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做的妥妥的?
主题:
“观念先于方法,方法先于知识。”
学霸公式:(1+1%)^365=37.7834;(1-1%)^365=0.02552
周计划:
周天晚上或者周五下班前,抽出半个小时,按分类做好本周生活和工作上的计划清单。每天有进展,每周结束前过下进度。
任务分解:
对于每个计划操作之前先做下任务分解,过程安排,识别难点和要点,预估时间;对于学习计划,理清目标,并按技能需求做好知识框架(这样琐碎的知识才能有序存放),学习计划保持进展的连续性。这些都需要明确的写在本上监控,作为本周演奏的“剧本”
流程:
首先,先解决从0到1的这个过程,先设计,再做个demo版。
其次,在操作前一定要找到标杆/模板,在demo版上不断的去模仿,借鉴,创新,修正。
最后,邀请别人参与给出建议继续修改。
瓶颈点:
大脑是用来思考,电脑是用来存储的,所以记清楚逻辑,关键字,利用网络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就没有必要记忆太多的东西。
解决问题缺少清晰的逻辑思维,拨开表面现象的外衣,抓住根因的能力;解决问题明确计划安排;了解组织架构及职责找对人的能力;寻找到价值信息的能力,了解高质量信息在哪里(渠道源头的多样性),检索关键字或者主题的多样性;对信息的过滤能力。
遇到问题了,要知道如何去简化,抽象问题,把问题拨出来,分类,分层去讨论,甚至分解成不同的子问题去逐个讨论。又或者利用一定的经验,找出模式,把面对的问题套在已有的轮子上,把问题转换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所以,经验总结很重要,尤其模板或者公式性的经验。
做事心得:
在学习的时候,先看别人的心得或者总结后再去实践,这样的目的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就有理有据的去操作,避免出了问题不好定位,而且避免了拿着书从头去看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遇操作的过程会遇到一些问题,就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再找资料一个个消除这些疑问。最后在别人的总结基础上补充别人没有输出的自己的心得,最后就可以输出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文档,用于指导下次的操作。
对于调整优化的环节,可以先全部预览一遍,把所有自己觉得是问题的地方都记下来放在本子上,然后一个个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划掉。然后再来一遍,直到不再发现问题。
统计做事的时间很有必要。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中间各个过程的时间(RDS从周5,周6,周1,2,3。 总共花了5天的时间,1.5天的配音稿写作,2天的工具熟悉,0.5天的制作,1天的调整优化)这样就能看到优化空间在哪了,也可以直接显示预期的哪里做的不准确,不断的修正调整就可以让后期的时间和人力的预估就会越来越精准,计划就会越做越好。
有时会觉的任务多,搞不定,很烦躁不想进行,有时因为过于着急完成任务,把自己每天搞的紧张兮兮。这时需要反推是不是因为真的任务很难还是自己在操作之前没有对任务进行全盘考察,分解任务动作,预估工作量,预估工作时间。才造成的自己让自己瞎着急不淡定。
2015.11.28 周六,早起,开工
“观念先于方法,方法先于知识。”
学霸公式:(1+1%)^365=37.7834;(1-1%)^365=0.02552
周计划:
周天晚上或者周五下班前,抽出半个小时,按分类做好本周生活和工作上的计划清单。每天有进展,每周结束前过下进度。
任务分解:
对于每个计划操作之前先做下任务分解,过程安排,识别难点和要点,预估时间;对于学习计划,理清目标,并按技能需求做好知识框架(这样琐碎的知识才能有序存放),学习计划保持进展的连续性。这些都需要明确的写在本上监控,作为本周演奏的“剧本”
流程:
首先,先解决从0到1的这个过程,先设计,再做个demo版。
其次,在操作前一定要找到标杆/模板,在demo版上不断的去模仿,借鉴,创新,修正。
最后,邀请别人参与给出建议继续修改。
瓶颈点:
大脑是用来思考,电脑是用来存储的,所以记清楚逻辑,关键字,利用网络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就没有必要记忆太多的东西。
解决问题缺少清晰的逻辑思维,拨开表面现象的外衣,抓住根因的能力;解决问题明确计划安排;了解组织架构及职责找对人的能力;寻找到价值信息的能力,了解高质量信息在哪里(渠道源头的多样性),检索关键字或者主题的多样性;对信息的过滤能力。
遇到问题了,要知道如何去简化,抽象问题,把问题拨出来,分类,分层去讨论,甚至分解成不同的子问题去逐个讨论。又或者利用一定的经验,找出模式,把面对的问题套在已有的轮子上,把问题转换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所以,经验总结很重要,尤其模板或者公式性的经验。
做事心得:
在学习的时候,先看别人的心得或者总结后再去实践,这样的目的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就有理有据的去操作,避免出了问题不好定位,而且避免了拿着书从头去看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遇操作的过程会遇到一些问题,就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再找资料一个个消除这些疑问。最后在别人的总结基础上补充别人没有输出的自己的心得,最后就可以输出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文档,用于指导下次的操作。
对于调整优化的环节,可以先全部预览一遍,把所有自己觉得是问题的地方都记下来放在本子上,然后一个个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划掉。然后再来一遍,直到不再发现问题。
统计做事的时间很有必要。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中间各个过程的时间(RDS从周5,周6,周1,2,3。 总共花了5天的时间,1.5天的配音稿写作,2天的工具熟悉,0.5天的制作,1天的调整优化)这样就能看到优化空间在哪了,也可以直接显示预期的哪里做的不准确,不断的修正调整就可以让后期的时间和人力的预估就会越来越精准,计划就会越做越好。
有时会觉的任务多,搞不定,很烦躁不想进行,有时因为过于着急完成任务,把自己每天搞的紧张兮兮。这时需要反推是不是因为真的任务很难还是自己在操作之前没有对任务进行全盘考察,分解任务动作,预估工作量,预估工作时间。才造成的自己让自己瞎着急不淡定。
2015.11.28 周六,早起,开工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70.4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94篇内容 · 31.3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60篇内容 · 48.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71篇内容 · 899.2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4篇内容 · 28.4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45.1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06篇内容 · 42.6万次浏览
- 我生活着,就是为了这些瞬间250篇内容 · 43.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