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Store
在我还没有把莎士比亚书店看完的时候,去年岁末,莎士比亚书店主人乔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过世了。第一次知道这个书店是在电影《日落之前》,巴黎圣母院对岸的不起眼的小书店。莎士比亚书店的作者雪维儿·毕奇 (Beach Sylvia)是原莎士比亚书店的主人,经历过战火后便不再经营,乔治惠特曼,是这个书店的第二个主人。
一个朋友从欧洲回来的朋友告诉我,书店很破,很旧,不想让人长时间待下去。我笑笑,没答话。理想,总是丰满大多数,而现实却骨感的不像平常人。像极了那些期翼了许久的目的地,到达之后总会觉得多多少少的失望。于是,只好用照片和纪念品填补空虚。
阿兰德波顿写过一本书,名字很文艺叫《旅行的意义》,阿兰在一章里里讲了自己的经历,去了一个在很多年在书中被大肆宣扬的孤岛,可是,从伦敦希斯罗机场出发飞行将近十个小时,到了目的地就被扑面而来的热浪熏得晕了头,没了一丁点的乐趣。于是,作者感慨,写旅行的作者们真是碍于面子也要把旅行写的完美无缺。于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踏足那个地方,因为那是别处的生活,也是别人的生活。
逛书店看书买书和去书店当游客可是概念完全不同的。在书店没有像这几年这么火的时候,或者也许是在市场营销还没那么受众的时候,抛去那些精神论,书店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是有书、看书、买书的地方。直言不讳的说,我喜欢逛书店,和逛超市一样喜欢。一般会在书店里滞留一两个小时,磨蹭,这里翻一下,那里看一下,最后从一堆书里挑一本名字和封页都对脾气的带走,不论内容。这是个很冒险的举动,在不知道书讲了什么就买回去,也许真的会恶心到自己。虽然我会将自己不喜欢的送人,但那也是在看完后。于是,看到一本实在看不下去的书却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比听到老师布置了两三千字的专业论文一周后交还难过,强迫症患者不解释。可是,我还是乐此不疲的一本一本的往回买,在有了当当亚马逊等一系列网商之后更甚。哦,我就是享受这种乐趣!
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叫我认字了,硬卡片上有图有字,我就坐妈妈腿上跟着念。我妈的学历并不很高,但是仍有那些年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一份子的清高。母亲一直认为学生时代就是要好好学习,不需要做其他的什么,也不要胡思乱想。母亲从小就教育我,要爱学习,爱读书,更要爱护书。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只是,书作为青春期个人价值观的启蒙,似乎也构成了我和母亲的争吵的来源。少年意识觉醒时,从书中看到别人,看到尊严,看到自由,看到沉默,看到暴躁,看到孤独,看到圆满,也看到自己。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宣扬,不同的是,母亲只有一个声音,只好堙没在各类这样那样的言语中。母亲是七十年代出生的,所接触的书本在内容上大多是受限的。但是我却是出生在九十年代的,时代的巨变对于我们来说影响不大,或者说影响已经慢慢淡入生活,并不像八十年代那样的激烈。书也是,作品也是,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在我开始读书时就已经不存在了。书,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只是课本或一本课外读物。而对于母亲,是生活。但,爱书,却是承袭我的母亲。我的书柜历经三次改变,终于是了我满意的模样,三层白色简约式带玻璃门。我的存书大多是因为喜欢而留下来的,大多数书柜里的书是从小积累的,有些乱,课本,喜欢的杂志,画册,书店、网上买来的留着纪念的书,还有我爸爸的武侠小说。在整理书柜这一点上,我妈对我不吝赞赏,因为我把我爸的武侠小说书从犄角旮旯找出来之后不可避免的导致我爸被我妈数落了一通。当然,我爸背地里并没有对我不假颜色,只是留给我了一个深沉的背影。从那天起,书柜里的武侠小说总是有翻动和错放的痕迹。我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吐槽,父亲大人你傲娇了。
我住在西安,一个比巴黎还老的城市。这里的护城河已经绕城流了一千多年,这里的城已经建了三千多年,这里的人住在这里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曾经网上有人开玩笑说真不敢在西安挖什么东西,一挖就是一文物,脚踩黄土地的我们表示很不安啊。因而,说起这里的书店,总是很容易找的到的,没有24小时营业的那么夸张,只是在那里默默的等待着来找书的人,很安静,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喧嚣吵闹。或许,冷峻的兰波在说出“生活在别处”的时候,也只是轻轻的放下手上写字的笔,顺手端起搁在一旁的咖啡,在氤氲的香气里静静地望着窗外街道旁嬉戏的孩童们。
2015.3 Lois
一个朋友从欧洲回来的朋友告诉我,书店很破,很旧,不想让人长时间待下去。我笑笑,没答话。理想,总是丰满大多数,而现实却骨感的不像平常人。像极了那些期翼了许久的目的地,到达之后总会觉得多多少少的失望。于是,只好用照片和纪念品填补空虚。
