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老爷子《胡同文化》
1、这段时间玩物丧志。晚上老忙着到球馆捅几杆子。因为球打的臭,我也懒得跟人较量,总是一个人埋头练球。这种生活过得久了,偶尔也会心里头茫茫然的觉得缺点啥。缺啥?不知道。总之心情谈不上差,也谈不上好,就一个字,闷。今晚的状态就很典型的闷。早早收工回家,理了一个发,老还觉得缺点啥。随手拿了一本书《汪曾祺散文》躺在床上读,读到《胡同文化》一章,文章谈到北京人很有方位感,很爱用东南西北来区分地理,王老爷子用了一个比喻,说,老太婆和老头子睡一起,老太太嫌他挤着她,说,“老头子,你往南去一点”。读到这里,我忍不住扑哧一下。一天的“闷”一下子就被这么一句精彩的句子一扫而光。我终于知道自己缺什么了。奶奶的,说的矫情一点,这证明自己是为文字而活。没有好文字的日子实在是不带劲的日子。
2、汪老爷子的文章是我一生的嗜好。今天在网上看到葛红兵先生写的评论,大赞王老爷子的好,深以为然。汪老爷子文字的好,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这实在是一件很罪过的事。他文字的高明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以后有机会专门写文章讨论一下。这么说吧,一百年内只能选三位散文家的文章来读的话,我有可能会投他老人家一票。如果能选五位,我一定会选他。
3、我独爱王老爷子的俗味。有人说王老爷子的散文有些老滑,不如沈从文先生的率真。大概也有这方面的意思。我同意。但这恰恰是他们之间的分野,也是我中意汪爷的原点。否则都一个味道,散文存在有何价值?同样是散文大仙,沈老先生确实是更“逸”一些。汪老爷子的文章也确实“染”得很深。老爷子是个对生活有染的人,对很多东西,比如酒,“好”得很。因此,他的散文“染”着一股特别的世俗气息,这种世俗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散文大仙,虽然能上天入地。可他偏偏把自己的姿态降得很低,低到市井走卒的中间去了。好在手笔却是大家的手笔,文气之疏朗,立意之新颖,视野之开阔,百年来的散文家中能有几人?这恰恰是他最可贵的一点。
2、汪老爷子的文章是我一生的嗜好。今天在网上看到葛红兵先生写的评论,大赞王老爷子的好,深以为然。汪老爷子文字的好,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这实在是一件很罪过的事。他文字的高明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以后有机会专门写文章讨论一下。这么说吧,一百年内只能选三位散文家的文章来读的话,我有可能会投他老人家一票。如果能选五位,我一定会选他。
3、我独爱王老爷子的俗味。有人说王老爷子的散文有些老滑,不如沈从文先生的率真。大概也有这方面的意思。我同意。但这恰恰是他们之间的分野,也是我中意汪爷的原点。否则都一个味道,散文存在有何价值?同样是散文大仙,沈老先生确实是更“逸”一些。汪老爷子的文章也确实“染”得很深。老爷子是个对生活有染的人,对很多东西,比如酒,“好”得很。因此,他的散文“染”着一股特别的世俗气息,这种世俗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散文大仙,虽然能上天入地。可他偏偏把自己的姿态降得很低,低到市井走卒的中间去了。好在手笔却是大家的手笔,文气之疏朗,立意之新颖,视野之开阔,百年来的散文家中能有几人?这恰恰是他最可贵的一点。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4.4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69篇内容 · 148.9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86篇内容 · 83.0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58篇内容 · 63.5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7篇内容 · 22.4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14.0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28篇内容 · 3655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575篇内容 · 883.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