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以致仁(0003) 明超居士 作
1.3(总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谓巧言,就是听起来让人舒服的话;令色,就是让人感到友善的表现。
这得分两种:
一种是本来品德不好的人,话说得漂亮,态度谄媚。这种人,不必说他缺仁少仁,直接就没仁可言。这种情形一看便知,大概不会让孔子常常挂嘴巴边,一而再再而三地讲,以至于同样的话在《论语》中都出现过三次之多。
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种情况,却是一个求仁君子容易迷惑的,也大概是孔子以此再三警惕弟子的原因所在。
什么情况呢?
那就是孔子在告诫他的学生:不要以为不分情况,处处和颜悦色、态度柔软,只说让人舒服的话,让人开心,不引发矛盾,以为就是仁善,就是做到了仁。不是这样!一概做好好先生,你以为是仁,反而其中的仁要大打折扣了。
无论温言和色,还是正言厉色,皆从仁心而发,不是为私利而施奸谋,快自意而责他身。
由此也就应该知道,仁心的养成并不那么简单,需要慎思明辨,才能得其正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谓巧言,就是听起来让人舒服的话;令色,就是让人感到友善的表现。
这得分两种:
一种是本来品德不好的人,话说得漂亮,态度谄媚。这种人,不必说他缺仁少仁,直接就没仁可言。这种情形一看便知,大概不会让孔子常常挂嘴巴边,一而再再而三地讲,以至于同样的话在《论语》中都出现过三次之多。
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种情况,却是一个求仁君子容易迷惑的,也大概是孔子以此再三警惕弟子的原因所在。
什么情况呢?
那就是孔子在告诫他的学生:不要以为不分情况,处处和颜悦色、态度柔软,只说让人舒服的话,让人开心,不引发矛盾,以为就是仁善,就是做到了仁。不是这样!一概做好好先生,你以为是仁,反而其中的仁要大打折扣了。
无论温言和色,还是正言厉色,皆从仁心而发,不是为私利而施奸谋,快自意而责他身。
由此也就应该知道,仁心的养成并不那么简单,需要慎思明辨,才能得其正真。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44.9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56篇内容 · 11.7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873篇内容 · 852.6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27篇内容 · 11.5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59篇内容 · 590.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07.4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30篇内容 · 221.0万次浏览
- 重启人生第一天86篇内容 · 6.3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