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柠檬》第二章
第二章 其实这一切已不再重要
“是不是很无聊?”
老Tim走过来问我的时候,我愣了一秒钟,然后说“还行吧。” 紧接着他问了我和本场完全没什么关系的问题:“你是哪儿的人?”
这倒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我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地域感,大概因为普通话比较标准,又能在其他一些方言中间转换。我从小就喜欢模仿各种方言,这大概算我的唯一特长。大学里的专业是英语语言学,辅修法语。此生终极梦想就是能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胡同口音的京片子,香港中环气质的广东话,纽约上东腔儿的英文,以及带有巴黎塞纳河风味的法语。但说实话,我还是最喜欢听那种带有无锡口音的吴侬软语,我奶奶家的人都说这种话。
我用另一个问题回答他:“按出生地,还是按户口本算啊?”——我有的时候可以从极酷转向极二。
不咸不淡地聊了几句,一个人过来找老头谈事情,我就正好借机会走开了,像是逃离一个灾难现场。寒暄是我最不擅长的事。
活动结束的第二天,我和小武就飞回了上海。老Tim和他的摩托帮要从青岛骑车到长白山,然后再返回北京。他给我发微信说“回上海再联系”,我权当是种客套。
第二周,车行开业的内容上了杂志,标题为《大哥的路》。我把杂志的内页拍了照片发给老Tim:“你可以去买样刊了。” 他回了一个笑脸,“cool”。
几天之后,我收到他的微信:“今晚有空吃饭?”
“时间地点?”
“你喜欢什么口味?”
“茶餐厅、日料、泰国菜、火锅什么的都行。”
“好,比随便强。”
“我一点儿都不随便。”
然后我们约在了外滩那家“凤凰”。6点半。
那天下午正好小武也发微信给我:“你今天来吗?”
我:“来啊,凤凰是吧?”
“什么凤凰?我问你一会儿来不来单位。”
“老Tim说晚上在凤凰吃饭,没叫你啊?”
“没有。看来丫想打你主意。”
“谢谢你哦。”
“挺好,你就可劲儿玩儿吧!年轻没有失败!”
“你觉得我有当大哥女人的本事吗?当大哥的女儿还差不多。”
“谁叫你当大哥的女人了?有点儿出息行么。是当睡过大哥的女人!”
6点28分的时候,我已经在凤凰楼下了,巧的是老Tim也正从相反方向走过来,我向他挥了挥手。
“这地儿可够神秘的。”
“我带你上去。”
他领着我来到了一个露台上。此时空无一人。我注意到所有其它桌的座位都是硬座椅,只有我们这桌是软的。“我让他们都换过了。”老Tim说。感觉这儿像他的场子。
刚坐下,餐厅老板就过来打招呼:“您今天是什么局啊?”
“谈恋爱的局,没看见么,这是我女朋友。”
“哦,那昨天那姑娘是谁?”——我们仨都笑了。
为了不冷场,我赶紧转移话题。
“我刚才去按摩了。”我说。
“你还好这口呢?”
“正经的盲人推拿。一开始是为了治颈椎,后来就有了固定的技师38号,跟他成为朋友之后,觉得定期去像是一种责任吧,就像你助养了一个儿童那种感觉。”
老头开始对我的故事感兴趣了:“你可别让人家爱上你。”
“不会。其实他给我的东西比我能给他的更多,跟他聊天很有意思,每次去按摩像是一种治愈。”
“你这个文艺青年。”
“别给我贴这种标签!”
