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ON OF BITCH”该怎么翻译?
带有嗔怪意味的字幕,配上美国队长刚硬的外表,加上那句脱口而出的“You son of bitch”,形成了诡异的风格。电影字幕似乎让高大威猛的美国队长瞬间变成了双手叉腰、眼神含怒的“怨妇”,对着前来营救自己的尼克·弗瑞矫情地撒娇。 字幕上不痛不痒的一句话,让观影者似乎有些不满,难道不该翻译成“你个婊子养的”?电影《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的“字幕门”事件,使得网络上又一次掀起关于译制片字幕翻译的“口水仗”。 由来已久的网络“口水仗” “我们做了二十年译制片了,我们的对白台本没问题,大家争议的是原版电影个别句子出了问题。”负责《复联2》影片译制工作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制片主任王进喜表示,因为个别句子的问题,造成舆论风波,出乎他的预料。 让王进喜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合作的资深翻译刘大勇也在网络的舆论里“翻了船”。5月12日,《复联2》上映当天,网友“我叫三颗牙”发布了一条“刘大勇,你四级过了没”的微博,吐槽影片翻译问题,立刻引发网友热议。 接着网上爆出《复联2》十处问题翻译的“捉虫”帖,指出很多词不达意的问题。例如“Even if you get killed,just walk it off !”被译成“有人要杀你,赶紧跑!”而网友认为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即使你死了,也必须咬紧牙关撑下去!” 5月14日,刘大勇通过微博对网上吐槽的十条翻译做出回应和解释,然而网友并不买账。5月18日,网上流传着台湾翻译的《复联2》字幕,网友对比了刘大勇的翻译版本,提出“内地翻译有多么不靠谱”的看法。 此次“字幕门”事件中,除了刘大勇遭到吐槽外,同在八一电影制片厂负责翻译的贾秀琰也受到牵连。其实,贾秀琰和一些民间影视爱好者的“纠葛”由来已久。 从2012年开始,她翻译的《黑衣人3》《环太平洋》《银河护卫队》,均不同程度遭到网友的“责难”。比如拥有524万粉丝、微博认证为“脱口秀译者”的“谷大白话”就曾对贾秀琰翻译的《银河护卫队》发表了长达一万字的文章,炮轰其中的错误。 “真的是防不胜防,单挑一句去纠缠原意,翻译要看情景的。”贾秀琰表示,网络上所说的“错误”,有些完全是捏造,比如网友指责其“经典”翻译“I'm loser”翻译成“我是卢蛇”,这在台本上根本就不存在。 网友对于翻译工作的质疑有两个方面,一是翻译的正确性,二是翻译在文化尺度上的接近性。网上流传的中文翻译和外文字幕“不对号”的现象,除了翻译本身错误外,还有部分是源于配音版的台本不经修改直接用作了原声字幕。 配音版台本是为配音服务的,不是直译,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如果直接用来做原声电影的字幕,会造成外文和中文字幕“两层皮”的现象。 面对民众日益提高的英语水平和接受尺度,官方字幕翻译在风格上显得有些“拘谨”。民间字幕组似乎更能博得观众“欢心”。 比如《银河护卫队》中一位蓝皮肤的壮汉犯人拦住了Peter的去路,说了一些粗暴露骨的话,其中的“go to town”官方字幕翻译为“真是大餐”,而谷大白话翻译的是“我要爆你菊花”。观众更喜欢后者的翻译。 官方翻译也在寻求突破,试图在体制规定和民众需求之间把握好平衡,但是已有一定历史积淀的官方翻译要改变风格并不容易。 经典能否再现? 官方的翻译风格不仅是由于审查规定所限,第一部译制片的产生似乎就已经为它定下了“严谨”的基调。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片即苏联电影《普通一兵》。1957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为中国的译制片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1976年到1984年,是中国译制片发展的高峰。译制片——法国经典战争喜剧片《虎口脱险》,就在这一时期诞生。 “‘一枪毙了你,两枪就要了你们俩的小命。’这对口型的台词让演员说起来很有节奏,有相声的味道。”89岁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导演苏秀回忆33年前译制《虎口脱险》时的情景,还清晰地记得影片的中文台词。 “鸳鸯茶、鸳鸯品,你爱我、我爱你……”这段在剧中用于暗号接头的小调,在影迷中广泛传唱。其中“鸳鸯茶”一开始被徐志仁翻译为“情侣茶”,演员们在唱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些 味道,厂长陈叙一苦思一晚上才想出了“鸳鸯茶”,第二天一说,演员们都拍手称赞。 在胶片时代,翻译稿基本都是手写的。在翻译《虎口脱险》时,徐志仁先将几万字的台本用手写翻译好后,再将这份翻译的初稿交由包括苏秀在内的四个人校译。