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读书笔记的一般框架
按:这是我与一朋友整理的“文献读后的‘必答题’”(也算是读书笔记的主要框架)了,希望养成好的阅读“后戏”习惯。很期待有更多朋友补充我们读后必须或可以去思考与总结的面向。谢谢。
1. 作者基本信息:学术生涯、主要著作与基本观点有什么?
2. 作品的现实世界背景、该领域的学术理论(发展)背景是怎样的?
3. 作品基本问题意识与主要观点(列3-5条)是什么?
4. 作品各章节主要内容是什么(最简要地概述)?
5. 作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6. 作品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7. 作品有何创新?
8. 作品有无具体的错漏?
9. 对作者而言,可以如何进一步发展与改进该作品或观点?
10. 作品在作者或此领域的学术思想史,当如何定位?其写作脉络是什么?
11. 如何评价作品在学术史上的贡献或地位?
12. 作品有让你特别有感觉的部分吗?摘录并写下你的感想。
13. 本作品出现了对你而言的陌生概念吗?
14. 作品对你的研究议题或研究领域有什么启发?具体包括:有无新的研究案例与素材的启发、有无研究方法与思路取经的启发等。
15. 作品适合哪些学科或领域的读者?他们在阅读中需要注意哪些重点?总体而言,你会如何推荐此之?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16. 如果同时阅读几部作品,则比较它们的异同。这可以模仿“圆桌对谈”,让作者们对话。
注意事项:
1.以上讨论均需要有具体论据的支撑,且一般均需用自己的语言诠释。
2.在阅读过程中读到有感而发的地方务必立刻写下;读完每一小节/章节要用自己的话说/写一遍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参考资料:
蔣竹山:《如何寫一篇評論性的學術書評》.
1. 作者基本信息:学术生涯、主要著作与基本观点有什么?
2. 作品的现实世界背景、该领域的学术理论(发展)背景是怎样的?
3. 作品基本问题意识与主要观点(列3-5条)是什么?
4. 作品各章节主要内容是什么(最简要地概述)?
5. 作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6. 作品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7. 作品有何创新?
8. 作品有无具体的错漏?
9. 对作者而言,可以如何进一步发展与改进该作品或观点?
10. 作品在作者或此领域的学术思想史,当如何定位?其写作脉络是什么?
11. 如何评价作品在学术史上的贡献或地位?
12. 作品有让你特别有感觉的部分吗?摘录并写下你的感想。
13. 本作品出现了对你而言的陌生概念吗?
14. 作品对你的研究议题或研究领域有什么启发?具体包括:有无新的研究案例与素材的启发、有无研究方法与思路取经的启发等。
15. 作品适合哪些学科或领域的读者?他们在阅读中需要注意哪些重点?总体而言,你会如何推荐此之?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16. 如果同时阅读几部作品,则比较它们的异同。这可以模仿“圆桌对谈”,让作者们对话。
注意事项:
1.以上讨论均需要有具体论据的支撑,且一般均需用自己的语言诠释。
2.在阅读过程中读到有感而发的地方务必立刻写下;读完每一小节/章节要用自己的话说/写一遍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参考资料:
蔣竹山:《如何寫一篇評論性的學術書評》.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194篇内容 · 24.3万次浏览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267篇内容 · 226.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850.0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54篇内容 · 27.7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39篇内容 · 139.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358篇内容 · 1242.4万次浏览
- 我的生命和夏天是同一种质地8篇内容 · 6497次浏览
感觉和《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大框架近似,这应该是此类论说性著作的共通处吧。
1-6,读懂关于本书。作者、时代背景、观点、内容、对象、叙述方法等; 7-11,读后感。角度、优缺点、作用及意义等; 12-16,实用价值。补缺、启发、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