说到“文艺”这个东西,确实很多人会这么以为我,可能因为我没有名牌包,用黑莓手机,不发“朋友圈”,连QQ、淘宝什么的都没用过。但我并不是刻意去小众,我也从没觉得自己就很特殊或有品位。
我认为的“文艺”,应该是那些无法衡量其价值的东西,比如诗歌、绘画、音乐、电影,我觉得喜欢这些东西是人的本能,正常人都应该有这种“文艺情结”才对吧,就像我们的大唐盛世,或者公元前800年的欧洲,人类心智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讨论爱和美不是人们每天都在做的事儿么。
在纽约的时候,我发现地铁上几乎每个年轻人都会戴着耳机,听歌,摇头晃脑,目空一切,即使面前有座儿也宁愿站着。我喜欢那种状态,特自我。后来我也一上地铁就戴耳机,尤其喜欢坐通往Flushing的那条线,会有很长一段在地面上开。我只听乡村音乐,因为它的节奏和车厢外空间的流动有一种奇妙的共振效果,你会觉得跟坐进了时空隧道似的,闭上眼是一种“飘”着的感觉,我甚至会故意从终点站坐到终点站。有一次我在上海的十号线上也这么干过,醒来后发现钱包丢了。
回到眼前。我们这顿饭居然吃了近6个小时,大多时候是老头在说话,可是直到我离开的时候依旧对他一无所知。我不爱探听别人的隐私,他50多岁还是60多对我有什么区别呢?至于他做什么生意,赚多少钱就跟我更没半点儿关系了。
有些事情,对方如果愿意让你知道,就一定会主动告诉你,不然你问来的答案也未必是真相。我倒是宁愿相信自己观察的结果,比如他手臂上的文身告诉我他一定是个爱狗的人,因为那个图案里有一只哈士奇;还有他左手无名指的戒指,如果不是婚戒的话只能说明他太爱首饰了;还有他开的车,我猜想至少有一辆是越野车,路虎挺适合他的,如果再霸道一点儿的all road四驱车更好。
老Tim想听我给他讲38号的故事,热菜上来的时候,我开始从头道来。
“你知道么,我在38号的手机里叫‘苹果’,他说因为不想室友和同事听见手机读出我的名字,和客人经常联系是种忌讳。”
“哦,我刚想问你他们怎么看信息的呢。”
“有读屏软件。”
“我还是觉得38号爱上你了。”
“别给我制造绯闻。”
“不过我觉得你不像苹果。”
“那像什么?”
他想了想说:
“柠檬。”
![]() |
“是不是很无聊?”
老Tim走过来问我的时候,我愣了一秒钟,然后说“还行吧。” 紧接着他问了我和本场完全没什么关系的问题:“你是哪儿的人?”
这倒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我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地域感,大概因为普通话比较标准,又能在其他一些方言中间转换。我从小就喜欢模仿各种方言,这大概算我的唯一特长。大学里的专业是英语语言学,辅修法语。此生终极梦想就是能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胡同口音的京片子,香港中环气质的广东话,纽约上东腔儿的英文,以及带有巴黎塞纳河风味的法语。但说实话,我还是最喜欢听那种带有无锡口音的吴侬软语,我奶奶家的人都说这种话。
我用另一个问题回答他:“按出生地,还是按户口本算啊?”——我有的时候可以从极酷转向极二。
不咸不淡地聊了几句,一个人过来找老头谈事情,我就正好借机会走开了,像是逃离一个灾难现场。寒暄是我最不擅长的事。
活动结束的第二天,我和小武就飞回了上海。老Tim和他的摩托帮要从青岛骑车到长白山,然后再返回北京。他给我发微信说“回上海再联系”,我权当是种客套。
第二周,车行开业的内容上了杂志,标题为《大哥的路》。我把杂志的内页拍了照片发给老Tim:“你可以去买样刊了。” 他回了一个笑脸,“cool”。
几天之后,我收到他的微信:“今晚有空吃饭?”
“时间地点?”
“你喜欢什么口味?”
“茶餐厅、日料、泰国菜、火锅什么的都行。”
“好,比随便强。”
“我一点儿都不随便。”
然后我们约在了外滩那家“凤凰”。6点半。
那天下午正好小武也发微信给我:“你今天来吗?”
我:“来啊,凤凰是吧?”
“什么凤凰?我问你一会儿来不来单位。”
“老Tim说晚上在凤凰吃饭,没叫你啊?”
“没有。看来丫想打你主意。”
“谢谢你哦。”
“挺好,你就可劲儿玩儿吧!年轻没有失败!”
“你觉得我有当大哥女人的本事吗?当大哥的女儿还差不多。”
“谁叫你当大哥的女人了?有点儿出息行么。是当睡过大哥的女人!”