他们把稿子一句一句地念出来,对口型,有不对的地方就把稿子改一下,这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苏秀表示,对口型非常讲究,配音要和银幕上演员说话的快慢、口型以及人物情绪保持一致。 对口型校译后就要给影片配音了,演员都会提前花两天时间来熟悉台本,俗称“排戏”。由于当时的配音并不是分轨的,如果一场戏里有十个人,这十个演员必须都到场。录音棚上面悬挂着录音设备,配音演员站成一排,轮到谁说话,谁就往前走一步,说自己的台词。为了提高效率,演员们都会提前把台词背下来。 “‘不错,不错,你还凑合,不,我是说你说的糟透了。’这种语无伦次的台词必须要脱口而出才能说出颠三倒四的感觉。”苏秀向回忆,在《虎口脱险》中为“指挥”配音的尚华,为了一出场的那场戏,台词念了60多遍,无数次拿着片子到翻译室去“排戏”。 影片《虎口脱险》在国内上映后,观众反映强烈,这部影片也成为译制片的经典巅峰之作。 ▲影片《虎口脱险》已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审查与尺度 2005年以来,四大译制厂也开始外聘一些爱好影视的业内“高手”进行翻译工作,资深翻译崔晓东就是其中一员。我不是专职做翻译的。”崔晓东说他一开始做电视译制片配音,由于发现台本有翻译问题,多次向导演反映情况,导演对他“另眼相看”,在其推荐下,崔晓东开始了译制片的翻译工作。 不同于外界指责的四大译制厂“任性”选择翻译员的现象,崔晓东坦言,成为合格的翻译员需要下“狠功夫”,还要面临来自于体制、时间、工作以及网络舆论的压力。 为了保证翻译的原汁原味,崔晓东常常要和译制导演进行一番“争执”。 在翻译《神偷奶爸2》时,其中一句“我是联盟的主席,塞拉斯·皮谷”,“小黄人”听了后,大笑说:“屁股?”这句台词引起了争议。 厂里担心审查不过关,最终他以小时候看过的经典译制片《桥》来举例,说服了厂长。 《桥》中军官要炸一座拱桥,就让一个士兵去画地形,士兵把桥画成了字母M,军官问:“你画的这个像什么啊?”士兵回答:“像屁股!”结果军官脸色一冷,善于察言观色的士兵赶紧反应说:“不,不,是像臀部。”这种前后对比式的幽默引得当时的观众会心一笑。 ▲《神偷奶爸》系列电影,让小黄人风靡全球 除了在体制范围内力争发言权,与时间赛跑也成了翻译员的“家常便饭”。 胶片时代,一部译制片的创作有一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现在一般一个片子是二十天左右,翻译是十天,导演校译五天,录音五天。”王进喜说。 崔晓东翻译一部片子,最快只要三天。在翻译时,他的电脑都是开着双屏,一边看片子一边翻译,为了赶稿子,有时会熬通宵。 为了保证电影不失真,崔晓东在翻译之前都会先看原声片子,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把握情感基调,然后搜集背景资料,遇到个别词语上的“拦路虎”,他会利用各种渠道“求助”。 翻译过《马达加斯加的企鹅》《摩纳哥王妃》《星际迷航》等多部大片的崔晓东坦言,现在的压力很大,害怕一出错,网络舆论就会把他“淹没”。 边是体制规定,一边是英语水平普遍提高、要求听得“开心”的观众,译制片似乎很难兼顾。 “网络上的说法太不靠谱,正着说,反着说,都攻击你。”王进喜面对指责很无奈。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显然不是来几个“大神级”的翻译就能解决的。 “最好的办法是让外国的片方自己翻译字幕,然后交给官方审查。”余泳说。 余泳的看法和美国解决引进中国电影字幕翻译问题的做法不谋而合。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首席运营官罗伯特·伦德伯格表示,他们在引进中国电影时,翻译工作都是由中国片方来做,翻译的尺度完全交由中方操控,因为观众都是说中文的,他认为由中方来把握翻译尺度更合适,省去了不必要的烦恼。 如今看来,美国的做法有“偷懒”之嫌,但相比两国的文化输出,中国市场似乎更需要美国大片。■
来自 豆瓣App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25篇内容 · 39.0万次浏览
- 暑期档电影repo406篇内容 · 9.9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30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69篇内容 · 13.6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28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305篇内容 · 23.9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63篇内容 · 111.5万次浏览
- 我的快乐初秋观鸟记31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