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业的未来——《图书业》读书笔记
作者/八月
本文观点引自《图书业》
作者贾森·爱泼斯坦所说我想到了一半,但没想到的另一半我发现在国家图书馆已经可以实现了。
图书出版业生来就属于家庭作坊式行业,分散、随意、个人色彩浓厚。但同时也是商业,遵循商业规则。
观点一:未来书店将必须具备网络所缺乏的特质:实用、亲切和地方特色,就像一个公共知识殿堂。也许还有供志趣相投的读者休闲时交流的咖啡厅,每个读者都可以找到所想要的图书,而且每个书架都散发着惊喜和诱惑。
(已实现,如北京的万圣、单向街、page one等等)
观点二:我成为出版商的初衷是希望和世界分享我大学时代读过的那些书。我过去相信,现在也依然相信,民主理想是一个永恒而无止境的苏格拉底论坛,我们大家口可以通过这个论坛互相学习,而出版商的工作就是提供必要的书籍。
(同意,为了世界更加美好的工作)
观点三:扩张后的大型出版商(如被注资或者收购的)迫于业绩压力,营销成了主要职能,编辑变成了仆人,这是对传统关系的颠覆。畅销书取代了常销书。而图书贸易中变成了委托代销制,即没有卖出去的图书可以全额退还给出版商。而被零售商退回来的金额用来冲抵订购新书所需金额,进而出版商开始通过提高定价弥补退货成本。
(如此恶性循环,大量森林资源被浪费在跟风及鸡汤文等出版价值极低的书上)
观点四: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零售的影响。互联网为解决图书零售市场过度集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出版商可以联合起来建立出版联盟。出版商可以跳过中间商的环节,自己在网络上进行销售。
(此种方式不用担心退货,且提高动销率。除了连锁书店外,过度集中于电商网站也同样出现被市场牵着走的现象。且用低价低利润来吸引顾客的方式得不偿失,一旦其他电商能提供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客户会在瞬间离去。亚马逊发布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201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9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净利润为2.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0%。亚马逊2014财年全年净营收为889.9亿美元,比2013财年同期增长20%;2014财年全年净亏损为2.41亿美元,而2013财年则为净利润2.74亿美元。另外财报显示,上市四年后,2014年当当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净利润为8812万元,同比扭亏2.3亿。招商平台销售猛增77%突破66亿元,带动全年总营收达到142亿元,而自营图书销售比重降至35%,2014年其他电商陆续退出图书自营,当当四季度图书电商市场份额达43.5%,高于三季度的40.3%。
另外,一个比较近期的例子是读库独立出版销售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上架一周首印2000册全部售空,且近日微信的微店营业额首次超过淘宝和天猫店,独立网站也屡有订单)
观点五:互联网电子文本的即时传输与检索的结合使图书的生命不再受限于固定的装订,因此,网络出版商出版新的、有用的和盈利性产品的机会是无限的。图书可以按需印刷或复制到掌上阅读器或其他类似设备上。读者不再需要购买整本书或者必须从花费过多的体力、时间和运费等成本去书店或网站购买。大多数数字文本将会在及其终端按需打印和装订,这样,在几分钟之内就能打印出和印刷厂印制的一模一样的单本图书。
(暂时联网自动售书机机器虽然还没有成熟到随处可见,不过佳能公司技术层面已经可以实施了这种按需印制,详情请参见读库1500。另外在国家图书馆我自己也试验了复印出我所需要的图书中间的的几章内容,成本很低,工作人员介绍说还可以提供全本复印,甚至印制高清版等服务)
观点六:图书出版的内容。在未来数字化时代,那些可以随时更新(如指导书、指南、目录、年鉴等)且可以在全球互联网上传播并可下载到人们的电脑、手机或阅读器上进行阅读,或者可以经济地在终端机印刷的图书将被取代。那些能够提供精挑细选的新书和旧书库存的书店,尤其是提供精装书、艺术书及许多儿童书读物的书店,将成为人们聚会的场所,因为这些图书无法经济地按需印制。
观点七:传统书店将和其数字化的竞争对手并存,这种共同局面类似今天的剧院、影院、录像带和DVD共同相处的局面。与按需印刷并直接销售给读者的平装书相比,在书店销售的平装书因零售价较高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在线购书。(爱泼斯坦分析的很透彻,这一点是我未曾想到的。)
观点八:出版商、编辑不会灭亡。可以确定的是,通过互联网,出版商的任务可以减少到以下几项:编辑加工、宣传、设计、数字化和财务。鉴于仅剩的几项功能,出版社的规模不再具有任何优势可言,而在某种程度上,规模会变成一种累赘。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内容通过互联网直接传递给读者,那么一些已经退化的出版业务,如营销、销售、运输和库存以及官僚作风和低效率运作是可以被降至最小化,而且还可以外包给专业公司。因此,图书出版有可能再次变成一个多样性和创造性独立单位构成的家庭作坊式工业,或者说我们有理由希望图书出版业将迎来新的变革。
(对读者来说,你不会愿意看一个作者的初稿的,因为错字和不通顺等硬伤会降低阅读体验,而高质量的装帧设计会提高阅读体验。即使作者的文字干净、思维缜密、自己又会排版,那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作者,那么多书,你要一本一本来看完吗?你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书商来帮你选择,帮你推荐质量更高的书籍。)
综上,不能忽视技术,逆时代潮流,闭门造车。
本书作者爱泼斯坦是兰登书屋前总编兼副总经理,他出版了《安克尔丛书》,开创了(美国)平装书的时代;创办了《纽约书评》和《美国文库》;出版了《读者目录》。
--------------------------
