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杜威对理想城邦和柏拉图教育哲学的批评共同之处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想城邦建设提出了颇多批评,杜威对柏拉图的教育哲学称赞后也提出了若干批评,但二者存在一个基本的攻击点,那就是《理想国》进行显白教诲的柏拉图对 世界的复杂性太欠考虑,而这个复杂性的欠缺,在城邦建设方面就是太强调城邦的整体划一性,认为 政治划一的“一”才是善,而政治繁多的“多”只会带来无序和混乱,只会让城邦变得腐朽 ,在教育方面就是太强调对人的单一化塑造,一人一事并且几乎终生不变的职业安排显然 违背了人的可塑造性,不仅在20世纪的杜威从生物进化和遗传科学的角度认识到人本身的可塑造性,在柏拉图稍后的亚里士多德也认识到 这种单向度缺乏灵活适配的教育和政治塑造 实际上基于一种虚假的单一人性预设。
简而言之,《理想国》显白教诲的困难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所谓“正义”的 一人一事原则 与人性基础或自然基础 完全悖逆,或者称之为灵魂的杂多可塑特点。
这种悖逆很难用时代科学的缘由搪塞过去,因为亚里士多德在几乎同时代就得到这种理解,有意思的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恰恰是 非常洞悉杂多的灵魂特征,若干篇对话当中使用非常不一样的对话策略。
第二,城邦的齐一性的政治谋划 与城邦本质的繁多的悖逆,城邦本来也必须是异质性部分的有机结合,这种异质性的结合可以被一些柔性的共同目标所规训或归化,但不可能完全诉诸齐一,城邦的发展动力恰恰在异质繁多和齐一同质的张力矛盾,因此 城邦的政治将 多样性排斥就丧失了生命之源,于是不可避免会退化而丧失“理想”的特征。
如果回到《理想国》的 “人-城邦”的相似性比喻,上面的两点困难其实也可以说为一点,无论是主体是人还是城邦,柏拉图的显白文本当中都极为不信任“一”之外的“多”,而这个“一”恰恰是柏拉图通过所谓哲学沉思所预设,又非得自于现实人性和城邦作历史考察的“一”。
简而言之,《理想国》显白教诲的困难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所谓“正义”的 一人一事原则 与人性基础或自然基础 完全悖逆,或者称之为灵魂的杂多可塑特点。
这种悖逆很难用时代科学的缘由搪塞过去,因为亚里士多德在几乎同时代就得到这种理解,有意思的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恰恰是 非常洞悉杂多的灵魂特征,若干篇对话当中使用非常不一样的对话策略。
第二,城邦的齐一性的政治谋划 与城邦本质的繁多的悖逆,城邦本来也必须是异质性部分的有机结合,这种异质性的结合可以被一些柔性的共同目标所规训或归化,但不可能完全诉诸齐一,城邦的发展动力恰恰在异质繁多和齐一同质的张力矛盾,因此 城邦的政治将 多样性排斥就丧失了生命之源,于是不可避免会退化而丧失“理想”的特征。
如果回到《理想国》的 “人-城邦”的相似性比喻,上面的两点困难其实也可以说为一点,无论是主体是人还是城邦,柏拉图的显白文本当中都极为不信任“一”之外的“多”,而这个“一”恰恰是柏拉图通过所谓哲学沉思所预设,又非得自于现实人性和城邦作历史考察的“一”。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4.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68篇内容 · 148.8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86篇内容 · 82.9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58篇内容 · 63.2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7篇内容 · 22.4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13.7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28篇内容 · 3588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575篇内容 · 883.6万次浏览
“对世界的复杂性太欠考虑”——这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
还有很多人认为柏拉图这显白教诲就是反讽或玩笑
= =亚里士多德才彻底低估理想国里世界的复杂性呢。等我写完毕业论文再细说哼哼。
好的,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