6点28分的时候,我已经在凤凰楼下了,巧的是老Tim也正从相反方向走过来,我向他挥了挥手。
“这地儿可够神秘的。”
“我带你上去。”
他领着我来到了一个露台上。此时空无一人。我注意到所有其它桌的座位都是硬座椅,只有我们这桌是软的。“我让他们都换过了。”老Tim说。感觉这儿像他的场子。
刚坐下,餐厅老板就过来打招呼:“您今天是什么局啊?”
“谈恋爱的局,没看见么,这是我女朋友。”
“哦,那昨天那姑娘是谁?”——我们仨都笑了。
为了不冷场,我赶紧转移话题。
“我刚才去按摩了。”我说。
“你还好这口呢?”
“正经的盲人推拿。一开始是为了治颈椎,后来就有了固定的技师38号,跟他成为朋友之后,觉得定期去像是一种责任吧,就像你助养了一个儿童那种感觉。”
老头开始对我的故事感兴趣了:“你可别让人家爱上你。”
“不会。其实他给我的东西比我能给他的更多,跟他聊天很有意思,每次去按摩像是一种治愈。”
“你这个文艺青年。”
“别给我贴这种标签!”
说到“文艺”这个东西,确实很多人会这么以为我,可能因为我没有名牌包,用黑莓手机,不发“朋友圈”,连QQ、淘宝什么的都没用过。但我并不是刻意去小众,我也从没觉得自己就很特殊或有品位。
我认为的“文艺”,应该是那些无法衡量其价值的东西,比如诗歌、绘画、音乐、电影,我觉得喜欢这些东西是人的本能,正常人都应该有这种“文艺情结”才对吧,就像我们的大唐盛世,或者公元前800年的欧洲,人类心智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讨论爱和美不是人们每天都在做的事儿么。
在纽约的时候,我发现地铁上几乎每个年轻人都会戴着耳机,听歌,摇头晃脑,目空一切,即使面前有座儿也宁愿站着。我喜欢那种状态,特自我。后来我也一上地铁就戴耳机,尤其喜欢坐通往Flushing的那条线,会有很长一段在地面上开。我只听乡村音乐,因为它的节奏和车厢外空间的流动有一种奇妙的共振效果,你会觉得跟坐进了时空隧道似的,闭上眼是一种“飘”着的感觉,我甚至会故意从终点站坐到终点站。有一次我在上海的十号线上也这么干过,醒来后发现钱包丢了。
回到眼前。我们这顿饭居然吃了近6个小时,大多时候是老头在说话,可是直到我离开的时候依旧对他一无所知。我不爱探听别人的隐私,他50多岁还是60多对我有什么区别呢?至于他做什么生意,赚多少钱就跟我更没半点儿关系了。
有些事情,对方如果愿意让你知道,就一定会主动告诉你,不然你问来的答案也未必是真相。我倒是宁愿相信自己观察的结果,比如他手臂上的文身告诉我他一定是个爱狗的人,因为那个图案里有一只哈士奇;还有他左手无名指的戒指,如果不是婚戒的话只能说明他太爱首饰了;还有他开的车,我猜想至少有一辆是越野车,路虎挺适合他的,如果再霸道一点儿的all road四驱车更好。
老Tim想听我给他讲38号的故事,热菜上来的时候,我开始从头道来。
“你知道么,我在38号的手机里叫‘苹果’,他说因为不想室友和同事听见手机读出我的名字,和客人经常联系是种忌讳。”
“哦,我刚想问你他们怎么看信息的呢。”
“有读屏软件。”
“我还是觉得38号爱上你了。”
“别给我制造绯闻。”
“不过我觉得你不像苹果。”
“那像什么?”
他想了想说:
“柠檬。”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从明星那学到的保养思路23篇内容 · 72.7万次浏览
- 每到周一我就烦110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已经完全失去囤东西的欲望了1.0万+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活动|大家是因为什么原因把对象pass的14篇内容 · 10.1万次浏览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邪修省钱法1.0万+篇内容 · 14.2万次浏览
- 你是如何在一段关系里维护主体性的?1.0万+篇内容 · 8.0万次浏览
- 辞家千里,不必争气争气再争气9篇内容 · 1451次浏览
- J人给P人的亿点小震撼180篇内容 · 138.2万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