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还是四线城市?
最近经常赖床,赶不及了就打的,到中华广场有30分钟的车程,路上有时堵得慌,也就不只半个小时了,打的久了,职业病发作,开始好奇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上周四碰到一个司机,很专业。一开始就给了3条路线让我选,每条路线的拥挤程度,用时长短,他能很熟稔地用半分钟帮我分析完,然后任我选择。至此,我知道这个司机应该是畅谈的,就有一句没一句地问起他来。
“司机,你是哪里人啊?”最近我喜欢学习猜口音,但这个司机的口音有湖南的也混杂着东北的,我拿不准。
“我是湖南衡阳的,湖南的第二大城市,长沙之后就是它了。”司机毫不隐瞒地说出来,提起家乡,他有点自豪。其实在广州这个城市,人是比较冷漠的,尽管它的包容性很强,各个地方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过得很自在,没有很明显的当地人外地人界限,但是它还是冷漠的,尤其是你刚从东北待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这种感受特别明显。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坦诚的不多,每个人很自然的有一层防范心理。当司机这般回答我之后,我觉得他的故事我是值得听一听的。
“师傅,你开了多久的出租车呀?”这一问,彻底问到了司机的心里去了,他开始带着回忆、倾诉和一点点失望的情绪向我讲述他的故事。
“我开了二十几年车了,75年的,今年都40多岁了。”
“做这一行,一定要勤快,每天基本上能赚个200多块,24小时,车都是开着的,早晚班,2人轮休,整整开12个小时,固定一台车一天一个人要交150出去,车坏了要加油了都是自己负责,赚不了什么钱了。”
“现在出租车越来越不好做了,你看外面的出租车,排着队在拉客。”经过一个汽车站的时候,司机下意识地叹了一口气。
“你说的那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可能前几年管用,可能别的城市管用,但广州肯定不行。无论是车站还是飞机场,你要拉客,必须进去里面排着队,很费精力的。”
“九几年的时候,我们每个月赚六七千,你们上班的才一两千。现在,我们还是六七千,你们肯定比我们高了很多。现在又有私家车抢饭碗,很难做的了。”
“九几年的时候,我试过一年赚30多万的,当时马上回村子里盖了三层楼,后来又在衡阳市区买来一套房,2010年的时候买的,当时是60多万,一次性付完,现在想想,这2次投资都是错的,特别是九几年那次,我应该在广州买房,当时广州的房价还没涨,完全供得起。”
“现在老婆孩子都在衡阳,我自己在上元岗城中村租个单间,一住就是6年。现在越想越觉得没劲啊,今天我都跟公司提离职了,没意思。”
我说,那不如退休好了。
“还不能退休,现在也就是刚刚够日常开支,不用欠债。我大孩子今年23岁,已经出来工作,但我还得给他准备老婆本啊。还有小的那个孩子,今年才上初中,得供她读完书才行。”
“那有没有考虑过回衡阳工作呢?也有出租车可以开吧?”
“有是有,但是那里的路我都不认得了,现在城市发展太快。短时间内怕赚不了钱。”
“总有个适应期嘛,慢慢来。”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劝这个司机回老家了。
“自己一个人在这里6年,真的很不容易。”
“我都习惯了,只是有时候会很无趣,我也没什么日常娱乐,酒吧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 坚持完全是一份责任感在支撑着。”
这是否是一个70后的典型缩影?我还无法下定论。
照我分析,这个司机应该回家,40多岁的人,可以有斗志,还可以有梦想。但是如果照这个司机这样打算一直在广州做同样的工作,拿着6000块钱,不如二线城市,收入估计也就少一两千,但是换而得之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在一线城市奔波打拼还是在二三四线城市悠然南山的议题,从我毕业至今,一直被炒得火热。其实,站在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还是要看内心最深层次的动机。
首先,你得先确认你想要什么。在人力资源领域,有一个面试的需求冰山模型,模型分为上下两部分,以地面为界。在看得见的冰山部分,有技能、知识和经验三大块,看不见的冰山部分包括行为能力、态度价值观、自我定位、需求和人格特质,冰山上面的部分反映的是你能做什么,冰山下面的部分是你适合做什么和喜欢做什么。大多数面试官会试图去探寻候选者的冰山下层部分,因为这些特质是决定这个候选者能否长期稳定地在公司谋职的重要因素。你想要shopping不用看价牌旅游说走就走的奢华生活?想要万人崇拜有一定社会地位视野辽阔的成就感?还是想要安安稳稳的健健康康的悠然南山下?先不着急想这些选择需要牺牲什么,认真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其次,你要为自己的需求做一个利弊分析。