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高 | 看看放弃6位数年薪的哥们做了些啥(二)
继续上一篇 Nathan Sawaya 在广州的《奇幻积木艺术》展览的话题。
上篇文章分享给一些乐高玩家后,听到了一些观点,认为把乐高做成雕塑后,仅具有观赏价值,大大降低了其可玩性,限制了创造力。
月饼大人认为站在一款玩具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Nathan Sawaya 的作品只是呆呆地摆在那儿,没法跟一个装上马达就能跑的乐高车模相提并论;也不像场景类的乐高 Set 可以变化各种造型,配合人仔和各种零件拍出个大电影。这与乐高精神似乎不太相符。
乐高官方在拒绝他的 Small Yellow 量产的反馈信里也提到了类似的原因:
“评审委员会要决定一个概念是否符合成为乐高产品的高标准,会通过可玩性、安全性、与乐高品牌的融合度等因素来衡量。”
显然 Nathan 的作品未能满足一款乐高产品的一贯标准。
但是请记得,Nathan 的作品是当代艺术品,而乐高积木则成为了艺术创作的媒介。所以,也许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来欣赏它们。
说到欣赏艺术, 这一篇我们先来看看广州站的展览里有什么大家熟悉的经典艺术作品被他像素化了。
月饼大人翻了下秦同学发回的图片,厉害了我的哥,简直把《西方美术史》搬过来了。
——————————————————————————
首先进入第一课,让我们穿越到15000年前的法国。
拉斯科洞窟(Lascaux Caves)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因为这些洞窟简直就是原始人的画廊,里面的动物壁画更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记录。
有没有觉得自己画画的技能还不如原始人...
用乐高复刻壁画中的“中国马”,表现的是一头被箭射中的野马。应想到原始艺术家是在粗笨的打制石器、简陋的油脂燃烧物照明的条件下完成该画的!
乐高作品并不是完全照搬壁画。原画结合岩壁的起伏反映了马的体积感,而这幅乐高作品则使用了灰色积木体现岩壁的明暗,乐高的颗粒似乎也模拟了岩石的质感。
———————————————————————————
下面这尊青铜坐猫雕像一看就知道是古埃及的,除了他们还有谁把猫神一样崇拜?(哦,我忘了当代的各位铲屎官)
埃及猫神即巴斯苔特(bastet),象征着月亮的温暖和女性魅力力量。这尊猫神像造于公元前600年左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随捐赠者的姓氏命名为 Gayer-Anderson Cat 。
这尊猫神像虽然只有42cm高、13cm宽,但做工却极为细腻真实。从黄金耳环与鼻环、到颈上的白银项圈与荷鲁斯之眼护身符、再到头顶和胸前的眼镜蛇装饰,古埃及的装饰风格简直不能更精美。
神像是青铜铸造,配以黄金和白银饰物。Nathan使用了绿色乐高积木模拟青铜材质,黄色和白色积木反映黄金白银。由于乐高积木颗粒度比较大,像素化后的塑像丢失了很多细节,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话说,谁敢给自家主子穿个鼻环试试?
———————————————————————————————
作为向艺术经典的致敬,Nathan 的作品里肯定少不了“卢浮宫三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蒙娜丽莎。
唉,有多少游客不远万里到了卢浮宫只是为了见这三个女人一面。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三宝”的原作与 Nathan 的乐高作品。
不知道你们看到女神们被像素化了有何感想。是不是想说维纳斯柔滑的肤质、蒙娜丽莎神秘的围笑、胜利女神战袍丰富的皱褶在乐高积木的演绎下统统——都不见了!
Again,这就是像素化艺术作品的特点:在保留了原作的姿态和神韵的同时,它们没有把一切细节都表现出来,给观赏者足够的空间进行脑补。这一点与印象派绘画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
说到印象派,这是月饼大人本人在西方绘画中最喜欢的流派。
印象派的画第一眼看过去一片朦胧,笔触粗放,颜色混乱。天不一定是蓝的、草不一定是绿的、白嫩的皮肤可能透着橘色,这是因为画家描绘的是受到光影及环境色影响下景物展现出的样子。光影瞬息万变,画家迅速捕捉了某个瞬间记录下来。欣赏时要向后退几步,眯起眼睛,用自己的视觉去调和色彩。这时你会发现一副混乱的画突然活了起来,场景栩栩如生。
看梵高似乎像吃了mushroom以后能看到线条的流动,看德加仿佛看到舞者芭蕾舞裙薄纱的颤动,看雷诺阿自己也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看莫奈则能体会一位白内障患者,呃...
