,我们一起欣赏了百老汇不朽经典——歌剧魅影,真的很棒,卡司一流,尤其是魅影先生的演员,颜值高,身材好,声音赞,简直不像魅影的人设。 11.24 最后一天,我们从ny飞往sfo,在sfo,我们租了一辆JEEP,开着车欣赏了SFO的夜景,还是很不错的。 11.25 由于昨天刮了车,今天又在路上被人追尾,实在不爽,于是打算独自回家。碰巧房东也在附近,于是决定过来接我一起回家。 房东感恩节和她妹妹一家过。妹妹一家在Palo Alto 硅谷附近。房东是杜克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之后去哈斯商学院读了商业。在HP、ATT、哈斯都工作过,有着丰富的商务方面的高管经验,现在是CSUMB的经济学讲师,但是常常抱怨工资过低,想要回到硅谷工作。她的妹妹在苹果工作,她妹夫在Palo Alto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妹妹的两个孩子一个18一个16,18的儿子大学学历史,16的女儿个子超过180cm,打篮球。儿子叫WILL,在沙发上写论文,于是我和他打招呼。女儿Ellie还在和房东女儿Emily一起看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 我参观了一下他们家,比房东家大很多,而且整洁有品位。家具和配件也都很有档次,占地面积也大,估计价值几百万美元。房东介绍说她妹妹一家眼光好,早早就看上了这块地,把当年一层楼的房子加盖一层,现在修整的有模有样。妹妹家有一只乖巧的狗,虽然7岁了,仍旧灵光。在房东洗澡的功夫,妹妹出去遛狗,我正好也跟去。我们聊了学习、附近的邻居。妹妹介绍说附近是非常国际化的社区,他们家对面是中国移民,旁边是香港移民,在旁边是荷兰移民,在旁边是伊朗移民。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对世界各国的文化会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而且邻里非常和谐快乐,生活静谧安定,让我来到美国这么几个月第一次觉得,原来美国也可以是这样安定和发达的。妹妹介绍说周围中国移民比例很高,在附近的小学甚至会过春节,他们也有参与,感觉很不错。 之后我们路过了马克扎克伯格家,周围戒备森严,树木高过姚明,虽然不能一探究竟,但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很容易辨别出这里不同寻常。妹妹说,马克一家买下了他们家周围一圈6栋房子,这样便literally没有邻居,保障自身和孩子的安全。他们的房子周围24小时有警卫值班,生人勿进。 妹妹告诉我,在他们去的一家寿司店,一次吃寿司时见到了马克和他的妻子一起来用膳。在附近的星巴克,google的总裁经常会在他的“stammtisch”上喝咖啡办公。我觉得,能够和世界互联网业的巨头能生活在一个小城镇,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能够在离他几米的地方吃饭喝咖啡,更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散步回来。我们在车库遇见了妹夫Tony,他人高马大,在巨大的车库里捯饬。美国中产阶级的车库果真像个实验室,里面应有尽有,感觉价值不菲,这下我才明白,为什么乔布斯能在车库里捣鼓出apple来,原来人家的车库,车只占一小部分,大头是各类器械啊。 Tony和我打了招呼。之后我们一同在沙发上坐定,等着女儿们回来去吃寿司。Tony去过上海,他们对于我的专业很感兴趣,觉得能够说这么多种语言很cool。期间狗狗Sam一直跟在周围。 之后我们出发去斯坦福,妹妹曾经在怀孕时在斯坦福念了商学院。虽然只能在夜晚欣赏斯坦福,但是校区很大,规划合理,且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觉得,能在这里读书,才不枉上过大学啊。想到我的英语精读老师JUSTIN曾经在斯坦福念过文学博士,才理解,为什么他谈起斯坦福,总是一副怀念的深情。说实话,国内去过很多大学,国外也走访过一些,斯坦福大学作为一个campus uni,是我见过,最大,最绿,最清新,最古色古香,最让人有读书欲望的大学。 站在校门,我由衷的感叹“I wish I could study here!”Carrie说,这也是有可能的呀!不论有没有机会在这里读大学,斯坦福给我的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大学带来的感动。我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就是你有足够的空间生活,有兄弟会和姐妹会们的同伴陪伴交流玩耍,有著名的老师和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有美丽安宁、绿意盎然的校园围绕环抱。坐落在四季常暖的加州,面朝硅谷的斯坦福,的确是高等学府中一颗不可多得的明珠。 我们一起驱车前往寿司店。现在前台点了杯饮料,吧台小哥特意调了一杯酒精度数很低的鸡尾酒,颜色艳丽,味道香甜。之后Emily和Ellie来了,两个姑娘感情特别好,一直深情款款。我们点了很多种不同的寿司,上来了一个寿司船,大家吃的很撑。虽然大家都不是很会用筷子,但是整个寿司店的服务一流,服务员除了长了亚洲的脸,说的确是流利的英文,而且服装在传统的日式服装有了改进,突出了身材,感觉很赞。一路边吃边打趣,其乐融融。 晚饭后,我们回家打包了一些感恩节吃剩的火鸡、Stuffing和甜点,道别了妹妹一家,之后驱车回家。感恩节之行实在太累太满足,一回到家,我睡了两天大觉,把这几天缺的眠都补回来了。
© 本文版权归 Leidenschaf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99篇内容 · 13.1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42篇内容 · 5.8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64篇内容 · 14.3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6.5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44篇内容 · 5.9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29篇内容 · 8969次浏览
- 跟文豪学说话16篇内容 · 6.2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25篇内容 · 8.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