比如,如果你没有背景和财源支持,你想要奢华生活,那你可以选择在一线城市兢兢业业,选择销售性质的工作,给自己下狠心,定指标,拿丰厚的提成奖金。但是,你放弃的或者说牺牲的,就是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愉悦、过早老去的容颜,甚至健康的身体。当然,如果你能适当地坚持运动,又可以另当别论。你妥协的是一线城市拥堵的公交地铁、拥堵的人流、疲倦的身躯、一开始蜗居的环境和索然无味的食物,即便外面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你也会腻,所有的汤都一个味道。可能这里有朋友就会说自己煮,当然可以,但是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挤了公交地铁后,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满足自己的胃浪费时间去做一顿饭?至少对这一群毫不犹豫地下决心走上这条路的朋友而言,这样的时间是没必要的,能填饱肚子即可。
如果你没有背景和财源支持,你想要悠然南山下的生活,那你可以选择到三四线城
市,公务员国企小买卖任君选择,你可以拥有很多free的时间,拥有精神的满足,拥有大房子和好吃的食物,拥有不烦不急的健康身心。但你需要看到朋友圈的美好时莫不在乎,需要看到别人开着保时捷拎着LV来同学聚会时不屑多看一眼,需要在儿女向你唠唠班上哪个同学有钢琴哪个同学去了迪士尼时不觉得难受,需要接受日益local化的沟通技巧和逐渐缩小的视野,需要对一望见底的未来不哀叹。
最后,肯定没有两全的选择,斟酌哪些是可以妥协的,跟着心走。在选择的过程中,可能我们还会陷入一些孝义方面的困境,我们可以轻易地做一个只顾及他人感受的选择,也可以轻易地做一个只顾及自己感受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既想顾及他人又想顾及自己,你会非常难受,而且很难做到。
选择了一条路,坚持走了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遇到瓶颈状态,不想继续工作,不想继续目前的生活,这个时候,只有冰山下层的那些特质能帮到自己,你喜欢什么,你想要什么,你真正渴求的是什么?它们具有无法预估的驱动力,尤其对于濒临绝望的人来说,这些更是救命稻草。
记得刚毕业那回,我的想法是绝对不回到属于四线城市的家乡。初入职场的我,崇拜那些事业成功的女性,以那些端庄大方的白领为目标,觉得珠江新城天河城中华广场这些CBD充满魔力。也许那个时候的我,是喜欢一线城市的光环的。我会自我打鸡血,又或者说压根不用打鸡血,我会很享受工作的时间,以至于能在本应休息的周六准时爬起来去公司加班,往往,整一层楼只有我一个,也还是乐此不疲。
后来,我渐渐能让自己过得比较不错,因为人力资源的工作,我清楚自己在同学中的薪资排位,而且工作相对轻松,基本不加班。(说到薪资,我想起《欢乐颂》里同为人事工作的樊胜美,她的薪资估计是作者当时写这个故事时的薪资,上海,6年大外企HR,不会只有这个价。)
再过了一年,我开始厌烦每天挤公交挤地铁,以挣钱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工作也没有那么强的动力逼迫我早起或者加班了,我常常迷茫,问自己这是否自己所要的。我开始想知道能否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于是很多人,包括同学朋友长辈同事和上司都会告诉我,没有什么理想不理想,理想是一个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胡思乱想,当兴趣成为了工作,一样会厌烦,他们告诉我不要糟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告诉我人生有很多无奈,没有人喜欢工作,他们告诉我工作的目的就是获得物质财富。
我想不久之后,我可能会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放弃当前的薪资,投入自己兴趣爱好中去,我还不知道未来是否会后悔曾经放弃的,也不清楚即将选择的是否能让我不再迷茫,但我清楚,自己必须有一次权衡利弊后随心的选择。
所以,我想大家都已经有点感觉,能够支撑一个人一直充满能量的走下去的,要么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要么是责任心驱使的。不用再纠结一线城市或者四线城市,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想想你要什么吧。
-----柃晓
上周四碰到一个司机,很专业。一开始就给了3条路线让我选,每条路线的拥挤程度,用时长短,他能很熟稔地用半分钟帮我分析完,然后任我选择。至此,我知道这个司机应该是畅谈的,就有一句没一句地问起他来。
“司机,你是哪里人啊?”最近我喜欢学习猜口音,但这个司机的口音有湖南的也混杂着东北的,我拿不准。