那么乐高积木再来复刻印象派作品,应该是朦胧的二次方了。下面就给大家看看现场展出的印象派作品,建议视力不好的朋友摘下眼镜。
《星夜》作为一个超级大IP应该是世界上以各种艺术形式临摹最多的画作之一了。除了用油彩绘画,月饼大人之前还看到过用衍纸条、吸管等媒介制作的《星夜》。
不过这些材料都是条状的,很贴合梵高的笔触。而使用乐高积木难度就比较高了,需要把画中流畅的线条打破,再拼合起来,这需要艺术家有高超的造型能力。
这幅作品就更有意思了。莫奈的画多用短粗的笔触,各种色彩混杂在一起。而 Nathan 选择使用大量1x1的乐高积木,对原画中的色彩进行识别、拆分,再以“点画法”重构。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积木的颜色有红、橙、黄、绿、浅蓝、红褐、深棕等多种颜色,这样的色彩辨识能力也是很令人赞叹的。
——————————————————————
使用乐高积木表现绘画通常也是二维的形式,无非是用乐高积木的侧面或是用拼接面进行展现的区别。用侧面拼出的画面像瓷砖墙面,比较光滑(比如《蒙娜丽莎》);用拼接面可以一层层叠加积木,便于刻画复杂的图案变化(比如《星夜》)。
但 Nathan 是一个打破了次元壁的男人——他还把二维的绘画进行了三维化处理。
乐高版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房间的画面是平面的,而画中的人物是以雕塑的形式放置在背景前。只是,代表忠诚的小狗去哪了?
类似的,乐高版的《呐喊》里,尖叫人儿在背景前扭曲着,眼神恐慌,简直比表现主义还爱表现。
《吻》的原画本身极具装饰艺术的特点,特别是大量使用金箔,让作品十分奢华与夺目。Nathan的版本就平实了许多,黄色的乐高积木取代了画中的金箔,背景被极大程度地弱化,以雕塑形态呈现的人物更为突出。这个作品更是他 The Art of the Brick 巡展的招牌作品。
————————————————————————
除了西方艺术作品,还有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现场自然也有为中国观众准备的作品,比如兵马俑。
展览现场还有大卫、思想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许多复刻的名作,就不一一细说了,放些照片给大家过个瘾。趁展览还没结束,有机会还是亲自去看下吧~
另外,Buzzfeed上面有个打码名画的鉴别游戏,比如问你,下面这幅是熟么画呀?
感兴趣的可以点击这里试试,看你能认出几幅。然额全答对也并没有奖~
下一篇会给大家看看 Nathan Sawaya 原创的一些作品,讲一讲它们背后的故事。
参考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
http://baike.baidu.com/
https://en.wikipedia.org/
![]() |
上篇文章分享给一些乐高玩家后,听到了一些观点,认为把乐高做成雕塑后,仅具有观赏价值,大大降低了其可玩性,限制了创造力。
月饼大人认为站在一款玩具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Nathan Sawaya 的作品只是呆呆地摆在那儿,没法跟一个装上马达就能跑的乐高车模相提并论;也不像场景类的乐高 Set 可以变化各种造型,配合人仔和各种零件拍出个大电影。这与乐高精神似乎不太相符。
乐高官方在拒绝他的 Small Yellow 量产的反馈信里也提到了类似的原因:
“评审委员会要决定一个概念是否符合成为乐高产品的高标准,会通过可玩性、安全性、与乐高品牌的融合度等因素来衡量。”
显然 Nathan 的作品未能满足一款乐高产品的一贯标准。
但是请记得,Nathan 的作品是当代艺术品,而乐高积木则成为了艺术创作的媒介。所以,也许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来欣赏它们。
说到欣赏艺术, 这一篇我们先来看看广州站的展览里有什么大家熟悉的经典艺术作品被他像素化了。
月饼大人翻了下秦同学发回的图片,厉害了我的哥,简直把《西方美术史》搬过来了。
——————————————————————————
首先进入第一课,让我们穿越到15000年前的法国。
拉斯科洞窟(Lascaux Caves)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因为这些洞窟简直就是原始人的画廊,里面的动物壁画更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记录。
有没有觉得自己画画的技能还不如原始人...
![]() |
用乐高复刻壁画中的“中国马”,表现的是一头被箭射中的野马。应想到原始艺术家是在粗笨的打制石器、简陋的油脂燃烧物照明的条件下完成该画的!
乐高作品并不是完全照搬壁画。原画结合岩壁的起伏反映了马的体积感,而这幅乐高作品则使用了灰色积木体现岩壁的明暗,乐高的颗粒似乎也模拟了岩石的质感。
———————————————————————————
下面这尊青铜坐猫雕像一看就知道是古埃及的,除了他们还有谁把猫神一样崇拜?(哦,我忘了当代的各位铲屎官)
埃及猫神即巴斯苔特(bastet),象征着月亮的温暖和女性魅力力量。这尊猫神像造于公元前600年左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随捐赠者的姓氏命名为 Gayer-Anderson Cat 。
![]() |
这尊猫神像虽然只有42cm高、13cm宽,但做工却极为细腻真实。从黄金耳环与鼻环、到颈上的白银项圈与荷鲁斯之眼护身符、再到头顶和胸前的眼镜蛇装饰,古埃及的装饰风格简直不能更精美。
神像是青铜铸造,配以黄金和白银饰物。Nathan使用了绿色乐高积木模拟青铜材质,黄色和白色积木反映黄金白银。由于乐高积木颗粒度比较大,像素化后的塑像丢失了很多细节,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话说,谁敢给自家主子穿个鼻环试试?
