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告》
![]() |
羅蘭巴特說:「作者已死。」然而,當我們對著文本中人嘻笑怒罵時,作者是否真的已經遠離?又或者,其實真正隔閡現實與小說的,是現代人無法放下的自尊與自信?
做一個讀者,對教育普及的現代人而言,不過是捧起ㄧ本書翻閱的舉手之勞,但做一個合格的、體察文本真意的讀者,卻不啻為一種如同哲學家追尋真理般嚴峻的考驗。
曹雪芹走了,只留下一本血淚寫就的《紅樓夢》,讓我們遙望那遠去的身影、遠去的時代,揣想那甚至在當代也只有少數人有緣得見的生活與思想。如此,我們難道還能輕忽作為讀者的權利與義務,讓真相在過分感性的哭笑中逝水東流?
哲學家不哭,不笑,也不痛罵,而只是理解。在真理面前,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哲學家與思考者,端看我們是否願意。在哭笑痛罵之後,且讓我們撥開愛憎的迷霧,隨著老師一起在文本中探源,重返大觀世界中最微小精妙的所有細節。
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曹雪芹沾著眼淚寫下了《紅樓夢》,而那把淚流漫了百年,從帝國的鼎盛時期、家族的衰滅伊始,流過動盪、流過變革,一直流到現代的車水馬龍之中,匯聚成汪洋,於是我們再也看不清源頭,看不清曹雪芹曾經擁有過復又失去的輝煌與追憶。
「家本秦川貴公子孫」的曹雪芹,在前半生走過家族榮華盛極的時代,然後一切熟悉的事物轟然倒塌──做為旗人貴族,深受皇恩,也因此得以綿綿瓜瓞,繁華百年。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不敢不受,這一次,落到曹家身上的再不是微雨春風。
他何嘗不想力挽狂瀾?但終究守住了的只剩下追想的權力;一生潦倒,眼看振興家業的自我期許也成為鏡花水月。於是曹雪芹提起了筆,沾著墨、沾著血,將僅存的靈魂寄託在字裡行間,是記錄,是留戀,是回憶,以及無可斷絕直到生命終點的追悔與贖罪的希望──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一次,換我們追尋足跡,直到望進曹公的靈魂,品嚐深藏其間繁華落盡的傲骨與傷懷。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66.2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88篇内容 · 29.0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47篇内容 · 43.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55篇内容 · 890.7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1篇内容 · 25.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38.2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399篇内容 · 42.1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4篇内容 · 229.7万次浏览