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观点引自《图书业》
作者贾森·爱泼斯坦所说我想到了一半,但没想到的另一半我发现在国家图书馆已经可以实现了。
图书出版业生来就属于家庭作坊式行业,分散、随意、个人色彩浓厚。但同时也是商业,遵循商业规则。
观点一:未来书店将必须具备网络所缺乏的特质:实用、亲切和地方特色,就像一个公共知识殿堂。也许还有供志趣相投的读者休闲时交流的咖啡厅,每个读者都可以找到所想要的图书,而且每个书架都散发着惊喜和诱惑。
(已实现,如北京的万圣、单向街、page one等等)
观点二:我成为出版商的初衷是希望和世界分享我大学时代读过的那些书。我过去相信,现在也依然相信,民主理想是一个永恒而无止境的苏格拉底论坛,我们大家口可以通过这个论坛互相学习,而出版商的工作就是提供必要的书籍。
(同意,为了世界更加美好的工作)
观点三:扩张后的大型出版商(如被注资或者收购的)迫于业绩压力,营销成了主要职能,编辑变成了仆人,这是对传统关系的颠覆。畅销书取代了常销书。而图书贸易中变成了委托代销制,即没有卖出去的图书可以全额退还给出版商。而被零售商退回来的金额用来冲抵订购新书所需金额,进而出版商开始通过提高定价弥补退货成本。
(如此恶性循环,大量森林资源被浪费在跟风及鸡汤文等出版价值极低的书上)
观点四: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零售的影响。互联网为解决图书零售市场过度集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出版商可以联合起来建立出版联盟。出版商可以跳过中间商的环节,自己在网络上进行销售。
(此种方式不用担心退货,且提高动销率。除了连锁书店外,过度集中于电商网站也同样出现被市场牵着走的现象。且用低价低利润来吸引顾客的方式得不偿失,一旦其他电商能提供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客户会在瞬间离去。亚马逊发布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201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9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净利润为2.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0%。亚马逊2014财年全年净营收为889.9亿美元,比2013财年同期增长20%;2014财年全年净亏损为2.41亿美元,而2013财年则为净利润2.74亿美元。另外财报显示,上市四年后,2014年当当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净利润为8812万元,同比扭亏2.3亿。招商平台销售猛增77%突破66亿元,带动全年总营收达到142亿元,而自营图书销售比重降至35%,2014年其他电商陆续退出图书自营,当当四季度图书电商市场份额达43.5%,高于三季度的40.3%。
另外,一个比较近期的例子是读库独立出版销售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上架一周首印2000册全部售空,且近日微信的微店营业额首次超过淘宝和天猫店,独立网站也屡有订单)
观点五:互联网电子文本的即时传输与检索的结合使图书的生命不再受限于固定的装订,因此,网络出版商出版新的、有用的和盈利性产品的机会是无限的。图书可以按需印刷或复制到掌上阅读器或其他类似设备上。读者不再需要购买整本书或者必须从花费过多的体力、时间和运费等成本去书店或网站购买。大多数数字文本将会在及其终端按需打印和装订,这样,在几分钟之内就能打印出和印刷厂印制的一模一样的单本图书。
(暂时联网自动售书机机器虽然还没有成熟到随处可见,不过佳能公司技术层面已经可以实施了这种按需印制,详情请参见读库1500。另外在国家图书馆我自己也试验了复印出我所需要的图书中间的的几章内容,成本很低,工作人员介绍说还可以提供全本复印,甚至印制高清版等服务)
观点六:图书出版的内容。在未来数字化时代,那些可以随时更新(如指导书、指南、目录、年鉴等)且可以在全球互联网上传播并可下载到人们的电脑、手机或阅读器上进行阅读,或者可以经济地在终端机印刷的图书将被取代。那些能够提供精挑细选的新书和旧书库存的书店,尤其是提供精装书、艺术书及许多儿童书读物的书店,将成为人们聚会的场所,因为这些图书无法经济地按需印制。
观点七:传统书店将和其数字化的竞争对手并存,这种共同局面类似今天的剧院、影院、录像带和DVD共同相处的局面。与按需印刷并直接销售给读者的平装书相比,在书店销售的平装书因零售价较高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在线购书。(爱泼斯坦分析的很透彻,这一点是我未曾想到的。)
观点八:出版商、编辑不会灭亡。可以确定的是,通过互联网,出版商的任务可以减少到以下几项:编辑加工、宣传、设计、数字化和财务。鉴于仅剩的几项功能,出版社的规模不再具有任何优势可言,而在某种程度上,规模会变成一种累赘。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内容通过互联网直接传递给读者,那么一些已经退化的出版业务,如营销、销售、运输和库存以及官僚作风和低效率运作是可以被降至最小化,而且还可以外包给专业公司。因此,图书出版有可能再次变成一个多样性和创造性独立单位构成的家庭作坊式工业,或者说我们有理由希望图书出版业将迎来新的变革。
(对读者来说,你不会愿意看一个作者的初稿的,因为错字和不通顺等硬伤会降低阅读体验,而高质量的装帧设计会提高阅读体验。即使作者的文字干净、思维缜密、自己又会排版,那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作者,那么多书,你要一本一本来看完吗?你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书商来帮你选择,帮你推荐质量更高的书籍。)
综上,不能忽视技术,逆时代潮流,闭门造车。
本书作者爱泼斯坦是兰登书屋前总编兼副总经理,他出版了《安克尔丛书》,开创了(美国)平装书的时代;创办了《纽约书评》和《美国文库》;出版了《读者目录》。
--------------------------
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