———————————————————————————————
作为向艺术经典的致敬,Nathan 的作品里肯定少不了“卢浮宫三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蒙娜丽莎。
唉,有多少游客不远万里到了卢浮宫只是为了见这三个女人一面。
![]() |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三宝”的原作与 Nathan 的乐高作品。
![]() |
断臂维纳斯 |
![]() |
蒙娜丽莎(迷彩风的蒙娜丽莎还蛮酷的) |
![]() |
胜利女神像 |
不知道你们看到女神们被像素化了有何感想。是不是想说维纳斯柔滑的肤质、蒙娜丽莎神秘的围笑、胜利女神战袍丰富的皱褶在乐高积木的演绎下统统——都不见了!
Again,这就是像素化艺术作品的特点:在保留了原作的姿态和神韵的同时,它们没有把一切细节都表现出来,给观赏者足够的空间进行脑补。这一点与印象派绘画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
说到印象派,这是月饼大人本人在西方绘画中最喜欢的流派。
印象派的画第一眼看过去一片朦胧,笔触粗放,颜色混乱。天不一定是蓝的、草不一定是绿的、白嫩的皮肤可能透着橘色,这是因为画家描绘的是受到光影及环境色影响下景物展现出的样子。光影瞬息万变,画家迅速捕捉了某个瞬间记录下来。欣赏时要向后退几步,眯起眼睛,用自己的视觉去调和色彩。这时你会发现一副混乱的画突然活了起来,场景栩栩如生。
看梵高似乎像吃了mushroom以后能看到线条的流动,看德加仿佛看到舞者芭蕾舞裙薄纱的颤动,看雷诺阿自己也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看莫奈则能体会一位白内障患者,呃...
那么乐高积木再来复刻印象派作品,应该是朦胧的二次方了。下面就给大家看看现场展出的印象派作品,建议视力不好的朋友摘下眼镜。
![]() |
梵高的《星夜》 |
《星夜》作为一个超级大IP应该是世界上以各种艺术形式临摹最多的画作之一了。除了用油彩绘画,月饼大人之前还看到过用衍纸条、吸管等媒介制作的《星夜》。
![]() |
黄雅莉使用吸管制作的《星夜》 |
不过这些材料都是条状的,很贴合梵高的笔触。而使用乐高积木难度就比较高了,需要把画中流畅的线条打破,再拼合起来,这需要艺术家有高超的造型能力。
![]() |
莫奈的《薄暮中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 |
这幅作品就更有意思了。莫奈的画多用短粗的笔触,各种色彩混杂在一起。而 Nathan 选择使用大量1x1的乐高积木,对原画中的色彩进行识别、拆分,再以“点画法”重构。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积木的颜色有红、橙、黄、绿、浅蓝、红褐、深棕等多种颜色,这样的色彩辨识能力也是很令人赞叹的。
——————————————————————
使用乐高积木表现绘画通常也是二维的形式,无非是用乐高积木的侧面或是用拼接面进行展现的区别。用侧面拼出的画面像瓷砖墙面,比较光滑(比如《蒙娜丽莎》);用拼接面可以一层层叠加积木,便于刻画复杂的图案变化(比如《星夜》)。
但 Nathan 是一个打破了次元壁的男人——他还把二维的绘画进行了三维化处理。
![]() |
隐喻超级多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扬·凡·艾克 |
乐高版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房间的画面是平面的,而画中的人物是以雕塑的形式放置在背景前。只是,代表忠诚的小狗去哪了?
![]() |
被盗窃次数最多的《呐喊》——蒙克 |
类似的,乐高版的《呐喊》里,尖叫人儿在背景前扭曲着,眼神恐慌,简直比表现主义还爱表现。
![]() |
金灿灿的《吻》——克林姆特 |
《吻》的原画本身极具装饰艺术的特点,特别是大量使用金箔,让作品十分奢华与夺目。Nathan的版本就平实了许多,黄色的乐高积木取代了画中的金箔,背景被极大程度地弱化,以雕塑形态呈现的人物更为突出。这个作品更是他 The Art of the Brick 巡展的招牌作品。
————————————————————————
除了西方艺术作品,还有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 |
使用乐高积木侧面描绘的宏伟场景 |
现场自然也有为中国观众准备的作品,比如兵马俑。
![]() |
1:1复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跪射俑 |
展览现场还有大卫、思想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许多复刻的名作,就不一一细说了,放些照片给大家过个瘾。趁展览还没结束,有机会还是亲自去看下吧~
![]() |
![]() |
![]() |
![]() |
![]() |
另外,Buzzfeed上面有个打码名画的鉴别游戏,比如问你,下面这幅是熟么画呀?
![]() |
这是道送分题呀同学们!(敲黑板) |
感兴趣的可以点击这里试试,看你能认出几幅。然额全答对也并没有奖~
下一篇会给大家看看 Nathan Sawaya 原创的一些作品,讲一讲它们背后的故事。
参考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
http://baike.baidu.com/
https://en.wikipedia.org/
![]() |
![]() |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44.9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56篇内容 · 11.7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873篇内容 · 852.5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27篇内容 · 11.5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59篇内容 · 590.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07.4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30篇内容 · 221.0万次浏览
- 重启人生第一天86篇内容 · 6.3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