“我是湖南衡阳的,湖南的第二大城市,长沙之后就是它了。”司机毫不隐瞒地说出来,提起家乡,他有点自豪。其实在广州这个城市,人是比较冷漠的,尽管它的包容性很强,各个地方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过得很自在,没有很明显的当地人外地人界限,但是它还是冷漠的,尤其是你刚从东北待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这种感受特别明显。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坦诚的不多,每个人很自然的有一层防范心理。当司机这般回答我之后,我觉得他的故事我是值得听一听的。
“师傅,你开了多久的出租车呀?”这一问,彻底问到了司机的心里去了,他开始带着回忆、倾诉和一点点失望的情绪向我讲述他的故事。
“我开了二十几年车了,75年的,今年都40多岁了。”
“做这一行,一定要勤快,每天基本上能赚个200多块,24小时,车都是开着的,早晚班,2人轮休,整整开12个小时,固定一台车一天一个人要交150出去,车坏了要加油了都是自己负责,赚不了什么钱了。”
“现在出租车越来越不好做了,你看外面的出租车,排着队在拉客。”经过一个汽车站的时候,司机下意识地叹了一口气。
“你说的那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可能前几年管用,可能别的城市管用,但广州肯定不行。无论是车站还是飞机场,你要拉客,必须进去里面排着队,很费精力的。”
“九几年的时候,我们每个月赚六七千,你们上班的才一两千。现在,我们还是六七千,你们肯定比我们高了很多。现在又有私家车抢饭碗,很难做的了。”
“九几年的时候,我试过一年赚30多万的,当时马上回村子里盖了三层楼,后来又在衡阳市区买来一套房,2010年的时候买的,当时是60多万,一次性付完,现在想想,这2次投资都是错的,特别是九几年那次,我应该在广州买房,当时广州的房价还没涨,完全供得起。”
“现在老婆孩子都在衡阳,我自己在上元岗城中村租个单间,一住就是6年。现在越想越觉得没劲啊,今天我都跟公司提离职了,没意思。”
我说,那不如退休好了。
“还不能退休,现在也就是刚刚够日常开支,不用欠债。我大孩子今年23岁,已经出来工作,但我还得给他准备老婆本啊。还有小的那个孩子,今年才上初中,得供她读完书才行。”
“那有没有考虑过回衡阳工作呢?也有出租车可以开吧?”
“有是有,但是那里的路我都不认得了,现在城市发展太快。短时间内怕赚不了钱。”
“总有个适应期嘛,慢慢来。”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劝这个司机回老家了。
“自己一个人在这里6年,真的很不容易。”
“我都习惯了,只是有时候会很无趣,我也没什么日常娱乐,酒吧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 坚持完全是一份责任感在支撑着。”
这是否是一个70后的典型缩影?我还无法下定论。
照我分析,这个司机应该回家,40多岁的人,可以有斗志,还可以有梦想。但是如果照这个司机这样打算一直在广州做同样的工作,拿着6000块钱,不如二线城市,收入估计也就少一两千,但是换而得之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在一线城市奔波打拼还是在二三四线城市悠然南山的议题,从我毕业至今,一直被炒得火热。其实,站在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还是要看内心最深层次的动机。
首先,你得先确认你想要什么。在人力资源领域,有一个面试的需求冰山模型,模型分为上下两部分,以地面为界。在看得见的冰山部分,有技能、知识和经验三大块,看不见的冰山部分包括行为能力、态度价值观、自我定位、需求和人格特质,冰山上面的部分反映的是你能做什么,冰山下面的部分是你适合做什么和喜欢做什么。大多数面试官会试图去探寻候选者的冰山下层部分,因为这些特质是决定这个候选者能否长期稳定地在公司谋职的重要因素。你想要shopping不用看价牌旅游说走就走的奢华生活?想要万人崇拜有一定社会地位视野辽阔的成就感?还是想要安安稳稳的健健康康的悠然南山下?先不着急想这些选择需要牺牲什么,认真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其次,你要为自己的需求做一个利弊分析。比如,如果你没有背景和财源支持,你想要奢华生活,那你可以选择在一线城市兢兢业业,选择销售性质的工作,给自己下狠心,定指标,拿丰厚的提成奖金。但是,你放弃的或者说牺牲的,就是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愉悦、过早老去的容颜,甚至健康的身体。当然,如果你能适当地坚持运动,又可以另当别论。你妥协的是一线城市拥堵的公交地铁、拥堵的人流、疲倦的身躯、一开始蜗居的环境和索然无味的食物,即便外面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你也会腻,所有的汤都一个味道。可能这里有朋友就会说自己煮,当然可以,但是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挤了公交地铁后,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满足自己的胃浪费时间去做一顿饭?至少对这一群毫不犹豫地下决心走上这条路的朋友而言,这样的时间是没必要的,能填饱肚子即可。