阿兰德波顿写过一本书,名字很文艺叫《旅行的意义》,阿兰在一章里里讲了自己的经历,去了一个在很多年在书中被大肆宣扬的孤岛,可是,从伦敦希斯罗机场出发飞行将近十个小时,到了目的地就被扑面而来的热浪熏得晕了头,没了一丁点的乐趣。于是,作者感慨,写旅行的作者们真是碍于面子也要把旅行写的完美无缺。于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踏足那个地方,因为那是别处的生活,也是别人的生活。
逛书店看书买书和去书店当游客可是概念完全不同的。在书店没有像这几年这么火的时候,或者也许是在市场营销还没那么受众的时候,抛去那些精神论,书店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是有书、看书、买书的地方。直言不讳的说,我喜欢逛书店,和逛超市一样喜欢。一般会在书店里滞留一两个小时,磨蹭,这里翻一下,那里看一下,最后从一堆书里挑一本名字和封页都对脾气的带走,不论内容。这是个很冒险的举动,在不知道书讲了什么就买回去,也许真的会恶心到自己。虽然我会将自己不喜欢的送人,但那也是在看完后。于是,看到一本实在看不下去的书却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比听到老师布置了两三千字的专业论文一周后交还难过,强迫症患者不解释。可是,我还是乐此不疲的一本一本的往回买,在有了当当亚马逊等一系列网商之后更甚。哦,我就是享受这种乐趣!
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叫我认字了,硬卡片上有图有字,我就坐妈妈腿上跟着念。我妈的学历并不很高,但是仍有那些年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一份子的清高。母亲一直认为学生时代就是要好好学习,不需要做其他的什么,也不要胡思乱想。母亲从小就教育我,要爱学习,爱读书,更要爱护书。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只是,书作为青春期个人价值观的启蒙,似乎也构成了我和母亲的争吵的来源。少年意识觉醒时,从书中看到别人,看到尊严,看到自由,看到沉默,看到暴躁,看到孤独,看到圆满,也看到自己。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宣扬,不同的是,母亲只有一个声音,只好堙没在各类这样那样的言语中。母亲是七十年代出生的,所接触的书本在内容上大多是受限的。但是我却是出生在九十年代的,时代的巨变对于我们来说影响不大,或者说影响已经慢慢淡入生活,并不像八十年代那样的激烈。书也是,作品也是,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在我开始读书时就已经不存在了。书,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只是课本或一本课外读物。而对于母亲,是生活。但,爱书,却是承袭我的母亲。我的书柜历经三次改变,终于是了我满意的模样,三层白色简约式带玻璃门。我的存书大多是因为喜欢而留下来的,大多数书柜里的书是从小积累的,有些乱,课本,喜欢的杂志,画册,书店、网上买来的留着纪念的书,还有我爸爸的武侠小说。在整理书柜这一点上,我妈对我不吝赞赏,因为我把我爸的武侠小说书从犄角旮旯找出来之后不可避免的导致我爸被我妈数落了一通。当然,我爸背地里并没有对我不假颜色,只是留给我了一个深沉的背影。从那天起,书柜里的武侠小说总是有翻动和错放的痕迹。我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吐槽,父亲大人你傲娇了。
我住在西安,一个比巴黎还老的城市。这里的护城河已经绕城流了一千多年,这里的城已经建了三千多年,这里的人住在这里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曾经网上有人开玩笑说真不敢在西安挖什么东西,一挖就是一文物,脚踩黄土地的我们表示很不安啊。因而,说起这里的书店,总是很容易找的到的,没有24小时营业的那么夸张,只是在那里默默的等待着来找书的人,很安静,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喧嚣吵闹。或许,冷峻的兰波在说出“生活在别处”的时候,也只是轻轻的放下手上写字的笔,顺手端起搁在一旁的咖啡,在氤氲的香气里静静地望着窗外街道旁嬉戏的孩童们。
2015.3 Lois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74篇内容 · 71.2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61篇内容 · 2.2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62篇内容 · 1.7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87篇内容 · 118.8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89篇内容 · 24.4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24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76.2万次浏览
- 推荐一本轻松有趣又能涨知识的书23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