如果你没有背景和财源支持,你想要悠然南山下的生活,那你可以选择到三四线城
市,公务员国企小买卖任君选择,你可以拥有很多free的时间,拥有精神的满足,拥有大房子和好吃的食物,拥有不烦不急的健康身心。但你需要看到朋友圈的美好时莫不在乎,需要看到别人开着保时捷拎着LV来同学聚会时不屑多看一眼,需要在儿女向你唠唠班上哪个同学有钢琴哪个同学去了迪士尼时不觉得难受,需要接受日益local化的沟通技巧和逐渐缩小的视野,需要对一望见底的未来不哀叹。
最后,肯定没有两全的选择,斟酌哪些是可以妥协的,跟着心走。在选择的过程中,可能我们还会陷入一些孝义方面的困境,我们可以轻易地做一个只顾及他人感受的选择,也可以轻易地做一个只顾及自己感受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既想顾及他人又想顾及自己,你会非常难受,而且很难做到。
选择了一条路,坚持走了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遇到瓶颈状态,不想继续工作,不想继续目前的生活,这个时候,只有冰山下层的那些特质能帮到自己,你喜欢什么,你想要什么,你真正渴求的是什么?它们具有无法预估的驱动力,尤其对于濒临绝望的人来说,这些更是救命稻草。
记得刚毕业那回,我的想法是绝对不回到属于四线城市的家乡。初入职场的我,崇拜那些事业成功的女性,以那些端庄大方的白领为目标,觉得珠江新城天河城中华广场这些CBD充满魔力。也许那个时候的我,是喜欢一线城市的光环的。我会自我打鸡血,又或者说压根不用打鸡血,我会很享受工作的时间,以至于能在本应休息的周六准时爬起来去公司加班,往往,整一层楼只有我一个,也还是乐此不疲。
后来,我渐渐能让自己过得比较不错,因为人力资源的工作,我清楚自己在同学中的薪资排位,而且工作相对轻松,基本不加班。(说到薪资,我想起《欢乐颂》里同为人事工作的樊胜美,她的薪资估计是作者当时写这个故事时的薪资,上海,6年大外企HR,不会只有这个价。)
再过了一年,我开始厌烦每天挤公交挤地铁,以挣钱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工作也没有那么强的动力逼迫我早起或者加班了,我常常迷茫,问自己这是否自己所要的。我开始想知道能否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于是很多人,包括同学朋友长辈同事和上司都会告诉我,没有什么理想不理想,理想是一个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胡思乱想,当兴趣成为了工作,一样会厌烦,他们告诉我不要糟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告诉我人生有很多无奈,没有人喜欢工作,他们告诉我工作的目的就是获得物质财富。
我想不久之后,我可能会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放弃当前的薪资,投入自己兴趣爱好中去,我还不知道未来是否会后悔曾经放弃的,也不清楚即将选择的是否能让我不再迷茫,但我清楚,自己必须有一次权衡利弊后随心的选择。
所以,我想大家都已经有点感觉,能够支撑一个人一直充满能量的走下去的,要么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要么是责任心驱使的。不用再纠结一线城市或者四线城市,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想想你要什么吧。
-----柃晓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29篇内容 · 40.9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289篇内容 · 41.3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44.3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83篇内容 · 67.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43篇内容 · 733.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229篇内容 · 484.1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69篇内容 · 136.0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61篇内容 · 166.2万次浏览
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